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一汽落户长春,PPE平台会否打破南北大众既有格局?
1月18日,奥迪、VAG和一汽共同宣布,奥迪一汽新能源合资公司落户长春,它将成为PPE平台车型的。其中,奥迪和VAG将持有新公司60%股份,这使后者成为奥迪在华首个控股合资公司。
持股比例的玄机
早在2020年10月份,一汽就已经同奥迪方面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商定的事儿就是成立一家由奥迪起更多决策影响的新能源合资公司,并主导PPE平台车型的国产化和销售。
与当初媒体猜测的持股比例不同,大众/奥迪方对新公司的持股比例虽然大于一汽的部分,但数量上却并没有那么夸张,双方的比例是6:4,相比此前江淮大众的大众持股75%要更均衡一些。
对于双方而言,这一比例发挥的作用无外乎两个:确立奥迪在新集团内部的话语权,产品安排的自由度和通常很依赖更多;而对于一汽这边,40%的持股比例既保证了合作伙伴充分的自主性,自己的决策权也有相当分量,作为一家国企,面子上也过得去。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牵手的一大目的就是对《中欧贸易投资协议》做出积极表态,告诉欧洲人我们对这类合资企业不再坚持要求持股50%以上。仅从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这次奥迪一汽的成立就意义深远。
新平台,新愿景
那么,PPE平台本身有什么特别的优势之处?作为VAG旗下高端定位的一个纯电平台,它的一些主要硬件指标和J1平台(保时捷Taycan(参数|询价)和奥迪e-tron GT就基于它打造)相近,比如都在用800V高压电气架构,也都支持350kW快充;另外,多连杆前悬设计以及对空气悬挂、后轮转向、扭矩分配等配置的适配,也充分反映出它的取向。
……好吧,其实这些硬件上的东西,去年双方在签署备忘录时就已经连带着“只给保时捷和奥迪用”的消息一并透露。具体到车型的话,首款在国内市场出现的PPE平台新车可能会和纯电版A6同档期,没准儿就是它呢?
另据奥迪方面的消息,基于这一平台的SUV、旅行车、跨界车型(包括但不限于跨界SUV,各种Coupe也算)也都会在未来陆续推出。从这样一份分类清单来看,我们也能发掘出一些信息点:相比于暂无更多下文的J1平台,PPE平台的泛用性似乎更强,“个性化”大概也会成为其标签之一。
那么,“个性化”之外的部分呢?别忘了MLB Evo和MEB这两个平台,它们在一汽-大众体系内也各自有了国产车型奥迪e-tron和一汽-大众ID.4 CROZZ(参数|询价)。可以说,对于VAG四个电动化平台中实用化程度较高的三个,北大众都吃进去一定程度的技术;随着VAG——尤其奥迪品牌的进一步发力,其未来无论产品阵容抑或售后服务都值得期待一波。
上汽奥迪会更被动吗?
对于PPE平台,上汽奥迪可能会比较失落:无论是备忘录阶段还是正式签约,一汽-大众那边都将这个平台牢牢攥在手中,“独占”虽然暂时谈不上,但其主导地位在哪方显然无需争辩——虽然在这些事情之前,有关上汽奥迪接手国内PPE平台业务的呼声并不低。
要说(相对于北大众整个体系)不如意的话,可能上汽奥迪的憋屈感会来得比PPE车型量产更早——以2022年的新A7L为例,它本可以成为最近一段时间上汽大众最值得期待的一款车型,但在车身加长、车身比例也随之变形之后,以颜值为一大卖点的A7在市场前景上总还是有点尴尬;更何况,那时候VAG肯定要主推电动化车型……
从VAG对四个电动化平台的态度来看,实用化的MLB Evo、PPE和MEB都有一汽-大众体系的份儿,那么上汽奥迪这边的定位也许也会有微妙的变化:无论多偏心,J1平台也总该归它了吧?而按照前面的推测,J1平台相比PPE大概会更注重小众化车型。那么问题来了:走腔调路线没毛病,但是上汽奥迪的产能会不会因此成为新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