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又跑出来辟谣了,这一次还是汽车的事。

近日,有路透社消息称小米将与长城合作造车,项目最快会在4月立项,负责人为雷军的得力老将,曾经掌管小米电视等重要部门的王川。根据互联网相关消息显示,目前小米集团正在摸底汽车行业,寻求人才、技术和工厂制造等各种资源。消息一出,长城在沪港两市的股票涨停,小米集团则以6.2%的增幅收盘。加上雷军在自己社交平台上放出的人物访谈中提到,小米正在谋划一个100亿美元的大项目,这让人不禁产生联想。

对此,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徐洁云在微博回应称:“完全扯淡的假新闻”。(但又删除了),而长城汽车副总裁傅小康的回应则相对暧昧得多:"关于此事,我们不予置评"。长城汽车那边则发布了一则公告,称“媒体刊登报道的新闻并不属实。公司并未与小米就上述新闻报道事宜进行谈判。”

无风不起浪,小米造车的事已经不是第一天传到我们的耳边了。

2020年6月,小米微博发布一则微博,图片上配有文字“造车,我们是认真的”,后来证实是小米推出的JIMNY遥控小车,小米也因为误导消费者而作出道歉。

而在前段时间,一组软顶敞篷小汽车的图片刷屏网络,上面写着青悦S1,年轻人的第一台车,价钱只要84999元起,并印上了小米的LOGO,此时小米与比亚迪合作的消息疯转网络。

虽然后来被证实是虚假消息,网络P图,但是也反映了大家对小米造车的殷切期待。毕竟有的东西就跟明星生孩子一样,空穴不来风,传着传着就成真了。

不过真要进军汽车业,雷军最头疼的也许不是合作伙伴,而是【小米汽车】这个商标,在今年3 月被绍兴冀祥纺织品有限公司所抢注了。

问:为什么选择长城?

长城的实力在国内自然不用多说,作为自主第一梯队车企,在全球其他地方都有自己的工厂,把哈弗H6(参数|询价)都卖到俄罗斯去了,在徐水工厂更是引入了大量自动机器人生产线,自动化率可以达到100%。连宝马都要和长城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共同打造新能源MINI车型,技术沉淀可见一斑。所以将长城作为合作伙伴,听上去极为合理,也是保障小米汽车质量的门面担当。

但是这个中又有门道了,长城从来没有给别人代工过,这里面的利润分成该怎么分?加上长城自家的产品都供不应求,像最近WEY 坦克300(参数|询价)甚至订单量过大逼迫工厂暂时停工增加生产线,如何抽出生产线代工小米,这是个大问题。如果要进行代工,那么很可能需要额外打造新的工厂车间新的生产线,小米要的只是长城的造车资质,但雷军真的愿意花费几十亿去投厂房、甚至收购车企(比如股票连续涨停的众泰)去谋求造车资质吗?

和智能手机不一样,智能汽车的产业链长且复杂,即使披着智能的外衣,也摆脱不了汽车作为交通工具的范畴,尤其是机械方面的调校,光靠自己的实力去抗衡这么多深耕多年的传统厂商,这个投资回报比值吗?别忘了小米是如何崛起的,贴牌代工是小米的强项,这里并不是对小米有任何的看不起,相反这种形式救活了无数国内的代工厂,对小米来讲,相比以往集合多种供应商之大成的成功模式,这样花大钱显然不是最优解。

值得一提的是,别忘了雷军和何小鹏的关系,何小鹏称雷军是他的导师及贵人,小米作为小鹏汽车的投资方之一,侧面也表示雷军认同小鹏和海马的代工模式,加上雷军和海马董事长景柱也有极好的私交,就算不与长城合作,通过海马或其他汽车厂进行代工,也许是雷军更偏颇的进场方式。

新能源汽车没有发动机,这让进入汽车行业的门槛瞬间被击碎,在未来的智能汽车范畴,汽车软件层面的研发和设计,汽车的生态架构(类似手机的操作系统)以及电池的管理,电控的逻辑,电机的功耗和性能,智能自动驾驶能力等等是抢占市场制高点的重要因素,而这恰恰是小米这类科技公司的强项。

对于未来智能汽车的构想,传统车企正为未来打下基础。像吉利发布的SEA浩瀚架构,其就是要建立硬件层、系统层、生态层三位一体的汽车架构,像大众推出的MEB纯电平台,可以兼顾未来大众系绝大部分电动车型。无论是什么架构和平台,他们都是愿意对外开放的,希望有合作伙伴加入。传统车企利用自身资源扛下了最烧钱的研发、资质和工厂,弥补小米这类科技企业在硬件上的短板,让它们可以在系统和生态方面,甚至包括在对用户的需求洞察和智能产品的更新迭代上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达到双赢的局面。

无论小米和长城是否真的合作,又或者小米会跟谁合作,其实这都不重要,因为小米进入汽车圈基本是已成定局的事,没有人希望和钱作对,毕竟身边的成功案例实在太诱人了。

恒大汽车虽然还没有任何量产车开卖,但目前市值已经接近6000亿元港币,超越了比亚迪5064亿港元市值,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汽车公司。

老哥们何小鹏的小鹏汽车,目前市值也接近2000亿元港币。百度、同为手机厂的OPPO/VIVO、中兴、苹果甚至富士康等科技公司纷纷对汽车表示浓厚的兴趣,加上蔚来、小鹏等成功进入轨道,全球科技造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市场的新赛道。无论小米是否进场,什么时候进场,如何进场,这场资本带来的大变革都让人值得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