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得越多保值越差,新能源车陷怪圈
传统燃油车的保值率往往与销量挂钩,销量越好市场保有量越高,二手车市场的流通性也就更好更保值。但对于新能源车,这条常识显然不太适用。
最初,受制于种种硬伤,新能源车的保值率往往不尽如人意。比如电池品质衰减严重,更换成本昂贵,导致新能源车贬值速度比燃油车快,“入手一年,掉价一半”的案例比比皆是。更尴尬的可能还会碰到“卖不出去”的情况,曾有媒体走访一线城市的二手车市场,绝大多数的二手车商甚至不收新能源车。
业内有声音表示,新能源车保值问题将在市场发展起来后得到自然解决,但截止今天,新能源车的保值率反而陷入了一个卖得越多,保值越差的怪圈。
新能源保值率受政策波动较大
据乘联会统计,2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0.0万辆,同比增长640.2%。其中插电混动销量1.6万辆,同比增长737.5%,占比16%;纯电动的批发销量8.4万辆,同比增长624.3%。
单从销量和市场规模来看,新能源车的保有量已经已经上升不少,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按过去经验来看,二手市场中新能源车保值率应该有所上升,但实际上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二月份的统计走访中发现,目前新能源车的保值率仍有较传统燃油车更大幅度的波动。
政策层面仍是影响二手新能源市场的主因。前不久,上海市颁布了最近的新能源牌照政策,新政策中,细化了在“增购”方面支持纯电动车,限制插电混动。在“插电”和“纯电”的技术路线选择上,政策已经有所倾斜。
目前,一线城市购买新能源车的消费因素主要来自上牌压力,所以在上海市颁布新政策后,插混车型的二手流通率和保值率难以避免地下滑,其中专为上牌打造的插混产品将受到极大影响。
纯电车保值率受技术影响较大
相较于插混车型,纯电动车型的技术价值在二手车流通时要更低,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电池技术没有更大的突破,冬季电池续航短,夏季电池安全问题高发。所以无论新车市场规模有多大,如果电池技术难以解决,纯电车型的保值率也难以升温。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电池问题,目前纯电动车的发展主流在于OTA升级,即通过软件系统的更新管理电池组。但实际上软件系统的更新也无法根本解决上述的电池问题。并且带有OTA升级的车型也仅仅在去年才开始逐步普及。所以对于前几年生产销售的纯电动车型而言,没有配置OTA升级的车型在保值率上还会进一步下滑。
国外品牌溢价能力更强
与燃油车二手市场一样,新能源二手车市场中的国外品牌车型溢价能力更高。虽然在现阶段的国内市场上,国外品牌、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多为品牌初期产品,油改电或是同一三电架构下的换壳车,也有一些合资公司出品的换标车等等。在关键的三电技术方面多趋于保守,配置上也并无太多创新,但仅靠品牌溢价在保值率上就领先于自主品牌。
反观卖得不错的自主品牌,仅上榜比亚迪两台、蔚来一台、荣威一台,至于理想,小鹏等网红车型连排名都没有,二手市场保值率堪忧。而且,这样的情况很可能会随着国外品牌和合资品牌的全面发力持续下去。如此看来,虽然自主品牌有着出色的销量表现,但能否弯道超车,还需努力。
钟述
先不说目前电动车技术更新快速导致二手电动车容易成为“落后”产品,而且政策依然会对全新电动车更加友好。说到底,不保值的根本原因还是技术不够成熟,电动车在续航方面的硬伤仍未被根治,而且这续航还因为技术原因成为了电动车的“消耗件”——车龄越大,电池衰减越厉害。
所以这个“卖得越多越不保值”听起来奇怪,实则有个简单的逻辑。基于技术的原因,卖得越多说明选择越多、政策越好,再退一步来说,二手电动车的选择也将变得更多,供大于求的后果大家都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