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冲击之下,本就低迷的汽车市场更显下行态势。国内一众车企在这一环境之下日子都不好过,许多品牌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手段去摆脱这一困局,但有一部分品牌,可能已经不再有力挽狂澜的机会,在恶劣的大环境中,退出市场只是早晚问题。

这其中就包括了曾经风光无限好的众泰汽车。众泰这一品牌曾经凭借“逆向研发”生产出许多外观内饰都与豪车相似的打版车型,这一当下看起来是迷幻的操作,却在当年令它名声大噪,进而收获了月销量过万的佳绩。

如今,众泰汽车却不再能复往日的荣光,根据其8月发布的上半年财报显示,众泰汽车上半年营收为7.7亿元,同比下跌76.69%,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亏损10.34亿元,同比下跌256.08%,其上半年的汽车生产量仅为574辆,最终销售1417辆。除此之外,众泰汽车2019年的亏损金额达到了111亿元,情况不容乐观。

雪上加霜的是,作为众泰汽车背后最大金主的铁牛集团,近日向法院提交了破产重整的申请。尽管众泰方面称铁牛集团破产重整可能会对公司实际控制权造成影响但并不会影响到公司的生产经营,但资金极度短缺、销量大幅下滑、营收无法达到预期的现实似乎不太能够支持这个说法。从曾经月销过万的辉煌到如今持续亏损、半年销量仅有4位数的惨淡,众泰汽车的这一发展历程就是一类车企的真实写照。

仔细观察,会发现众泰汽车在发展之路上其实本有机会脱离如今的困境,甚至是获得更好的发展,但其扼住了自己的咽喉,一手造成了现在不堪的局面。

首先,众泰走到今天,绕不过去的一个词就是“抄袭”,它既是众泰发家的关键,又是其没落的原罪。众所周知,众泰汽车最具有话题性的一款车型就是SR9,它是众泰销量巅峰的缔造者,凭一己之力让消费者记住了众泰这一品牌。

SR9的外观,可以视作保时捷Macan(参数|询价)和卡宴的融合,许多喜欢保时捷外观却又没有消费能力的消费者禁不住众泰的这一诱惑,入手了这一款车型,为众泰贡献了销量。除了SR9之外,众泰也推出过一些抄袭别的品牌车型的产品,这些操作让它在收获了大量议论、销量的同时,也获得了“皮尺部”这一称号。

从那时起,只要提到众泰汽车,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抄袭,这对于一个品牌的长期发展其实是非常不利的。

众泰通过抄袭,获得了良好的销量(巅峰时期每年销量过30万辆),这为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若是在积累起这些资本的时候能够醒悟,意识到抄袭造车不是长远之计,进而转身投入自主创新的浪潮,那么众泰今天的故事可能就是另外一番模样。

然而,一切并没有如果,众泰并没有将自己抄袭造车积累起的资本用在提高创新力、品牌竞争力这些正确的地方,而是延续老路,最终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恶果。

除了外观设计抄袭,众泰还将动力总成等汽车品牌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部件外包,而没有进行自主研发,这就使其没有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随着国6排放标准的逐步施行,众泰旗下产品却还是基本使用国5标准的动力总成;当众泰还在做抄袭那一套的时候,其他自主品牌却在不断努力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如此种种,使众泰渐渐落入了销量下滑、无力研发、无力购入新技术的恶性循环,当国6时代全面到来,众泰彻底失去了与其他品牌继续竞争的可能。

其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众泰却并没有真正明白消费者想要怎样的产品,也未曾去对此加以了解,当其他品牌都在极力做好市场和用户喜好的调研,进而推出符合其标准的的优秀产品时,众泰却仍在故步自封。就以人机交互一点为例,众泰的人机交互做得一塌糊涂,根本不像是现在市面上同一价格级别产品应有的水准。

在车市下行的态势下,各家车企为了更好地发展,必然会竞相拿出更加优秀的产品,当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技术与品牌力就成为了不同车企之间比拼的关键,而既没有核心技术又因抄袭成为“山寨王”的众泰自然是全方面落后,当吉利、比亚迪、长安等品牌被贴上越来越多的科技标签,拿出越来越多的代表作品时,选择谁,消费者心中早已有数。

总而言之,众泰沦落到今天的境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抄袭在帮助其积累起大量资本、获得大量关注的同时,也让其失去了一个品牌要想长期发展所应有的良好口碑;将核心部件外包,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让其逐渐失去了自主创新的重要能力。

在激烈竞争的汽车市场,面对强大的对手们,没有科技实力也没有品牌口碑的众泰不再有参与竞争的资本,国6排放标准的实施和疫情的冲击也加快了众泰被市场淘汰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