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交互,浅析长安UNI-K的全新车机设计语言
以最终目的为参照,目前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是任重道远的。但如果仅以新四化发展起点为参照,你会发现如今国内乃至全世界的汽车智能化——实在是太快了!
从新四化到如今的新三化,汽车在智能化道路上已经走出很远。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智能语音交互、AR虚拟导航、全景影像等一系列科技化配置的加持,让如今的汽车变得丰富,且臃肿!
正是由于发展迅速,各家车企为了更快速地领先对手,将大量的心思都放在了研发上,设计师脑子里充斥的都是如何在汽车这个有限的载体上,尽可能多地加入科技化配置。却很少有车企去真正思考:这些配置堆砌上去,真的有用吗?或者说,这些配置堆砌上去,真的好用吗?
类似问题的答案,在UNI-K(参数|询价)长安汽车智能研发实验室中,或许能找到。1月15日,通过直播的方式,长安汽车为我们揭秘了高阶技术的诞生历程,分享了科技实力背后的故事,但更重要的是,在UNI-K身上,我们看到了长安汽车对科技配置在汽车上的全新演绎。
导航功能在汽车上并不罕见,AR地图在目前也是很多新车的标配,搭载了高算力芯片的新车虽然不多,但也能够找到一二。但是,又能有几个车主真的会在开车的时候,使用车辆的导航、AR地图,体会到高算力芯片带来的极速呢?
功能明明都有,但为什么都没有人用?答案很简单:不好用。过去由于芯片算力有限,因此导致导航的更新往往不如手机,于是车载导航因为鸡肋被人忽视。因而在UNI-K上,便搭载了全新高能芯片,仅需4.7秒的启动时间,达到同级2.2倍的强劲算力,为用户带来更为酣畅的交互体验,让等待的时间更短。
但有了高性能芯片还不够,由于车载屏幕的布局问题,低头看屏幕导航会导致视线发生转移,无形中降低了行车安全性。于是,导航信息颠覆性地出现在了UNI-K的仪表盘上,让驾驶者的视线始终保持在前方,避免了不断转头而带来的安全隐患。流媒体后视镜的显示画面,也在仪表盘右侧屏幕,稍微动眼就能看到的区域。仪表中心与道路中心视线13°的夹角,使驾驶者视线在仪表与道路间交替距离更短,真正实现“眼不离路,手不离舵”。
信息的高度集中化、芯片带来更强的运算能力,以及更合理的信息布局,无疑让UNI-K的车载导航拥有了更强的实用性。而另一方面,车载导航的实用性提升,既减少了车主“外挂导航”的麻烦,也在无形中从视觉上提高行车安全性。
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当你驾驶的过程中,车辆突然传来警示声,此时的你虽然知道了有异常状态或障碍物,但却无法立刻判断来源,同样的情况还可能出现在我们倒车时。这个例子很好地让我们知道了倒车影像的好处、主动安全辅助系统的实用性,以及它们的不足,那就是精确度。
这里面指的精确度并不是显示效果差,或者识别能力弱,而是对于驾驶者的提醒不够精确。在UNI-K上,搭载了一套索尼的音响系统,并配备了14个扬声器,它最大的作用不仅是提供更好的车内氛围,还在于对驾驶者的精确提示,也就是听声辨位。
在触发对应区域雷达报警、泊车驾驶方位报警等功能时,UNI-K能精准听声辨位,让异常状态和障碍物方位无所遁形,使驾驶员能够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而声源定位,还会精准识别发出语音指令的位置,如同点亮机舱的服务灯,无论是副驾,还是后排,都能实现声音分区,自动获得定制化服务。
在人车交互上,UNI-K采用的是“手势+语音”的方式。手势交互上,长安汽车的工程师们从数据筛查、源码确认、模型训练,到版本测试、实车检测,经历了多个技术难关,让驾驶者通过手势便可轻松掌控车内应用系统。值得一提的是,该功能还支持OTA升级,在不断的更新中,手势交互功能将更加丰富且准确。
而智能语音交互层面,UNI-K搭载了科大讯飞语音交互系统,能够实现多轮对话、上下文识别、跨场景识别。除了交互的人性化,UNI-K更是告别了“机器音”般的冰冷。最新一代TTS语音合成技术,蝉联14年语音交互MOS大赛冠军的宝座,创造出如同真人般有情感的音色,让沟通不再索然无味;只需录制10句话便能训练出用户专属语音库,这个功能可谓是非常贴近时下潮流了。
其实单纯从功能性来看,UNI-K的表现称不上称霸行业,但比起功能的堆砌,UNI-K在实用性上的优化才更让人看重。就如同手机一般,其实很多时候手机的性能是绝对溢出的,但却很少人能够挖掘出手机的性能溢出到底在哪里。这里一方面是因为应用程序的上限问题,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实用性问题。
同样的,目前的很多智能化配置在汽车上,单以丰富性来说也近乎是溢出的,但正因为实用性问题,导致很多配置沦为鸡肋,大量的车主花了高配的钱买了一辆高配车,最后却只能当作低配车来使用。而UNI-K此番优化,无疑让类似情况出现了新的转变,堪称消费者之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