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车市的“先抑后扬”在上一篇关于车企销量排行榜的稿件中擎哥已经详细介绍过了。

不过纵然先抑后扬是全年的主旋律,但放眼各个细分市场,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仍然显得格外亮眼。2月是断崖式的下跌,单月销量仅1万台,甚至整个上半年,年新能源车销量都徘徊在同比接近“腰斩”的尴尬境地。

2021 这些品牌将会让新势力们“压力山大”

然而和传统燃油车6月才开始走上坡路不同,从3月,也就是疫情刚刚得到控制之时,新能源市场就开始了触底反弹,一下子从月销量1万辆,变成了月销量4.9万辆,随后更是不断攀高。截止2020年底,新能源车销量已经实现了“十连涨”,12月单月销量达22.2万台,全年销量突破了100万台大关,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中国市场的“个别现象”,2020年全球汽车总销量下滑了五分之一,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却在2020年逆风增长43%,达到320万辆以上。

你骂他“电动爹”也好,说新势力都是“半成品”也罢,就像是滚滚东逝的长江水,不舍昼夜、无法阻挡,裹挟起河底的一切碎沙走石奔向远方,强大得就像是一股自然力量。

2021 这些品牌将会让新势力们“压力山大”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2019还在“苟延残喘”们的新势力造车一下就回复了生机与活力,哪怕只有一款饱受争议的增程式电动车的理想智造,经历了自燃、断轴、大面积召回等等无厘头事件,也凭借理想ONE(参数|询价)一跃成为造车新势力车企的第2名,销量同比增幅高达3162.4%。

倒不是说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而是通过理想我们就能管中窥豹的看出新能源这块蛋糕究竟有多大,而参与分食的品牌相较来说实在太少。

于是2021年伊始,更多的强者们入场了。

首先是大众,这个用E-tron和ID.3两款车型就在2020年把自己全球新能源产品销量提升了一倍的品牌。在2020年底ID.3已经问世,2021年初上汽大众ID.4 X(参数|询价)与一汽-大众ID.4 Cross也相继登场。上汽大众花一年时间建立的4.0标准新能源工厂开始投产,接下来ID.6 等10多款全新纯电动车型也箭在弦上。

2021 这些品牌将会让新势力们“压力山大”

大众的ID系列会在国内卖得怎么样?其实不难想象,以ID.4 X为例,信合目前已经开启预售,综合补贴后价格区间为19.98万元-27.28万元,拥有最高550km的续航表现。

好的,现在拿着这两个数据,你打开任何一个汽车类APP,开启条件找车,你会发现出现的产品少之又少,撇开什么开瑞、汉腾等等品牌不说,我相信一般消费者“看得上”的无非就只剩下小鹏G3(参数|询价)、比亚迪宋(参数|询价)PRO、广汽本田VE-1(参数|询价),Aion V(参数|询价)等不超过十款车型。

2021 这些品牌将会让新势力们“压力山大”

而在这其中,那些对“中国品牌”或者新势力造车存在有色眼镜的消费者,一定不在少数,对于他们来说选择就显得少得可怜,大众ID系列的出现简直有如雪中送炭一般,会成为更多消费者的首选。哪怕是那些不太排斥新势力与中国品牌的准车主,也很容易被“大众”这两个字所蕴含的品牌光环所俘虏。更何况人家大众并不贪心,在之前一次针对上汽大众高管的访问中,关于ID.4 X的预期年销量人家是这么回答的:“每个月要有五到六千辆这样一个销量”,结合上目前新能源热销的大背景来看,这个销量相当踏实,实乃一声低调的冲锋号。

第二个我想说的,是前两天把自己弄上热搜的福特野马。

因为野马的到来,在他家的海报上,活生生把牛年变成了马年,由此可见野心不小;而跳过进口、直接国产的做法也能看出野马对于抢占市场的急迫心态。

2021 这些品牌将会让新势力们“压力山大”

