R汽车爆大招,ES33要掀场景化革命!
掐指一算,距离2021年4月16日启幕的上海国际车展已经近在眼前了。
也难怪,各路豪强携新技术、新产品纷至沓来的消息不绝于耳。凭借主场优势,R汽车必然会当仁不让,会成为本届车展的主角。
做主角,当然得有真材实料。
经验老到,"造车国家队"资深成员之一的上汽当然不会干"踏空"的傻事,既辜负了自己,也辜负了时光。所以,为了让这件事符合预期,上汽只会做得扎实一些,再扎实一些。
事实上,"预热"已经开始了。
3月18日,R汽车"共创生态大会"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举行。
针对本次大会,大概可以用"特立独行"、"颠覆传统"、"后市可期"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本次大会,没有明星助阵,没有嘉宾轮番登场。除了插播了三小段包括NVIDIA、采埃孚、Luminar几位核心供应商在内的视频内容之外,上汽集团副总裁、乗用车公司总经理杨晓东几乎凭借一人之力,撑足全场。甚至,还包括面对现场观众"刁钻古怪"的各种问题。
这和我们传统印象中"国企"的行事风格大相径庭。仅此,我们可以判断,R汽车的确有话要说,这是一场干货满满的大会。
本次大会上,R汽车发布了包含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三电科技等领域核心技术在内的全新技术品牌——R-TECH。
讲真,仅凭上面这句话,很难和"颠覆"联系在一起。时下,但凡想继续走下去的主机厂,哪一家不把"智能化"挂在嘴上,并且力所能及地落实在行动上。
"审美疲劳"之下,R-TECH如何破圈,实现"颠覆"?
在没有"注水"的发布会内容中,很容易找到答案。比如,完全实现用户自由选配和软硬件的扩展。
R-TECH搭载了上汽零束公司的自研成果,SOA云管端全栈软件平台,该平台的最大优势在于,"真实的开放性",允许用户参与汽车共创,实现"千人千面,千车千面"的个性化智能座舱。即,硬件可插可换可升级,软件可买可卖可定义,电池可充可换可升级。
怎么理解?
得到官方确认,R-TECH完全取消传统高低配置之说。电池续航能力、智能配置的高低等,都由用户自由选择,甚至可以细致到,如果用户觉得手套箱的使用频率不高,在汽车出厂之前就可预订,替换成车载小冰箱。
一句话,基于这辆车,只要你能想得到的,都可以尽可能地按照你的意思商量着办。
又如,完美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环境镜像。R-TECH为R汽车打造了"全栈自研的高阶自驾方案PP-CEM,从而构建了全天候、全场景、超视距、多维度的"六重融合感知体系"。
在此基础上,辅之以足够的带宽,超强算力芯片,全国首发的RPEMIUM 4D成像雷达等高标硬件配置,在5G-V2X、高精地图的帮助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环境镜像。
上述在实际使用场景中,厉害之处在哪里?
面对复杂的交通,极端的天气,辅助自动驾驶模式下,R汽车能够从容应对是常规动作。更重要于"细微处见真章",较之通常意义上的毫米雷达波,PP-CEM自驾方案可以具备测高能力,且距离超过350米。
比如,车辆行驶过程中,道路正前方分别有易拉罐和雪糕筒,R汽车在足够安全的距离获得感知,并经过测高判断,车辆从容"跨过"易拉罐,精准"绕过"雪糕筒,而不会出现不必要的误判,惹得车主一阵紧张。
既然都这样了,你能想象的面对"碰瓷"行为,恐怕PP-CEM自驾方案会比一位"老司机"有更好的处理方案。
基于此,R汽车完全打破传统认知,不会按照"公认"的L1到L5级去划分自动驾驶功能。而是在不断累积之下,把主要精力放在去解决一个个用户使用场景上,直到最后,覆盖全部可能存在的用车场景。
我们知道,不论科技如何人性化,如何具有前瞻性,但都需要实打实的产品来兑现想象。所以,水到渠成般,R-TECH智慧架构下的首款产品ES33在本次大会上,得以精彩亮相。
为什么被命名为ES33?
E代表属性,纯电;S代表车型,SUV;33代表三生万物之意。这个中西文化融合的命名,代表了R汽车的格局,以及建立新型生态,形成正向循环的期望。
那么,到底ES33是一辆怎样的车?当然,如果非要一言蔽之也未尝不可。
上文中,R-TECH智慧架构下所赋予的产品性能,ES33以高智能纯电中型SUV的姿态出现,当然会一一具备。
然而,作为真正意义上的R品牌开山之作,ES33始于此,但不止于此。
必须提及的是,作为智能架构的基石,ES33的三电系统有其过人之处。比如,在电机构造方面,ES33采用"同轴布局构型",驱动电机实现轻量化、体积小的目标。电机至少采用了8层Hair-pin扁线绕组,线圈结构的横截面积更大、长度更短,所以电阻和能耗得以降低。
该电机的最高效率达到了97%,并且在大部分工况下都能达到90%以上的效率。由此,平均电耗可以从之前的近14.0KW.H/100KM下降到12.0KW.H/100KM以下,可切实提升车辆续航里程。
又如,在电控方面,上汽早于2020年达到ASPICE-3(汽车软件过程改进和能力测定),一个航空级的标准。
基于此,ES33能够实现L0级别零热失控管理,并通过云端实时监控,起到主动预警的目的。可以保证每一块动力电池都接受过云健康检查,切实有效降低热失控概率,并有能力控制在无限接近于零的范畴。
同时,ESS33本身采用的安全电池达到国标6倍以上,即便发生概率极小的热失控,电池系统也能够在30分钟以内不起火,以绝对保证人身、财产安全。
当然,还有与用户用车效率关联紧密的充电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显然不是ES33单打独斗可以解决的。目前看来,R汽车的计划是"三步走"策略,技术上则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
第一步,已经开展,并逐渐完善的"面":为匹配R汽车,甚至未来的智己汽车,一直以来,上汽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特来电等企业联手,建立"一公里能源补给生态"。其目标是,中心城区1公里范围内必能找到R汽车可接入的公共充电桩。
第二步,针对ES33,所采取的技术优先的"点":ES33将采用车电分离模式,但不强迫用户,不附加条件,在购车时,用户根据自己需求选择600公里、700公里,甚至1000公里的动力电池,但无论选择哪种规格的动力电池,都可以享受2分钟"快换技术"服务,长续航加持可充可换的灵活配置,补能+续航焦虑可以彻底抹掉。
第三步,未来科技,"点面结合":未来,R汽车将适时引入自动补给机器人,补能从高智能、可移动方向发展,用户将享受到更及时、更便捷的加电服务。
综合上述来看,ES33的产品力不存在明显的可挑剔之处,尤其在智能架构领域,具有绝对的超前性。据悉,该车将于2022年上市。
有预测显示,ES33的定价高限将在30万元区间,大致与目前豪华品牌的入门级车型价格相当。而R汽车力求产品与服务超出市场预期,也必为全新的品牌划出一条基准线。仅从这一点来看,ES33就让人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