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说难听的话,TMD一帮搞臭技术的,天天冲我们bb,什么增程式电动是个落后的技术,请问他们TMD搞出来什么狗屁技术了?让一群毫无用户思维、完全不关心用户的这帮人,天天地研究技术路线,TMD什么技术路线啊?胡说八道!”

是的你没听错,这是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近日在成都一场公开活动上的一番“激情演讲”。“爆粗口”后,李想还在活动现场向在场的理想ONE(参数|询价)用户抛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如果把你们的理想ONE换成一辆纯电动汽车,你们干不干?”第二个则是“我知道大部分理想ONE的车主家里一定还有一部燃油车,有了理想ONE之后,你们还会去开它吗?”,在得到所有用户的一致性否定回答之后,李想随口而出:那为什么不能是增程式汽车?

是啊,增程式汽车这么好,为什么你们要去抨击它?为什么它不能成为主流之选?我想这也是李想发自内心想要问的。

想要探寻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回顾一下增程式汽车的历史。

增程式汽车最早可以追溯到汽车发展的初期,它比我们现在常见的内燃机汽车还要早,保时捷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发明了第一辆轮毂式电动车,但由于电池续航里程过短,于是他在轮毂式电动车上加装了发电机,帮助车辆增加续航里程,第一辆增程式电动车就此诞生。

其实增程式电动车也是属于混合动力汽车范畴,它在车辆上同时配备电池组与发动机(这个发动机对车辆不提供驱动能力,只负责给电机充电,所以称之为增程器),在电池电量充足时,发动机不工作,此时依靠电池供电行驶,而在电池电量过低时,发动机就会进行工作,给电机进行充电,为车辆继续行驶提供动力。

增程式汽车相较于纯电汽车来说,最大的优点就是使电池始终处于良性平台充放,从而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减少了维护成本,并且,不需要借助充电桩对电池进行充电,只需要加注燃油即可满足需求,并且在充电桩还未全面普及的现在,可以完全解决纯电汽车的里程焦虑问题。

而相较于混动车型来说,它与混动车型工作原理相差不大,但是增程式汽车配备的电池组容量会更大,所以在纯电状态下会提供比混动车型更高的续航里程,并且较大容量的电池组还能够提供足够的功率来帮助电动机驱使车辆启动、加速和爬坡。

看到这里我知道小伙伴心里都有一个问号,既然增程式汽车有这么多优点,为什么在新能源行业如此不受欢迎?其他品牌的汽车制造商为什么不去开发搭载增程式技术的车型呢?

首先,增程式汽车虽然听上去只是在纯电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发动机,但它所需要的工程并不小。它需要研发和打造新的平台,而目前的新能源车企很多都是通过对本身的造车平台加以改进来生产新能源车型,所以开发新平台会让制造商的研发成本和生产难度都会大大的增加。成本提高了,售价自然也就提高了,而国内的好几个城市都将增程式汽车归类于混合动力类别,混合动力的汽车售价高过30万则不享受国家新能源补贴,这无疑又劝退了一部分信赖增程式技术的消费者。

其次,增程式汽车由于比纯电动汽车增加了一台增程器(发动机),所以还需要配备例如油箱,排气管等一系列附加的增程模块,这在一定程度提高了车身重量,车身重量上去了,续航里程自然也就下来了,并且还伴有发动机噪音大,驾驶顿挫等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

那为什么李想在创业之初要冒这个风险去开发搭载增程式技术的理想ONE呢?

我想大家都知道,虽然国家目前正在大力提倡新能源汽车,但是充电桩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在北方或者比较偏远的地区还未普及,再加上纯电汽车的续航里程或多或少都有些虚标,所以车主普遍都存在“里程焦虑症”。这一系列问题就导致了纯电汽车的使用场景普遍都以城市通勤为主。

而搭载增程式技术的理想ONE不一样,它无需依靠充电桩,只需要通过加注燃油,然后以油发电,这样既治好了纯电车型的“里程焦虑症”,还能扩大理想ONE的用车场景,在满足城市通行之外,亦可以像著名车评人韩路一样,驾驶理想ONE去穿越阿里北无人区。

从当前新能源车主的用车痛点入手,走一条差异化发展路径,或许就是李想发展增程式技术的初衷。

大家可以不认可理想汽车这个品牌,但是我认为理想ONE这种搭载增程式技术的车子在目前还是非常有市场的,至少在充电桩还未普及的情况下,它的优势仍然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