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年传统燃油车都受到了新冠病毒疫情的沉重打击,但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却持续增长,中国、欧洲、美国三大重点新能源汽车市场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此消彼长之下,新能源汽车取代传统燃油车的趋势更加明显。诱人的市场前景,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体,再加上各国政府巨额财政补贴,都让各路行业外的资本蠢蠢欲动,纷纷以各种方式杀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在手机行业有价格屠夫之争的小米,则是最近与电动汽车扯上关系的跨界者之一。

从上周开始,关于小米即将进入电动汽车市场的流言就开始在市场上流传,并一度导致小米的股价大幅上涨,引起外界广泛关注。小米目前在国产手机行业占据优势地位,发展势头十分良好。如今小米已从一家互联网手机厂商,成长为覆盖电商、金融、家电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厂商,拥有丰富的跨界经验,因此外界会不由自主地对小米在汽车领域的动向进行关注。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电动汽车作为全球科技行业的制高点,想打它主意的绝对不会限于传统汽车厂商。

在造车的流言出现之后,小米集团发布公告对事件进行澄清,表示小米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但这样的“澄清”看上去更像是在履行一个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责任,更重要的是,它也没有否认造车意向,只是没有正式立项而已。

事实上,小米造车的流言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业内人士发现,小米早在2013年便开始了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从2015年开始,小米每年都申报大量的汽车领域相关专利,2020年预计申请量为134件。这些专利中,约有超过13%的国际专利。与此同时,小米还与比亚迪、一汽轿车等车企展开了深度合作,积累了一定汽车行业相关经验。在电动汽车火爆的当下,信奉“风口理论”的小米进入电动汽车制造领域并非不可能。

了解中国汽车行业发展史的人都知道,跨界造车并不是电动汽车时代的新产物,目前国产的不少头部汽车厂商中,长城最开始造的是农用车,吉利是从摩托车和冰箱起家,比亚迪则是从手机电池行业切入整车制造,这些车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是跨界造车。而在2000年左右的那波造车狂潮中,甚至出现了春兰空调这样的家电制造商。因此在电动汽车兴起之后,各路资本都有意无意地与汽车扯上了关系,它们的前身和发展策略更是五花八门。

联想集团

联想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旗下拥有PC、手机、房地产、金融服务、出行服务、股权投资等各个业务板块,消费者最熟悉的则是它的个人电脑业务。前不久,联想获得一项自动驾驶专利授权的新闻得到曝光,引发外界关于“联想造车”的猜测。

联想方面对此不予置评。从客观角度来说,联想造车的确有相当大的难度,它的财力、技术、品牌都不足以支撑整车制造业务。不过联想的确在电动汽车领域进行了一定布局,虽然不一定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但面对电动汽车的风口,积累一些专利,投资一些芯片、汽车半导体之类的初创公司却是比较现实的。

华为

华为是目前中国技术实力最强的民营企业之一,最近几年来因为贸易战的原因,又站在了中美科技对抗的前沿,同时它还有着雄厚的财力,因此屡屡传出造车消息。为此,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甚至下令“三年内谁再言造车,将被调离工作岗位”。

但流言却一直存在,任正非的命令还被不少网友调侃为“调至造车岗位”。主要原因在于华为在汽车芯片、车机系统、激光雷达、车联网等领域都已经有了成熟方案,看上去离造车只差临门一脚。从华为高层的屡次发言来看,它对自己在汽车领域的定位更接近于提供零部件的博世,而不是大众或者丰田。但无论是哪种形式,华为都已经身处电动汽车这个大棋局之中了。

百度

在满天飞的造车流言中,百度造车的新闻是最真实的。2021年1月11日,百度宣布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这在互联网行业还是头一家。在互联网行业,百度日渐衰落,除了搜索之外,近些年互联网行业的风口,百度一个也没抓住。因此电动汽车被百度看作振兴的希望所在。

百度敢于以整车制造商,而不是简单参与者的身份进入电动汽车行业,是因为它的确具备其它跨界者所不具备的优势。电动化、智能化是目前汽车行业的主流趋势,而百度已经掌握了人工智能、Apollo自动驾驶、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各种核心技术与产品,在吉利强大汽车制造能力的配合下,说不定真能创造跨界造车的奇迹。

恒大

在跨界造车大军中,恒大的嗓门是最高的。2020年12月8日,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曾经提出了2025年产销100万辆、2035年产销500万辆的宏伟目标。2021年1月24日,恒达汽车又成功进行了一次股权融资,共筹集资金260亿港元。受此消息影响,恒大汽车的股价连番上扬,总市值突破6000亿,成为仅次于蔚来和比亚迪的市值排名第三的国产车企。不差钱,而且敢花钱,是恒大汽车留给外界的最直观印象。

然而另一种印象也很深刻。恒大汽车的狂飙突进,只是停留在资本市场,以及网友调侃的PPT上。到目前为止,恒大汽车不但没有完成任何车型的量产,甚至连实车、展车也很少见到,庞大的造车计划绝大部分都没有落地。到底是下一个特斯拉,还是下一个法拉第未来,目前还很难说。

所有资本都是逐利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各种场外资本涌入电动汽车行业无可厚非。与传统燃油车相比,电动汽车行业目前还比较弱小,因此任何一次尝试都有它的积极意义。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只需要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注意理性消费就行了。跨界烧钱的车企多,未必就是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