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品牌在华发展的坚定信念从未改变。”DS品牌全球首席执行官阿特丽斯·富彻(Béatrice Foucher)表示。

PSA集团执行副总裁、DS品牌全球首席执行官Béatrice Foucher

今年初,长安PSA的股权被宝能汽车收入囊中,旗下高端品牌DS在中国没了工厂,也放弃了之前为本土化而做的努力,DS品牌在中国将何去何从也就成了一个悬念。

尽管PSA方面一再强调DS品牌不会退出中国,奈何DS江河日下的处境仍不免让各界猜测纷纷甚至有人表示,DS品牌退出中国市场已经处于倒计时状态。

直至今年8月6日,在“DS致美风尚夜”的活动中,DS品牌才给各界一个正式答复:仍坚定在华发展,但需重新来过。

重新定义品牌

回顾DS品牌在华八年发展历程,其中的“大起大落”让人唏嘘不已。

自2012年正式进入中国,DS仅用三年时间便挤入了豪华品牌销量榜前十名。2015年,DS在中国市场的全年销量达到2.7万辆,步入巅峰状态;次年DS在华销量就迅速下滑,2016年DS在华销量同比跌幅高达34%,仅有16,123辆;2017年销量下滑幅度更是超过了60%,只有0.58万辆……到2019年,DS在华销量只有2000辆左右。

关于DS品牌过去在华发展情况,DS中国总经理孟诺(Nicolas Monnot)表示要“温故而知新”。

“知新”的第一条便是对品牌重新定位。DS入华较晚,在强调豪华属性之外,并未表达其他个性化特点,致使其在中国市场的品牌形象相对模糊,难以支撑销量持续增长。孟诺在活动现场对过去的失误毫不避讳,并明确提出未来的受众是讲究生活品质的中国年轻消费者。

DS中国总经理孟诺(Nicolas Monnot)先生

DS对目标受众进行充分分析,认为他们是“崇尚设计美感、追求品质生活,勇于表达自我,渴望独一无二的群体”,基于这一定义,DS将未来的品牌理念定为“致美·行远”。

“DS将陆续推出系列市场活动,打造清晰、一致、独特的品牌形象,与追求设计美感、崇尚个性表达、讲究生活品质的新生代消费者构建情感共鸣。”孟诺表示。

重新规划产品矩阵

以“美”为关键词,DS在品牌之夜现场也展示了旗舰车型DS9。

作为DS品牌第二代产品的第一款量产车型,也是DS调整在华品牌定位后的首款车型,DS9的官方定义是“法式高定豪华轿车”。在法系车在华整体式微的背景下,DS似乎有意向消费者突出自己的法国基因,强调自己是法系豪华品牌的唯一选择。

背负着复兴品牌的任务,主打“美学”概念的DS9在内饰设计上采用了法国奢侈品行业的工艺和设计,想要在豪华市场争一块领土的意图清晰明了。

调整产品矩阵也是DS在产品层面“重来”的重要变化。据DS官方介绍,未来DS将在中国市场精简车型,主打“DS3、DS9、DS7”的新一代产品阵容。

其中DS3是DS品牌下首款纯电SUV,DS9和DS7也提供插电混动版,显然,借势中国新能源发展的大环境,也是DS在中国重新来过的一大考量。

如何重新开卖

重新梳理品牌和产品后,DS在中国重新来过还面临一关——如何开卖?销售渠道萎缩是DS当下的难题之一。就DS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全国范围内能够提供销售服务的线下网点仅剩下17家,能提供售后服务的网点还剩61家;若以标准4S店来算,这一数量会更少。

于DS而言,小众品牌的定位,销量不佳的现状,都意味着其重新开拓线下销售渠道存在巨大阻力。对此,DS品牌提出了“轻量化”的概念,表示不会过多铺设销售渠道,只在重点地区拓展经销商网络,同时导入新零售服务模式,实施O2O发展计划。

“我们刚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当时只有那样一种销售模式,我们就选了那一种销售模式……现在我们要拥抱数字化浪潮。”孟诺介绍称。

在DS的规划中,O2O平台可以覆盖更多消费者,数字化模式可以提供更多定制化服务。活动现场,DS以微信小程序预定DS9为例展示了其数字化服务,并表示通过“DS汽车”官方微信小程序可让消费者7*24小时、更直接、更方便地与DS沟通。

事实上,DS所提的新零售模式在中国汽车市场并非新鲜事物。近年来,为了降低运营成本,多家车企试水新零售。不过现实是,汽车大宗消费品的属性决定了其在新零售模式上有很大局限性,线上数字化环节往往只能起到引流的作用,线下渠道仍具有很大必要性。今年疫情期间,诸多车企有尝试线上销售,但是成单量不尽人意。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电商与新零售平台实现的销量仅占汽车销售总量的6%,相比之下,4S店渠道的占比高达87%。

如此市场形势之下,DS押宝新零售的胜算着实有限。毕竟品牌响亮的特斯拉在采取新零售模式的同时,也要大量铺设线下渠道,而DS在品牌边缘化的境地下,想通过新零售实现重启突破,难度更大。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渠道未能完善的DS于此时在华重启,仍有几分前途未卜之感。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