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轻客销量分析,TA猛涨165.91%,江铃却风光不再?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7月,客车产销分别实现3.4万辆和3.2万辆,同比下降19.0%和15.1%。其中,大型客车和中型客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但相较于整个客车市场而言,轻型客车的销量增长却尤为明显,7月同比增长17.7%,成为客车市场唯一实现正增长的车型。究其原因大概是疫情好转和逆周期政策的推动,另外,随着国内旅游业逐步复苏以及城乡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轻客车型凭借不错的舒适性和更经济的用车成本,取代大中型客车成为了短途客运、城际公交等用车需求的首选。

在轻客市场整体增长的环境下,排名靠前的江铃、上汽大通MAXUS、依维柯和福田,其表现各不相同。其中,上汽大通MAXUS轻客依旧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7月同比暴增165.91%,而江铃汽车却同比下跌了6.7%,两个车企的轻客车型销量也仅有2台的差距。而紧随其后的依维柯和福田,增速也很猛,分别达到了65.7%和108.7%。

事实上,自今年5月开始,上汽大通MAXUS就已超越江铃福特,成为轻客行业的单品牌销量冠军,并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强劲增长的上汽大通MAXUS与下跌的江铃汽车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具体的销量数据来看,5月,上汽大通MAXUS轻客共实现销量5220台,江铃福特共售出4750辆;6月,上汽大通MAXUS轻客共实现销量5666辆,江铃福特实现销量4880辆;在刚过去的7月,上汽大通MAXUS轻客持续热销4579台,江铃福特只售出2521台,两大品牌轻客间的销量差距进一步扩大。

从增速来看,上汽大通MAXUS轻客也大有超越江铃的趋势。今年以来,上汽大通MAXUS轻客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速,5月同比增长96.39%,6月同比增长131.83%,到了7月,增速更是达到了165.91%。而江铃福特的增速就没有这么亮眼了,并且还有逐步放缓的趋势,难掩颓势。

如果说单品牌第一的成绩还不能让所有人都服气,那7月的全品牌销量数据,足以说明一切。上汽大通MAXUS轻客在7月销量达到4579台,与江铃的4581辆销量,仅相差2台。要知道,轻客一直是江铃表现最强劲的业务,此前,江铃是轻客领域当之无愧的霸主。坊间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平均15分钟,就会产生一位江铃轻客的车主。而作为一个进入轻客市场不到十年的品牌,上汽大通MAXUS所展现出的强大潜力,即使强如江铃,现在也是一身冷汗。

从市场占有率来看,7月,江铃和上汽大通MAXUS轻客的市场份额均为31%。这要是放到前几年,江铃的市场份额绝对有压倒性的优势,如今,上汽大通MAXUS轻客一步步蚕食掉江铃的市场份额,大有要取而代之的趋势。

其实上汽大通MAXUS轻客这几年的快速发展早就有迹可循,从2011年投放第一款轻客车型——V80进入市场,到现在,上汽大通MAXUS的轻客产品全面覆盖中高端市场,打出了一张差异化的好牌。就拿上汽大通MAXUS V90来说,其具备颠覆传统观感新颜值、柔性架构新平台、“上汽π”发动机新动力、智能定制新选择、超静音新享受五大业界创新格局,为中高端宽体轻客市场树立了新标杆。而江铃轻客这些年的表现,难免让人觉得有种靠品牌溢价在兜底的感觉,拿得上台面的轻客车型只有特顺(参数|询价)和全顺,并且,还基本没什么创新。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上汽大通MAXUS风头正旺,而江铃汽车难掩颓势,可以预见,轻客行业易主已成定局。要知道,上汽大通MAXUS除了在销量上正当红之外,还是很多大客户眼中的“红人”,比如在最近的上海,上汽大通MAXUS 旗下轻客更是作为上海首批流动餐车,进行试点运营,五脏俱全的强大功能,不仅助力商户发家致富,也为上海市民提供了早餐新选择。

而随着越来越多用户选择除江铃以外的轻客产品,原来老牌轻客品牌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如上汽大通MAXUS这样的新兴轻客品牌所蚕食分化,轻客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而改变后的市场格局,或许从目前各大轻客品牌的增速就可以看个大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