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不就是四个轮子,两个沙发,再加一个铁壳子。”李书福决定投身汽车行业前的这番话,放在他入行之后再看,脸简直打得啪啪响。当年拆奔驰拆红旗,最后鼓捣出个吉利豪情。

不过,李书福入行时下定决心要在汽车行业中干出一番事业,如今吉利也确实成为了国内的龙头车企。不过造车不易,在当年也鲜有别的企业家投身汽车产业。

而特斯拉的到来,改变了整个汽车市场的局面。看着飞速发展的电动车市场,以及特斯拉和蔚来一路飙升的市值。百度、恒大这些企业终于都坐不住了。造汽油车难,造电动车还难吗?电池加电机,谁小时候没玩过四驱车啊。于是,一众造车新势力,应运而生。

造车不是重点,上市才是关键

不止是国内,海外也不乏造车新势力,来自北美和英国的Lucid Motors、Xos以及Arriva等都是近年来才进入市场的纯电动车企。而造车并不是这些新势力的首要目的,车,只是他们画饼的工具,上市融资才是他们目标。

提到造车新势力,就不得不说说他们的鼻祖,法拉第未来(FF)的创始人贾跃亭。当年靠PPT造车弄出了个零百两秒的神车FF91,不过最终贾老板还是败给了现实,在数次融资烧钱的循环后,资金链断裂,FF91梦碎美利坚。

但如今,借着SPAC上市这个契机,贾老板卷土重来。目前FF已经确认通过SPAC方式上市,融资金额高达10亿美元。而贾老板也许是靠着造车梦打动了李书福,让这个极度排斥造车新势力的男人为其代工生产。单凭PPT和原型车,贾跃亭就融资10亿还搞定了生产,特斯拉和蔚来短短几年时间就把市值推上了汽车行业的顶端。都是搞科技出身,其他企业家哪有不眼红的道理。

而众多造车新势力的首款车型,定位都十分高端。豪华感、前沿科技、噱头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还要有。今天你续航800 km,明天我就要续航1000 km。别说什么价格贵没销量,根本不重要,要的就是一炮而红,让竞争对手看到我的实力,让市场看到我的实力,才好上市融资。

品质不行,科技来凑

不管是造出车投入市场的,还是仍处于萌芽阶段还在研发的。造车新势力们都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靠科技制胜。就像苹果开启手机的智能时代一样,特斯拉的到来让汽车从传统的代步工具,变成了智能化的电子产品。

这其中的原因也不难解释,造传统燃油车难度大成本高,如今电动车产业链健全,各国政策也大力扶持,当然都投身电动产业。但电动车虽然动力方面简单了,但终究也是造车,底盘调教,制造工艺和品控也都同样重要。这些方面传统车企都有着数十年摸爬滚打总结出的经验,想靠一朝一夕追平肯定不现实。所以只能扬长补短,都是搞互联网搞科技的,那靠科技吸引消费者给投资人画饼呗。

不过这个策略在我看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国内如今限牌城市就那几个,主力消费群体还是有很大一部分有能力选择燃油车。而作为一台车,最根本的诉求就是能舒适便捷得代步。就算抛开续航充电的问题不谈,如今电动车在驾乘感受方面跟燃油车还是有着一定差距,并且特斯拉的品控大家也有所耳闻。哪有那么多科技先锋,科技智能带来的大都是新鲜感,驾驶和乘坐才是一台车的本质。

造车难,造好车更难。虽然电动化给汽车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电动车也是车,造车终究是需要品牌对于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我不是全盘否认造车新势力,我相信在几年之后,新势力也能在驾乘感受等方面接近传统车企。但这需要他们有执着于造好车的决心,而鱼龙混杂的市场中,有几家是真的为了造车而来呢?资本的诱惑下又有谁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