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体验百度Apollo go,普通百姓多久能坐上无人出租车
今日,电驹编辑在北京海淀中关村翠湖科技园预约体验了百度Apollo go自动驾驶功能。
百度目前在北京一共开放了海淀和亦庄两个试驾基地,官方说内部正在做顺义区域的试驾测试,会在合适的时间对外开放。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整个体验过程。
上下车设定非常“机械”
百度试驾车在海淀路段设置了3个上下车停车点。所有试乘人员只能在这3个点上下车。
我出了稻香湖地铁,通过Apollo go APP预约车辆试乘,30min之后,系统提示我接到一单,之后Apollo go车辆安全员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上车点不在地铁口,让我到指定地点上车。我又徒步去指定目的地。期间由于时间太长,之前预约的车辆被系统自动取消。到达指定地点后,我又重新打开APP预约,但现场参与体验的人很多,等了大概10min左右,重新有车辆接单。从下地铁到真正坐上车全程折腾了一个多小时。
对于这一段体验,只能用“机械”来形容。即便安全员知道你在哪里,它也无法操控车辆过去接你,因为非必要情况下,他无法控制车辆,你只能自己到指定地点上下车。同样,如果你没有预约,即便车辆在制定地点处于空车状态,你也无法上车。因为进入车内你需要通过车内二维码启动车辆。目前并不清楚车辆的接单逻辑。我到达指定停车点到再次预约上车辆大概是10min,同行的体验人员中也有等了30min还没有预约上的,据他介绍也有刚来立马就预约上车辆的。所以这个接单逻辑显然不是按时间先后来设定的。
Apollo go taxi丑爆了
折腾了一整天,看到Apollo go实车的那一刻脑子里瞬间冒出3个字:丑爆了。
它没有车牌,只有车内有一个类似临牌一样的试驾车牌。百度Apollo go 自动驾驶系统的载体选择的是林肯的mkz 轿车。
试驾车头上顶了一个大大的“高射炮”。里面集成了雷达、相讥、GPS定位等各种模块,和路面运行着的车辆相比,显得很“另类”。
车尾会贴上自动驾驶测试车等字样,其他在外形上跟普通车型基本没有区别。
自动驾驶完成度很高,但细节仍需优化
进入车内,安全员测量体温后,会提示你通过APP扫描车内的二维码,之后点击确认键车辆就发出了,不知是出于商业机密考虑还是什么原因,车内百度安全员不允许试乘人员拍照。
车内非常“拥挤”,前排1个摄像头,2个行车记录仪,副驾有一个巨大的箱子,安全员说是设备箱,看起来像是一台处理器。车内4个平板,前后排座椅各一个,用于显示车辆信息。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安全员全程没有进行触摸方向盘,加油、刹车等任何操作。遇到前方障碍物,不管行人还是车辆,车辆都会主动刹车。包括红绿灯提前刹车,变道打开转向灯,全程的逻辑设定很“机械”。
障碍物显示很清楚,比如前后左右的车辆,行人,甚至周边的障碍物,都会通过3D模型显示出来。包括它的大致轮廓和行驶轨迹。
车辆全程时速没有超过60km/h,测试路段位置本身相对比较偏。所以路况并不复杂。也没有任何突发状况,堵车、加塞、碰撞之类,整个过程都比较顺畅。
后排一直有机器“嗡嗡”的声音,与安全员交流得知,后备箱里面也有一个处理器,实时分析处理数据。
到达指定下车点后,车辆自动停车。全程下来,总结一句话,Apollo go的自动驾驶完成度很高,但细节仍需进一步优化。
举个例子,正常司机驾驶时碰到一些沟坎,或者减速带都会下意识减速,包括变道的时候会做一些加速动作,但Apollo go 会保持原速度冲过去,这就使得在过一些沟坎的时候车内人员会非常难受。
现阶段来看,百度的自动驾驶做市场预热,搜集数据的可能性多一些。如果要投入使用,在一些特定的场景可能会有一定的操作空间,比如特定路线的机场摆渡车、工厂运输车、基础设施更完善的高速路况等。
如果要在百姓生活中大规模落地,可能还要再等等。总之美好正在发生,但是,别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