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AI芯片市场潜力巨大,国内企业能否分一杯羹?
今时今日,科技已经贯穿大部分人的生活,并将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占据时代的发展主流。就目前而言,芯片技术将会在科技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民用还是军用方面,都没办法离开芯片技术的应用。然而,长期以来,中国都在遭遇“芯片危机”,尽管很多人认为从表面上看,中国的芯片危机已经有所缓解,可华为的芯片问题无疑在切实说明,危机一直存在着。因此,中国芯片技术的发展刻不容缓。
从目前的汽车潮流发展来看,汽车正经历从“移动工具”向“第三生活空间”的转变。身份的转变,是对汽车发展的最好概括,更强的智能化、更丰富/生活化的功能场景,既证明了新四化的成功,也意味着大量的数据和智能运算必不可少。而要完成上述提到的各种功能和使用场景,都离不开被称为汽车核心技术生态循环基石的车载AI芯片。
诚然,就当下的汽车智能水平而言,常规的芯片是足以满足所需的。但从长远来看,如果汽车要从传统的代步工具实现向智能网联生活空间的转变,一块具有强大计算能力的AI芯片是必不可少的。
并且,随着汽车传感器的不断增多,线路会越来越复杂,在这种前提下,整车的电子架构会发生布置上的改变,从如今的分布式变得更为集中,越来越多的数据会在同一个计算中心内进行计算,以确保处理后的数据处于最优状态。因此,对于未来的车规级芯片而言,强大的运算能力、可靠性、稳定性和一致性都是不容或缺的,这也意味着,车规级芯片的设计和制造,将面临极高要求。
根据中信证券研究部分析指出,全球芯片巨头纷纷进军汽车产业市场,并推出了具有AI计算能力的主控芯片。东吴证券研究所则测算,AI芯片单车价值从2019年的100美元提升到2025年的1000+美元;国内汽车AI芯片市场规模也会从2019年的9亿美元提升到2025年的91亿美元。从趋势到测算,无一不在说明着,车载AI芯片市场的潜力之大与发展前景之深远。
北京车展期间,人工智能芯片企业地平线发布了新款AI芯片——征程3,该芯片可支持L2级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等多种应用。在未来,地平线还宣称会推出征程5,届时将与特斯拉HardWare 3自动驾驶平台一决高下。事实上,这并非是国内首次向芯片领域发起进攻,更并非是国内企业与海外企业的首次“芯片市场争夺”。
事实上,潜力巨大的芯片市场早已吸引了无数的企业下场角逐。从特斯拉到华为,从英特尔、英伟达,再到传统半导体巨头恩智浦、英飞凌,乃至国内新进的地平线、寒武纪等企业,均涌入了车载AI市场,试图提前抢占位置,分到一杯羹。
但是在发展战略上,不同的企业之间呈现出两种方向。其一是以英特尔、地平线等企业为代表的,与车企合作绑定的做法。以英特尔和宝马的Mobileye合作为例,就由英特尔负责处理数据,Mobileye贡献独有的EyeQ5视觉处理器,宝马则提供整车平台。又比如地平线与长安的合作,长安UNI-T(参数|询价)就搭载了地平线征程2芯片,可实现视线追踪、分级疲劳检测、多模唇语识别等多种主动式交互功能。
另一种发展方式则是以英伟达和戴姆勒、博世联手共同打造L4级和L5级无人驾驶汽车为例,它们共同合作,给予英伟达自动驾驶平台Pegasus开发出自动驾驶汽车AI大脑。虽然从做法上,大家都有不同的方向,但归根到底,其本质上都是抱团合作,跨界互融。就如同地平线副总裁兼智能驾驶产品线总经理张玉峰所说:主机厂与芯片企业进行整体战略合作,是车企发展的必经之路。
过去,传统汽车芯片的市场一直被恩智浦、德州仪器、英飞凌等巨头垄断,但是随着汽车新四化脚步加快,市场的空缺被进一步拉大,其他企业自然就得到了入局的机会。目前,除了传统半导体企业入局以外,新创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头,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内目前就已经有超过30家初创企业正在研发汽车芯片。
根据业内人士的意见,目前的汽车芯片市场呈现出三个级别的阶梯格局。首先,是以特斯拉为首,英达伟和背靠英特尔的Mobieye紧随其后的第一梯队。在这里,华为在技术和自建生态技术的支撑下,有望快速赶上。其后的第二梯队,则是以国内的新进AI芯片公司如地平线、寒武纪等。位于最后第三梯队的,则是传统汽车电子厂商以及其他准备或刚入局的“新人”。
由梯队划分我们不难看到,国内的初创企业并非毫无忌讳,由于芯片市场的快速上升,目前正是遍地机遇的时候。尽管,相比起第一梯队的特斯拉、英达伟等企业,国内的芯片企业还有一定距离,但只要能够保证发展,紧随潮流,未必没有在未来1-2年间赶上的可能。
诚然,国内的芯片市场遍地机遇,但在自研芯片的特斯拉以及英伟达等巨头多方布局之下,要想握住机遇并非易事。在面对如此大的竞争压力,国内企业除了加倍努力,加强开放性与抓紧抱团以外,已是别无他法。所以回归到标题,国内企业能否分得一杯羹呢?答案是可以的,但在未来,这杯羹能否变得更多,就只有静观其变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