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投产,大众ID.4的筹备工作进行得究竟如何?
日前,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赫伯特·迪斯表示,大众品牌第二款基于MEB平台的量产车型——ID.4将在今秋得到国内亮相和投产,并最早在2021年初交付国内。在此之前,我们不妨简单展望一下它的前景到底如何。
车型安排:南北各有侧重
在6月底的时候我们曾经说过,ID.4将由南北大众共同生产。其中,由上汽大众负责的ID.4 X的离地间隙和车身总高度稍大,更接近当初的ID.初见,本土化程度稍高。按“跨界SUV”的定位来看,可能它在国内市场的地位更正统一点?
抛去玄学的血统论不谈,只从迪斯指出的生产场地来看,大众对ID.4的资源倾斜似乎没有过多偏倚:佛山和安亭两家工厂分别对应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在官方没有特别指出谁主谁次的前提下,我们还是权且认为大众只想将ID.4打造成一款亦中亦洋的多元化车型吧。
性能指标:“典型的MEB车型”
和那个叫ID.3的两厢小兄弟差不多,ID.4的技术指标也以一些我们早已熟悉的说法为主:单电机驱动、150kW输出、可能有双电机版本跟进、因地制宜使用宁德时代锂电池组、500km WLTC续航……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图:ID.4 X的公示数据)
单看这几项指标,ID.4好像在国内市场拿不出什么亮点,因为这个级别的对手在ID.4上市后基本也都是这样。但是,接下来的这一条可就有点分量了:ID.4支持最大150kW的快充。嗯,除了特斯拉、奔驰EQC和奥迪e-tron(参数|询价)系列,国内其他的主流车型好像暂时还做不到这个……
对手:差异化竞争将是必然
稍微合计一下,ID.4在国内能遇到的对手大概有这几位:
特斯拉Model Y(参数|询价)。这应该是ID.4在全球范围内都需要认真对待的竞品之一了,就算近期Model Y曝出装配问题,庞大的拥趸数量和特斯拉在码农(无贬义)之间的知名度还是为Model Y提供了足够的容错率。在特斯拉以“科技”等标签自我标榜的攻势下,迪斯自己也表示,ID.4将更加聚焦于用户体验——大概是暗指特斯拉只做电子产品,而大众不会这样吧。
蔚来EC6(参数|询价)。虽然大了一号,但如果真要抠“跨界”的字眼,那EC6显然比ES6更适合上场叫阵。在输出上,EC6 320kW起步的最大功率显得要比特斯拉Model Y还要张扬,而它的续航和空间表现也不比ES6差到哪去。只是,它的价格应该也会像ES6那样偏高,ID.4的最佳对策想来应该也在于此。
广汽新能源Aion V。它可能是ID.4在国内最难缠的对手,二者不仅体型相近,营销方向也都是用户体验导向。在目前的同级别市场中,Aion V在配置的丰富程度和个性化上可以说无出其右,斟酌续航问题后依旧不到18万的起价也颇具杀伤力。在它面前,ID.4可能更需要用德系与偏日风的差异化,来争取专属的购买群体。
当然,说了这么多,最重要的还是——尽早上市!哪怕500km的WLTC巡航现在显得很充裕,再拖一拖也迟早会面临升级的问题。在此之前尽快打好市场基础,正是ID.4,乃至整个ID家族电动车最急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