先看看这辆Mustang Mach-E(参数|询价)的来头。根据福特方面的说法,Mustang(参数|询价) Mach-E(参数|询价)是福特“完全从零开始全新研发的一款电动车,包括全新的设计、全新的平台、真正拥有当前一流水平的电驱动性能”。

2021 这些品牌将会让新势力们“压力山大”

但事实上,Mustang Mach-E所基于的Global Electrified 1(缩写为GE1)平台,是基于福克斯(参数|询价)和翼虎(参数|询价)所采用的C2架构的改进版本,本质上它与宝马iX3(参数|询价)情况类似,依然是一辆“油改电”产品,而非大众MEB那样真正的纯电平台,更不像特斯拉Model Y(参数|询价)、蔚来ES6(参数|询价)那样生来就是一辆纯电车。

不过这或许并不会成为消费者放弃它的理由。看品牌,哪怕满街跑的Mustang大多是直线王、弯道亡的野驴,但、也并不阻碍许多年轻人想要开着它“招摇过市”的心态;哪怕价格还不如一辆宝马5系(参数|询价),其所带来的的“产品附加值”也在BBA之上。

2021 这些品牌将会让新势力们“压力山大”

看外形、Mustang传承多年的肌肉运动基因和新能源背后的科技感被完美融合,更何况它还是一辆更适合中国路况的SUV。看续航,600km续航里程似乎也没什么太多好挑剔的地方。

如果要说目前唯一的悬念,或许仅是价格。在海外市场,新车售价约为30.6万-42.4万元人民币。如今国产化,又要抢占市场,或许最终的售价会与海外售价持平,甚至是更低,这么看上去Mustang Mach-E的竞争力是不是就来了?

坦白讲要是我生活在一个限牌城市,又拥有这么多的购车预算,Mustang Mach-E或许会成为我候选车型中的前三名,不为别的,就为它能兼顾实用性、个性化与操控乐趣这三点。

2021 这些品牌将会让新势力们“压力山大”

其实在Mustang Mach-E宣布进入中国市场的当他,汽车圈里还发生了一件值得我们关注的事——宝马纯电动车型iX3全系官降7万元。在发布官降的同时,还特意指出了针对1月28日前开票用户,根据发票金额和最新的官价对客户进行现金赔偿。

这个小细节足以说明,宝马此次降价并不是对某个卖得不好的单一车型的价格调整,而是对整个新能源的产品定位、序列甚至是战略上的调整。

2021 这些品牌将会让新势力们“压力山大”

是啊,说起来百年BBA除了奥迪略有起色,总体来看在新能源领域都不太行。产品少不说,就拿宝马iX3举例,自2020广州车展上市以来,其市场表现基本没有达到预期,去年9月份到12月份的销量仅为0.26万辆,奔驰的EQ系列同样上不了台面,少得可怜的续航里程、高得惊人的售价,不少消费者都表示在他们面前,自己宁愿去当特斯拉的“韭菜”,而不去交BBA的“智商税”。

之所以会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回看历史我们就能发现,BBA或许是仗着自己影响力大、品牌力强,对于新能源汽车一直持“半推半就”的暧昧态度。由于对“全球电动化进程”的不确定,他们既不想错失机会,又缺乏新势力敢于试错的勇气,因此几乎都采用更为保守的“油改电”方式,最终才会造出这么些在技术上没看点,价格还不低的无人问津的产品。

2021 这些品牌将会让新势力们“压力山大”

当然了,我说这些并不是在说BBA凉了。在2020年底,三个品牌不约而同地表示要搭建全新的独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平台。随后宝马率先发布BMW iX;奥迪也开始“砸钱赌未来”,加大对电动化的投资,宣布到2025年共投资350亿欧元,未来技术投资占半壁江山。戴姆勒出手则更为阔绰,宣布将在2021年至2025年期间,在研发、房地产、厂房和设备上的花费将超过700亿欧元,投资重点是“电气化和数字化”。

可能看上去他们的目标有点宏大且遥远,似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落地,但BBA的执行力从来是不可小觑的。如今的官降只是第一步,把这些“过度”的产品尽快卖出去,提升一下市场占有率,表达一下诚意,接下来就会紧锣密鼓的部署新车计划,比如消费者钟爱的3系、GLA等都会拥有新能源版本。

