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资押注造车新势力的背后:到底谁在造车?谁在买单?
在疫情影响之下,新能源汽车行业马太效应加剧,有的已经快脱离战场,有的展现出了强大的融资能力,相继迎来发展的春天。近日,零跑汽车和贾跃亭旗下FF双双传出喜讯。零跑科技完成B轮融资43亿元,主要投资方为国投创益、浙大九智等。在FF的最新一轮融资中,珠海市国资参与投资20亿元,其中格力集团与华发集团也参与了此次投资。
事实上,除零跑和FF以外,近期融资的蔚来、威马、小鹏等都是地方国资进行领投。显然,在新势力们新一轮的融资中,“国家队”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四处融资的造车新势力和想引进高新产业又手持巨款的国地方政府,可谓是一个完美组合。那这对CP能否成为未来的方向和趋势,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
“国家队”纷纷入股造车新势力
说起来,造车新势力的比赛进行到现在已经完成了第一轮洗牌,即从“PPT造车”到量产交付。但竞争远未结束,对于新势力们来说,资金储备是未来走多远的决定性因素。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围绕造车新势力的融资案例频频出现,且背后有着地方国资的影子。
论中国造车新势力里知名度最高的企业,目前来看非蔚来莫属。这家曾经一度面临退市的车企,在资本的助推下,整个市值屡创新高,俨然成为了中国版的特斯拉。而把蔚来拉出深渊的正是合肥市政府——携国投创新、安徽高新产投等向蔚来投资70亿元。这笔投资不仅帮助蔚来汽车度过难关,同时飞涨的蔚来股价也让合肥市政府赚得盆满钵满。而刚完成B轮融资的零跑汽车,其投资方也是合肥市政府。
随后获得大规模国资投资的就是威马汽车,它在去年9月份完成总额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在本轮100亿元融资中,上海国资投资平台及上汽集团占绝大部分。这意味着,上海国资对威马汽车战略、市场定位及长期发展充满信心。而小鹏汽车也与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全资企业广州凯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并获得由凯得提供的40亿人民币融资,以支持小鹏汽车加速拓展业务。
轱辘哥查询发现,除了以上举例的,还有多家造车新势力都引入了具有国资背景的投资。当然,地方政府支持造车新势力的方式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提供土地、厂房,甚至是举全市之力帮忙获取生产资质等。在这轮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政府不仅扮演监管者角色,还以“投资人”的身份参与到造车新势力的成长中。可以预见,地方政府和造车新势力合作将成为一种常态。
国资为何愿意入股?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积极拥抱未来产业,通过创新投资来引进高新产业,帮助当地经济产业转型。特别是国务院通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在这样的政策指引下,地方政府更是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投资和引入。
众所周知,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地方政府都希望“腾笼换鸟”,淘汰一部分落后的企业,引进那些更具发展前景的企业。而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对其他产业明显是更有前景的,地方政府通过资本投资的方式,不仅给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安上了助推器,还可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有利于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很明显,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入股造车新势力意味着可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培育自己的本土车企,从汽车生产、销售,到配套企业引进,整个产业链极为宽广。如果引进的项目能顺利发展,对解决当地的税收问题、就业问题都是利好。
另外,新能源汽车本就是一个风口。地方国资正是认识到造车新势力的发展潜力相对较大,而且造车新势力目前的市场表现也逐步企稳,说明产品已经获得市场的认可。如果投资的造车新势力能成功IPO,地方国资也是稳赢不亏,要么长期持股分红,要么股价高点套现离场。
“政府兜底”绝非一劳永逸
造车新势力引入国资背景的投资,不仅可以获得资金上的支持,同时还有政策上的倾斜,那是否意味着就一帆风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已经有了不少活生生的案例,比如江西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绿驰、江苏的赛麟等都已尝到了恶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获得国资支持仅是车企迈向成熟的其中一步,未来销量的提升、质量的升级、产业链的完善都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造车新势力抗风险能力比以前强了不少,但是要说销量上,其实还是与传统汽车厂商差距不小。
与此同时,质量问题依然是悬在各家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近年来,造车新势力因质量问题备受质疑,无论是蔚来、理想还是小鹏汽车都未能幸免。因此,获得国资支持的造车新势力不仅不能放松,还要比以往加倍努力才能赢得机会。总之,在多元化的商业社会里,出色的产品车型自然会赢得消费者青睐,但同样的,徒有其表的过剩产能也最终会被淘汰。
当前,这些活下来的造车新势力普遍有一个特点:在台前,它们有明星级的创始团队,有着亮眼的车型。而在幕后,它们往往还都有巨大的资本,甚至是地方国资支持。这样的配备,也使它们得到了消费者和投资人的认可。当地方政府与造车新势力结合起来,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让我们静观其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