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朋友圈都会流行这么一个段子,“全国都过冬了,唯独广东还被蒙在鼓里”。的确,在11月时北方不少地方已经大雪纷飞,南方也诸多地区进入低温天气时,广东地区白天气温仍可以接近30°C,人们身上穿的依旧是短袖T恤,出门走几步路就能满头大汗。不看月份,说广东正处于初夏估计也不少人相信。

但如今广东也逐渐”醒悟“过来,伴随着阵阵寒风入了冬,北方的气温则更不用说。而每当冬季的时候,出行方面我们总要多注意安全问题,尤其是北方地区的车主。例如东北三省的车主早上开车上班得先把车给“解冻”,可见气温有多冷。前段时间,还有一位长春的车主赶着上班直接顶着“装饰品”就在路上跑。虽然看着的确好笑,但不得不说,在如此寒冷的天气行驶,车主务必得注意这些安全问题。

暂不说冬天的时候,就算是其他季节开车的时候,都应当和前车保持足够的车距,才能在遇到突发情况时留给自己充足的反应时间,去避免事故的发生。而冬天的时候前后车应当保持更长一些的车距,特别是北方地区,由于积雪和雪水导致路面变得湿滑,在同样大力制动的情况下,湿滑的路面会让车辆的制动距离变长。而事故的发生,有可能就因为多出来的那一点制动距离,所以在积雪路面开车,切记要保持足够的安全车距。

在积雪比较厚的路段,车主开车应当尽量沿着车辙印行驶。这跟越野有些异曲同工之妙,就是别人已经淌好的路,沿着路线开会更容易通过。如果自己重新开辟路线,那么未知的风险大有存在。而且在积雪路面上沿着车辙印行驶,轮胎与地面的摩擦系数更高,车辆行驶时会更不易打滑。此外,沿着车辙印行驶可以避免一些被积雪覆盖的障碍物损伤车辆,车主也避免了经济上的损失。

由于路面结冰,车辆下坡时打滑失控造成多车碰撞,或者是车辆在爬坡的时候驱动轮干挠就上不去的新闻和视频,相信不少人都看过。当路面结冰的时候,别说汽车,人走路都可能站不太稳甚至滑倒,而汽车的轮胎也是和地面的摩擦系数非常小。所以在结冰路面上下坡时,切忌猛踩油门或者大力制动,因为这样容易让轮胎抓地力不足,继而出现车辆不受控地往坡地滑动,或出现上坡原地干挠不走的尴尬情况。正确的驾驶行为是,将车辆保持在低速,并平稳地上下坡。

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么一个说法,在冬天积雪路面开车的时候要把胎压降低一些,这样可以增加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让车轮更有抓地力。这个说法咋一听好像挺有道理,但事实上,这种做法反而是在帮倒忙。为何会这么说?有机构进行过测试,在积雪路面上分别用高胎压、原厂胎压和低胎压三种情况来进行雪地刹车测试。结果显示,车辆高胎压时制动距离最短,原厂胎压次之,低胎压制动距离最长。

可能大家都不太明白,高胎压不是减少了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吗?为什么制动距离反而最短。这是因为轮胎表面本身有花纹来增加抓地力,高胎压会挤压橡胶向外扩展,同时也将轮胎表面的纹路顶起,增加抓地力。而低胎压时,轮胎会产生形变,致使轮胎表面花纹无法提供更多的抓地力,所以反而车辆的制动距离会加长。那是否说积雪路面开车要调高胎压?其实不然。长时间的高胎压会增加轮胎的负荷,所以只需保持原厂胎压即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