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自主品牌第一梯队的代表之一,长安汽车近期可谓是捷报连连。从市场表现看,2021年1月长安汽车整体销售251,980辆,同比增长87.3%,环比增长25.6%。2月,长安汽车依旧保持良好上升势头,整体销售162,708辆,同比增长465.8%。在长安汽车喜人的销量成绩中,长安CS75(参数|询价)系列是绝对的核心主力悍将,并一度稳居同级SUV月销量前三位置。

究其原因,除了长安CS75系列均衡的产品力外,依托长安汽车集团全球多地研发实力所打造的高安全性,也是其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2019年推出的长安CS75 PLUS(参数|询价)为例,其先后获得C-NCAP“五星安全评定”、C-IASI(中国汽车保险安全指数)碰撞测试6项优秀(G)成绩、国内首次“双美标”公开碰撞测试高分成绩等等。

就在近日,长安汽车举办了一场形式新颖的线上活动——《CS75 PLUS苛刻挑战 -“透视”汽车骨骼硬实力》。与常见的线上视频展示相比,这次活动最吸引人的是采用了独特的3D VR设备,通过更具沉浸感的虚拟现实场景,让观看者能够以第一视角,从不同维度对长安CS75 PLUS的车身、底盘以及悬架等结构进行观察,并从整车研发制造,到试验验证全过程加以高清呈现,带来前所未有的车辆安全技术体验。

作为车辆被动安全的核心基础,车身安全结构是决定其安全性能的关键因素。在长安CS75 PLUS的车身开发中,工程师从四个维度进行了细致考量,不仅对车身结构本身的安全性能进行优化,同时也考虑到行人安全防护需求。

- 正面碰撞安全设计理念

在车身正面的安全结构方面,长安CS75 PLUS充分考虑了低速、高速以及顶部的安全结构,通过创新技术、优化结构布局、引入高强度材料等手段,最大限度确保了乘员舱正面的安全防护性能。

在低速碰撞安全设计理念部分,通过车身结构和空间布置的精细化设计,实现吸能效率最大化,降低低速碰撞过程中,车辆的损伤程度,降低车辆财产损失。

在高速碰撞安全设计理念部分,车身结构按照缓冲吸能区和乘员保护区进行设计,通过吸能区设计将碰撞能量进行卸载,通过乘员保护区设计为车内乘员提供完整的生存空间。

在车顶碰撞安全设计理念部分,通过B柱和顶盖横梁等结构的加强设计,确保车辆在翻滚状态下依然能够为车内乘员提供足够的保护。通过对AB柱的无限制加强,可以为乘员提供近于三倍的法规保护要求。

- 侧面碰撞安全设计理念

坚固的乘员舱设计抵抗任何角度的撞击,保证乘员舱完整性,乘员无抛出或者被挤压风险。内饰采用柔性PP材质,内饰不发生断裂产生尖锐物,并协助吸收撞击能力,全方位气囊保护,减少乘员与车内发生碰撞造成重大伤亡。

在结构材料方面,长安CS75 PLUS的B柱采用1500MPa的双层热成型(对于超高强钢无法冲压成型通过加热后软化后成型)补丁板结构,再通过780MPa双层高强钢进行加强。为防止B柱和门槛断裂,B柱内板和门槛采用三明治结构,B柱外板采用两排焊接与门槛连接。

- 约束系统安全设计理念

源于乘员减速度控制理论的碰撞设计理念,长安CS75 PLUS采用了预紧式安全带+高效安全气囊形式,为车内乘员提供全方位的被动安全保护。此外,吸能式转向柱、内饰地板吸能材质等也能在意外情况下尽可能避免或降低乘员受伤的情况。

在计算仿真模拟碰撞中,长安CS75 PLUS的转向管柱设计预留了足够的吸能空间,降低人体与管柱碰撞风险;管柱、气囊、安全带的协同作用,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减轻对乘员头部、胸部的碰撞损伤。

- 行人保护安全设计理念

除了车内乘员的安全,长安CS75 PLUS也充分考虑到行人安全防护的需求。在整车造型设计时,通过造型、总布置和结构设计,降低车辆对车外行人的头部、大腿和小腿的伤害等等。

