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周时间内,特斯拉在成都三度出手。

11月28日,特斯拉成都龙湖滨江天街体验店正式开始;

11月29日,特斯拉西部最大的交付中心龙泉交付中心正式开业并投入使用;

12月5日,成都龙潭寺特斯拉中心正式开业。

▍偏爱成都

特斯拉可真是看上了“成都”。

众所周知,特斯拉于2013年北京乔福芳草地建成首家中国市场体验中心。鲜有人知,仅仅1年之后,2014年底,特斯拉成都高新体验中心建成,其面积达5000平米,不仅设置有售后保养、维修服务区域,还有展示、体验及交付区域,可为用户提供包括试驾、订车、交付及售后于一体的完整服务,与传统4S门店并无二致。

成都高新体验中心还是特斯拉全球第二大、亚洲最大的销售及服务中心。

截止目前,特斯拉在成都共设立9家门店,仅次于上海和北京。另建成并开放了29座超级充电站以及35座目的地充电站,遍布核心商圈,主要干道和热门长途路线。

事实上,不仅仅局限于销售、服务端的拓展,甚至,早在2017年初,坊间一度传出特斯拉在成都新津新能源生产基地建厂的消息。

2018年1月,首届中国新能源汽车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借此契机,再度传出成都市政府正在与特斯拉展开合作洽谈,希望促成特斯拉成都建厂事宜。

当然,结果已经很明了,至少目前为止,我们再也没有听到特斯拉“成都工厂”的相关消息。

但此事也绝非空穴来风,据彭博社消息,2019年,马斯克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隐晦的表达,考虑到中国市场的体量,特斯拉公司最终可能在这个国家建设更多的工厂,以此降低成本。可是,扩充越快,需要的资金就越多。

显然,特斯拉已经起意,无奈“一分钱也会难倒英雄汉”。彼时,特斯拉的“诗和远方”被“眼前生活的苟且”击败了。

好吧,既然此事再无下文,我们也无需过分解读。还是回到当下的问题中来:

▍巨大优势

特斯拉为什么如此看重成都市场?

直观去考虑,那就是成都市场的特斯拉产品卖得好呗!

事实上,也不尽然。

我们以2020年1—6月,Model 3(参数|询价)的城市销售数据来分析。

上半年,成都市场共计完成销售2198辆,排在了上海9634辆、北京5405辆、深圳4976辆、杭州3859辆、广州3013辆之后,位列第六。当然,在实际销售量上,与前五位也存在较大差距。

看起来,特斯拉给予成都市场的“待遇”,远远超过了成都市场产生的价值。但,同时,我们也深信马斯克不是“傻大个”,成都市场一定有其特殊性。

事实上,成都之于特斯拉的吸引力在于,和前五位比较,成都是唯一个汽车不限购的城市,新能源汽车在成都市场,除了不限号的“路权”之外,并无“牌照”方面的优厚条件。在马斯克看来,成都市场对特斯拉的接受度,极少成分受到“政策”的干扰,既然选择,就一定是真爱。

如此看来,成都市场的销量就排在了所有非限购城市的“第一名”。

在这个重要的基础之上,再加持成都作为西南重镇,其营销网络具备辐射云、贵、渝的能力;成都是中国城市汽车保有量第二城,仅次于北京;成都是豪华品牌销量第三城,稍逊于上海和北京;成都常年气候温润,没有极寒、酷热的极端天气,这对纯电车的正常运行是多么大的福音。

基于此,特斯拉才敢于“下注”,“赌”成都,包括整个西南地区一个可预见的未来。

当然,与其说特斯拉重视成都市场,不如说特斯拉重视中国市场。

这话说起来似乎也没有新鲜感,特斯拉不是早就看重中国市场吗?当年,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协议敲定之后,马斯克用一段不是那么协调的舞蹈表达激动心情,以及向着中国吹一顿肉麻的“彩虹屁”,就很能说明问题。

但,笔者想说的是特斯拉对中国市场今日之“重视”,远非往日可比拟。“往日”的特斯拉还是个“没穿鞋”的主,没了就没了;“今日”之特斯拉,已经贵为全球第一大市值汽车公司,马斯克无论如何也不愿意,若干年之后,自己的名字和中国成语“昙花一现”紧紧关联。

