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大势所趋,庞大市场蕴藏无限可能,传统车企大象转身,开始奔向这片更广袤的新世界,只不过,往周遭一看,这条赛道上,传统车企们所面对的竞争对手却已是五花八门。

而今,蔚来、理想、小鹏等代表车企已在一片厮杀之中站稳脚跟,脚下踩着不知多少死去的新势力,但,它们背后依旧有大批跨界选手蜂拥而至,在这其中,既有资金雄厚却急于转型的实业选手,又有天生对新技术趋势敏感且手握信息渠道优势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这倒也不奇怪,资本本就逐利,哪里有风口,自然就往哪里跑,可以说,原有汽车市场有多大,新能源汽车市场就有多大,因而诸多企业蠢蠢欲动实属正常现象。

所以,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之中,跨界造车的风潮才会如此风起云涌。

各大“教派”围攻“光明顶”,你一来我一往,明枪暗箭,奇门遁术轮番上演,斗得死去活来,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誓死拿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这张门票。

只不过,眼看它们浩浩荡荡地来,临了了,有人成功,就有人要落寞地走,大部分跨界造车的选手都逃脱不了充当氛围组的命运。

我只能说,难道造车是最低级的行业吗?怎么所有人都要来分一杯羹?

恒大:

一场关于跨界造车的资本狂欢

关于恒大进军汽车行业的路线,一句话总结就是钱多路子野。

恒大先是入股国内最大汽车经销商——广汇汽车,又与德国hofer合作,从而掌握动力总成技术,后再与柯尼赛克合作,进而获得在超级跑车的研发优势。据介绍,恒大已构建起了覆盖动力电池、动力总成、先进整车制造、汽车销售及智慧充电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

前期的拉帮结派,为后期的宣发积蓄了各种可能。

2020年8月3日,恒大汽车一口气亮相六款车型,覆盖了A级到D级,轿跑、SUV、MPV、跨界车等全系列车型,引起了业界轰动。2021年2月10日,恒大再次发布“恒驰”7、8、9三款车型。也就是说,恒大汽车处于同步研发的车型已有15款之多。

尽管没有任何一款车型实现量产,但在发展规划上,雄赳赳气昂昂的恒大汽车却已立下了让人侧目的目标:到2025年实现年产销超100万辆,到2035年实现年产销超500万辆,力争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并且,就在昨日,继上汽牵手阿里,吉利牵手百度后,恒大汽车成功与互联网巨头腾讯联姻,共同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载智能操作系统。

现如今,恒大汽车虽未卖出一辆汽车,但截止发稿,恒大汽车报59.25港元/股,总市值5288.93亿,市值已逾两倍于地产主业的中国恒大集团,更仅次于比亚迪、蔚来汽车,几近上汽和长城之和。

这很难让人不说是一场资本狂欢,恒大能不能顺利实现其最初目标,谁又会为其买单,我姑且只能在这里打下一个问号。

宝能:

1.4万的年销量是观致的最后底裤

2017年12月14日,宝能豪掷16.25亿元买下奇瑞汽车旗下的观致汽车25%股权,从而一脚踏入造车这条没有终点的路。

2018年8月,宝能汽车集团成立整车营销与售后维修服务的业务发展平台——宝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工作重点就是加快推进渠道建设,推进“千家直营店计划”快速落地。据宝能方面介绍,2020年末宝能汽车直营店已累计达800余家。

尽管背后有着宝能这样的“大金主”,但易主后的观致在发展上并没有迎来实质性的改善,2020年全年销量更是不及1.4万台,甚至不及许多单一合资热门车型的月销量,更何况,在这其中,1.4万辆还有多少是B端水分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在造车之余,宝能还与各地政府合作,通过征地造房的利润,转头就填补上了造车上的亏空。或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明里造车,暗里造房”才是地产商们此番跨界的宿命。

格力:

造车,是董小姐心里的一个梦

2016年,“格力130亿元收购银隆100%股权”的提议在股东大会上被否决后,董明珠宣布以个人名义投资,并拉来王健林等人,共同出资30亿元入股银隆,至此,珠海银隆也更名为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董明珠看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眼光不假,甚至在2019年炮轰“中国的汽车有一点粗制滥造”,以至于东风竺延风、长城魏建军都亲自下场回击,但在实际的造车路上,说与做却是完全不同。

银隆艾菲(参数"询价)是董明珠踏入造车行业之后,推出的第一款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款产品,据了解,这款外观酷似丰田埃尔法(参数|询价)的新能源MPV,售价竟高达43万,尤其符合董小姐一以贯之敢说敢做敢卖的风格。

与风生水起的格力不同,董明珠的造车路一直伴随着产业园停工、拖欠货款、产品积压、裁员等一系列负面新闻,2020年初,包括董明珠在内的6位董事集体退出银隆。

事实证明,造车终究只是董明珠大梦一场。

乐视:

我愿称之为PPT造车鼻祖

要说这PPT造车的鼻祖,贾跃亭恐怕当仁不让。

2015年,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贾跃亭宣布了互联网造车计划。彼时,蔚来、小鹏、理想都还名不见经传,特斯拉也在连年亏损的沼泽里急于翻身。

这么来看,乐视似乎赶上了跨界造新能源汽车的好时机,但仅仅一年之后,乐视危机爆发,背上“下周回国”的贾跃亭赴美专注造车,这期间,贾跃亭一直在融资,烧钱,再融资,再烧钱的无底洞中来回捣腾,也没见做出个所以然来。

如今蔚来、理想、小鹏等逐步走入正轨,车卖得越来越多,股价也越涨越高,乐视当真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牛年春节,各大互联网巨头忙着撒钱,独独这乐视被打上“欠122亿”的标签而重回公众视野。

今年,贾跃亭最大的动静就是FF(Faraday Future)将通过与PSAC合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预计将于2021年第二季度完成,完成后公司估值约34亿美元。

一句话,祝愿贾跃亭永远年少,造车之心永远不死。

戴森:

急流勇退、及时止损方为上策

你以为的戴森只是家电市场里黑科技,其实,人家的业务范围比你知道的还要广。凭借各种黑科技在家电市场一炮而红的戴森,也曾试图将触手伸向造车领域。

2016年,戴森正式启动电动汽车项目,动作比国内的造车新势力还要早,并且,当时的戴森还表示将投资超过25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18亿元),研发出与众不同的电动汽车。与此同时,戴森汽车组建了一支将近 600 人的研发团队,主要高管均来自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等汽车大厂。

当年,戴森实现总营收44亿英镑,利润11亿英镑,投入25亿英镑造车,比该公司两年净利润还要多。

然而,将时间线拨到2019年10月,戴森便通过一封内部邮件告知员工,其宏大的电动车计划已经终止,不具备商业可行性,造车计划也只得“胎死腹中”。

“当我发现计划失败时,我真的感到很伤心,很失望。我必须承认,生活确实充满着无数风险和失败的可能。”戴森品牌创始人的回应,大抵是多数企业强人在造车失败之后的相同心理吧。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品牌官方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