具体技术方面,长安CS75 PLUS采用了吸能式前罩板(通过对前罩内板结构进行参数化设计,在保证刚度等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罩板的吸能特性,降低对行人头部的伤害)、充足的头部吸能空间(通过降低机舱内硬点的高度,增加前罩板的吸能空间,确保头部撞击前罩时不接触到机舱内的部件,降低对行人头部的伤害)。

平直的前脸造型以及充足的腿部吸能空间(平直的前脸造型,保证人体腿部在撞击到保险杠时保持一定的平直度,降低韧带拉伤和膝盖破碎的程度,足够的吸能空间保证行人腿部不会撞到防撞横梁上,以免造成更大伤害)、腿部支撑结构(通过上支撑和下支撑的设计,保证人体腿部在撞击到保险杠时保持一定的平直度,降低韧带拉伤和膝盖破碎的程度,下支撑可以同时防止行人被卷到车辆底部,造成二次伤害)。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长安汽车首次以3D VR虚拟现实场景,对外展示了长安CS75 PLUS的五大测试项目。这些苛刻的测试项目,其实在长安CS75 PLUS研发过程中早已得到验证。而此次以虚拟现实形式对外展示,不仅让公众可以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测试现场环境,更展示了长安汽车对车辆安全和品质的自信心。

- 整车高低温振动耐久试验

在四门两盖的耐久试验中,通过机械臂上千万次的重复开合,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使用50年。保障日常使用中的闭合件耐久安全。

对车辆在用户所使用的环境、尘埃、光照等影响下,进行耐久模拟,从而对车辆的振动耐久进行评价。

- 零部件高低温振动耐久试验

该实验通过零部件高低温振动耐久试验,模拟座椅在车内受到不同方向的力,在承载驾驶员的情况下,产生姿态变化,测试座椅的耐久性。

除了座椅,通过多轴振动台可用来进行发动机悬置、油箱、HVAC系统、座椅、电器系统、电瓶架、仪表板、排气系统等各个部分在周围环境和部件振动时的耐久性测试。

- 24通道道路模拟试验

利用24通道道路模拟试验,模拟汽车所受路面不平度引起的载荷,通过轮心传递到汽车其它各个系统零部件;以准确模拟,达到车辆实际所受的多向应力状态。

利用24通道道路模拟试验,还可以在每个角对力和力矩进行六自由度控制,重现路试一阶段所受的多向应力状态,精确考核整车金属结构件的疲劳强度。

- 环境实验室

在30平米的环境实验室中,模拟地球上各种极端气候,从南北极到撒哈拉沙漠,复核模拟高低温环境温、湿度、日照强度、风速、道路负荷阻力、坡度参数的综合环境,可以对CS75PLUS极限环境下的性能和油耗进行测试。

-高速车辆稳定性试验

长安汽车综合试验场,是西部第一个试车场,由长安汽车斥资13亿建设。对车辆在高速行驶下的稳定性进行测试。

对于任何一家汽车品牌而言,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产品的竞争力和品质。长安汽车长期以来坚持创新技术引领发展的策略。目前,长安汽车在重庆、北京、河北、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建立了“六国九地”研发体系,实现了全球协同研发格局。

长安汽车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超过1100亿元。拥有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6个领域、194个国际先进实验室。

其中,总投资43亿元建成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是一个整合全球资源的开放式共享智慧研发平台,占地1000余亩,拥有设计、试验、管理等7大功能,涵盖仿真分析、噪声振动、碰撞安全等12大领域,含有混合动力、空调系统、非金属材料等180多个实验室以及运用云技术打造的全球领先数据中心。全球研发中心正式开放,标志着长安汽车迈入“开放共享,全球协同”研发4.0时代。

此外,长安汽车还在积极深化产业合作,与华为、腾讯、博世、青山成立联合创新中心,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心也落户长安汽车全球智慧研发平台。

全文总结

从荣获多家权威第三方测试机构优秀成绩,再带以虚拟现实形式公开严苛测试流程。不难发现,以CS75 PLUS为代表的长安汽车全新产品阵容,正在以更加自信、创新的形式向公众展示自身的硬核实力。在这背后,自然离不开长安汽车深耕多年的技术研发布局和投入。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长安汽车潜心多年的研发,也正在通过不断提升的市场表现所展现。同时,我们也期待着长安汽车在未来能够以更强大的产品实力,获得更多用户的信赖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