再加上不可否认的,他们在国内拥有无与伦比的品牌号召力和影响力,其次还有多年的造车经验、雄厚的资金支持和丰富的技术储备。基于以上,这三位想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新能源市场上闹出一番动静并不算太困难,足以让很多品牌如临大敌。

说了这么多合资品牌,最后我们来看看今年一些会有大动作的中国传统汽车品牌。

其实从去年的销量排行榜来看国内这些传统汽车品牌的新能源产品,市场表现并不弱。比如年销量排名第二的五菱宏光MINI EV(参数|询价),差一点点就超过了特斯拉Model 3(参数|询价),紧随其后的是欧拉R1(参数|询价)、Aion S(参数|询价),全新秦EV(参数|询价)、奇瑞eQ,在前十名当中除了蔚来ES6,没有别的新势力品牌上榜。但具体来看,这些产品都是相当偏科的,比如他们大多数的售价都在十万元以内,或者是在十万左右浮动,可以说他们所呈现出的产品力,只是刚刚够消费者“不限号、不限牌、加上代步”的用车需求。

2021 这些品牌将会让新势力们“压力山大”

随着新能源市场的不断发展,就像当年夏利、奥拓等微型车的陨落一样,这一部分产品势必无法占据主流,在这个细分市场里,高端化来得比其他时候都更早也更迫切。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今年年初,新能源产品不太给力的吉利就展开了一系列的大动作。和百度一起成立造车公司;完善新能源产业布局,吉利间接入股孚能科技;和贾跃亭的FF合租、助力其回国。

2021 这些品牌将会让新势力们“压力山大”

在这其中我个人认为最能彰显吉利野心的就是与FF合作这一点。目前吉利旗下每一个品牌都有新能源产品,此前吉利将几何独立出来本是想往高端发展,可惜事与愿违,整个几何汽车2020年的全年销量只有6.8万辆。作为中国销量最大的吉利,独立的新能源品牌拿着6.8万辆的成绩很不理想。

因此与FF的合作或许有点像当年收购沃尔沃一样,吉利目前想找的就是一个新能源品牌中的沃尔沃,而在那么多企业当中或许只有拜腾和FF能够满足条件。但拜腾的品牌知名度与话题程度明显不及FF,同时我们可以看到目前FF首款车型—— FF91,就是一款“心比天高”的产品。

2021 这些品牌将会让新势力们“压力山大”

(你看这张海报、是不是很“吉利”)

定位旗舰、以奢华,科技,高性能为卖点,售价约10~18万美元,折合人民币65~110万元左右。哪怕再三折戟其产品定位依旧是“硬刚”特斯拉的,可谓坚韧不拔,差的就是量产这临门一脚。如今吉利入局了、董小姐入局了、吉利还拉着富士康入局了,或许在2021这个新品牌就会以很强势的姿态杀入市场,也承载起吉利对新能源高端化的愿景。

所以综上所述,在2021年中国的新能源市场上,我们可以看到几个明显的大趋势。首先是整体市场环境继续向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接受、选择一辆新能源车型,基于此,品牌们会在新能源领域展开一系列突破性的变革。

2021 这些品牌将会让新势力们“压力山大”

具体到各个品牌,老派合资品牌将会推出一些价格不算太高的产品,想要用自己造车技术和群众基础上的优势,抢占中端市场;豪华品牌们也会积极部署,或许在科技感和设计的突破性方面不及特斯拉与新势力,但也许会“潜移默化”的完成对现有产品的电动化替换,加上品牌力的加持,平缓过度。

而中国品牌们一定会有一些继续瞄准低端入门级市场,毕竟这一块空缺很大,但更多的会选择更艰难的高端化道路,想要在转型阶段做到弯道超车,再加上野马等一些小众品牌的入华,这两部分将对目前的造车新势力展开猛烈的狙击。

届时,不仅新势力的红利将受到威胁,一场关于汽车软件、生态和服务的战役又将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