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新一代底盘代号W/V223的梅赛德斯.奔驰S级(参数|询价)全球首发,为近段时间来有些沉寂的汽车市场带来了一场话题度颇高的汽车进化路径秀,其人气热度甚至盖过了同期发布、定位更高端的劳斯莱斯全新古斯特。虽然这款高关注度新车在外观内饰设计上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不管它“香”与“不香”,是否对你的“口味”,其和谐兼备高新科技与经典豪华的产品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此前市面上强调智能科技的车型如此之多,却并没有几款车型能成功将所谓的智能化、科技化产品形象标签植入到民众脑海当中呢?为何全新一代奔驰S级并没有时刻将智能化挂在嘴边,人们却已经将其和智能科技画上等号了呢?在我看来问题就出在以下这几个方面。需求为“王”,搞清楚目标消费群或潜在用户图你的是啥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很多品牌并没有搞清楚让目标群体真正产生购买行为的核心需求点,也就是目标消费群体在自身预算下购车最在乎的是什么。再说白一点,消费者买车图的是啥?

其实早在N年以前,就有人用“撩妹”形象地比喻了汽车营销,即汽车品牌要获得消费者的“好感”并顺利“牵手”,首先就得知道潜客图的是你的什么。比如要搞定夜场里那种身材火辣、衣着风尘的女子,你穿得一本正经去跟人家谈理想谈抱负只会遭受冷眼和嘲讽。话丑理端,事实就是如此,汽车营销也是一样。一个主销经济车型的汽车品牌推出一款面向刚需群体的车型,你给潜客口若悬河地大侃智能科技,其实并不能改变他们对车辆价格便宜、经济耐用的执着,反而可能给人留下了“脚不沾地”的印象。当然,我也并不是说那些所谓的智能化功能配置一无是处。在消费者看来,功能配置当然是多多益善,但对入门刚需型消费者而言,那也不能和价格便宜、经济耐用相矛盾。所以品牌方面在营销导向上需要分清主次,本末倒置的做法万不可取。事实上品牌的用户群体是有明显“阶层”划分的,每个“阶层”都有着相对固定看重的产品诉求点。前面提到的劳斯莱斯品牌,其实人家的车型并没有多么花哨的配置,卖的就是一种属于上流社会的传统礼仪,所以人家根本不会去强调什么“智能科技”。而那些“泛豪华”品牌的目标群体更注重新鲜的功能体验,因为他们需要更多的新鲜感和优越感来撑起“门面”,那此类品牌在车辆上投放更多的智能科技配置就是瞌睡遇上枕头。对于提供刚需型产品的品牌,市场营销的重心则更应该放在车型的基础属性上去(注:营销是从产品设计到销售的全流程行为,并非是指单一的宣传或促销),否则再多的投入也是白瞎。这就像是“绿水鬼”戴在合适的人手腕上是“身份”,但戴在不合适的人手腕上就是装X不成丑到爆一个道理。这些年来一些品牌掏空了心思想在所谓的智能化上往自己脸上“贴金”却并没有在此方面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和“加分”,这足以说明一切。民众对事物有自己的认知,双向共识才能打上“标签”

此外,民众对小到一款车型、大到对所有事物的形象特质都有着自己的认知,想要为产品打上某方面的“标签”就得按照民众的普遍认知去强化产品的相关属性。单方面地按照品牌自身的理解去给产品打“标签”,只会是尴尬的“自嗨”。

这点在全新一代奔驰S级上就得到了很好的印证。奔驰并没有一个劲地反复强调全新一代S级有多么多么的智能科技,也没有动不动就将全新一代S级的某项功能配置拔高到要改变全人类生活方式的层面。智不智能、科不科技一切让人们自己去评判,彻头彻尾只表现出一种底气十足的自信,这才是强者的姿态。而事实上,裸眼3D显示数字仪表、AR-HUD增强现实技术平视系统、能高清投影各种交通标识图案的数字LED大灯、12.8英寸OLED中控显示屏、具备人脸、指纹、语音识别控制功能的全新MBUX人机交互系统、能根据驾乘者身高体重数据自动计算调整的智能座椅+后视镜+方向盘联动系统、后排正向安全气囊、具备预碰撞防护的魔术车身控制系统、L3级自动驾驶辅助等全新一代奔驰S级上搭载的科技配备,确实做到了领先行业,刷新了世人对“汽车科技”的认知,想不打上“科技”的标签都难。反观那些如今仍在用带数据流量的车机系统和自动驾驶辅助功能来标榜自己“智能化”、“科技化”的品牌和车型,多少都有那么些没有核心竞争力可说的尴尬和无奈,其所谓的智能科技不过是一块“遮羞布”而已。或许这样说一些品牌并不会承认,因为“心理暗示”的力量不容小觑。但即便是说好听一点,他们所谓的“智能科技”在旁观者眼中也难以逃脱“一厢情愿”之嫌。科技和创新研发不分家,跟风只会被“唾弃”

车企品牌追求某方面的造诣本身是没有错的,问题就在于多数标榜智能科技的品牌和车型都只是在跟风和夸夸其谈而已。要知道智能科技和创新向来是不分家的,想要给车型产品成功打上“智能科技”的标签,仅靠有求必应的供应商提供些十年前就有了的功能模块,如此就开始“拍手跺脚唱颂歌”自吹自擂往脸上贴金,这显然是痴心妄想。

其实诸如语音识别控制系统、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紧急主动刹车、自动泊车、感应式电动尾门之类被一些品牌冠上“智能科技”名头的功能配置,早在七、八年前上市的一些车型上就被运用上了,当下由于国际供应链体系的开放透明,这些功能配置更是成为了每个品牌都有,早已司空见惯的东西,和创新扯不上半毛钱关系,将其称为“智能科技”多少都有那么些“叫花子捡到米口袋”般的自我陶醉。还是拿奔驰为例,如果你细品便不难发现,被不少品牌生拉硬套与“智能化”、“科技化”画上等号的车机系统和驾驶辅助系统,其实在全新一代奔驰S级众多具有开创意义的功能配备中只占到了很小的一部分。这款新车之所以会给人一种很强的科技感,更多的还是因为它的功能配置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富有极强的开创性。试想一下,如果全新一代奔驰S级在所谓“智能科技”答卷上仅仅交出了语音控制、联网车机、自适应巡航、车道保持辅助、主动刹车,然后就和一些品牌一样大谈“智能化”,我想它必然会被吐沫星子淹没。当然,我相信在我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些品牌不到两年用极低的成本就能照单炮制出奔驰全新一代S级所搭载的所有高新科技功能配置,看上去美好极了。但在这里还得奉劝那些已经习惯了“抄作业”的车企品牌们,产品同质化已经成为了当前国内汽车市场向好发展最大的阻碍,不设法打造出品牌和产品的差异化,一味地随波逐流充当“皇帝新衣”中的“群演”不但成不了“明星”,反而“盒饭”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消失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之中只会是时间问题。结语:最后申明一下,以上纯属个人对汽车智能科技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仅代表关于汽车发展方向众多观点当中的一种。之所以在此发表愚见,其实目的很简单,就是希望借全新一代奔驰S级的话题,用不一样的声音和探讨引起一些品牌和行业的反思和自省,为市场向好发展贡献点绵薄之力。毕竟未来的消费者会越来越懂车、越来越懂市场、越来越自我,“假话说100遍就成真话”的戏法和套路真的过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