▍事出有因

当下,特斯拉在产品市场的“乏力”表现,远不及资本市场的风光无限。

我们从特斯拉的家乡谈起。

诚然,因为特斯拉在美国市场鲜有对手,加之美国人对特斯拉产品风格天然的接受度,其以在纯电车领域80%左右的市场占比,牢牢把控着市场。但特斯拉仍然不能很好地享受加州灿烂的阳光。

据外媒报道,日前,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已就前悬架安全问题对约11.5万辆特斯拉汽车展开调查。目前,其正在对2015—2017年款Model S(参数|询价)和2016—2017年款Model X(参数|询价)等产品展开初步评估。

对特斯拉而言,11.5万辆,不是一个小数目。一旦坐实,特斯拉将面临召回、罚款,信誉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美国人“杀熟”,毫不手软。

再看欧洲市场,尽管前期有所征兆,但一切还是来得太快了。

10月,欧洲市场电动车板块,大众ID.3一雪前耻,以10475辆的成绩将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提升到25%,常年雄踞榜首的雷诺Zoe只能以9778辆屈居第二。让特斯拉“心如死灰”的是,其产品10月份在欧洲销量连前十名都没进入。甚至比“老迈”的日产聆风更不如,连2247辆的销量都没有。

特斯拉大可不必用“欧洲狭窄的街道不适合车体宽大的特斯拉产品”来说事了。欧洲人内心的小骄傲,使其只认“自己人”,严重排外才是问题的根本。

事实上,马斯克也认识到这一点,为了求得生存,马斯克公开表示,对于与传统车企的潜在合并持开放态度,愿意坐下来好好谈谈。

有媒体猜测,特斯拉最有可能并购的是奔驰的母公司戴姆勒。

如果一切成真,笔者只能说,大概率特斯拉只会比现在更惨。因为所有欧洲人会认为,让他们引以为傲的奔驰不再纯正的就是这个可恶的“美国佬”。

回到亚洲市场。

特斯拉在日韩的境遇可谓“冰火两重天”。

在韩国,特斯拉一路高歌猛进,Model 3也是红出天际。但政策的干预“蠢蠢欲动”,韩国立法者希望调整电动车补贴,以免特斯拉一家独大,妨碍自主车企的研发与销售。

这似乎非常符合韩国人一贯“护犊子”的做法。

在日本市场,特斯拉遇冷已经不是新闻。除了日本市场有潜在的超级对手之外,特斯拉世界通行的,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商业模式在日本市场碰壁了。因为,日本人早已习惯汽车消费者必须接受高级礼遇的消费行为很难改变,特斯拉的销售模式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马斯克还是不明白“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中国智慧。

最后回到国内市场,其实无需多言,大家已经非常熟悉,总结起来就三句话:

其一,10月27日,新能源技术路线2.0版公布之后,纯电车的“政治地位”没降,但插电混和动力车、油电混合动力车、增程式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地位提升。也就说,未来15年,在政策层面,特斯拉会多了无数个对手;

其二,在全球市场范围内,只有中国市场培育出了大批量的特斯拉的“对手们”,尽管大浪淘沙,但留下来的,一定会有能力“死磕”特斯拉。事实上,大戏已经上演;

其三,中国用户其实最挑剔。他们希望产品智能化程度高、细节做工精良、整车机械性能良好、外观造型符合审美需求……不要说特斯拉目前没做到,整体没落的美系车都没有做到。

所以,比起美国市场繁琐的“官司”,欧洲市场的“小心眼”,韩国市场的“政策排外”,日本市场的“传统消费习惯”,中国市场的情况最复杂,政策+对手+产品价值观,特斯拉真的做好功课了吗?

写在最后:

诚然,特斯拉产品“十年磨一剑”,自然有其独到之处。如果,即将上市的Model Y(参数|询价) 能够把售价控制在30万以内,特斯拉未来仍具有超强战力。

但,中国市场或将成为特斯拉除美国本土市场之外,最强大的、唯一的超级市场。特斯拉看重成都市场是“真”,也不得不“真”。这成为特斯拉无限依赖中国市场的一个真实缩影。“江湖救急”的大戏还会不断上演,因为特斯拉没有选择,也没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