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岚图汽车首款中大型智能电动SUV岚图FREE发布,东风汽车原本期待借此描绘新能源蓝图美好未来,结果却描了个寂寞。网上一片孤寂,并没什么声量,更没有在行业内掀起多少波澜。一位网友在小编的平台留言,大体内容是,有位老总混完一汽混二汽,离开红旗,红旗就火的很。进入东风,若是再不出成绩,真得就打脸了。现如今,东风大力推岚图,或许也是这位曾经的一汽少帅太想证明自己了吧!

这位网友的评论虽然有些夸大,却也反应了大家对东风推岚图的一个态度。对于一个人或者团队,虽然不一定能决定一个品牌和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因为毕竟还有行业发展趋势及各种外部因素影响。至于东风的成败,岚图的未来,也不能全部归于某个人。但是,有句话叫”事在人为”,不得不说,很多时候人的因素还是非常重要的。

每每要说岚图,就不得不提竺延风。出生于1961年3月的竺延风,现任东风汽车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他生在一汽,长在一汽,父亲是一汽集团的一名工程师,也是中国汽车业的第一代开拓者(参数|询价)。1983年,竺延风于到在一汽热电厂仪表车间担任技术员,28岁就被评为高级工程师,36岁以最年轻的身份出任一汽集团副总经理;1999年,掌舵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集团,担任总经理。这一年,他刚刚38岁。也因此,得名“少帅”。那时,可以说风光无限!

竺延风在一汽,遇到过各种艰难险阻,经历过各种不理解不信任。然而,在诸多困难面前,倔强的“少帅”都挺了过来。竺延风认为要大力发展红旗品牌,要把红旗高端车的品质控制好。在自主的高端发动机方面,他承诺:“最多不超过5年时间,乐观地说不会超过3年时间,也可能是2年半,到2009年的时候,或许我们就会有一个很好的高端发动机推出来。”

然而,直到2007年,竺延风离开一汽,红旗依然没有丝毫复苏的迹象,一度成为一汽集团发展的黑洞。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迎来的只有巨额亏损。这也让红旗成为竺延风身上不可挥去的阴影。

1982年,徐留平进入二汽,并于2010年执掌东风。他给外界的印象是寡言、低调、沉稳。之后,东风开始重视发展自主品牌,东风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在行业内颇高。在徐留平的带领下,东风提出“大自主、大协同”的发展思路,并联合PSA开展了研发等方面的多方位合作,使其自主品牌业务得到了拓展,找到了用资本换技术的新路径。可以说,徐留平时代,东风已经步入了大步快跑的轨道。

时间来到2015年,竺延风离别政坛,接手东风汽车,“对外低调,对内高压”成为他工作风格的真实写照。竺延风针对东风展开了大大小小的审计和调整,然而其改革之路并没有想象得那么乐观,与频繁调整同时出现的是人心惶惶以及业绩的下降。以至于后来很多人表示竺延风并没有调往一汽的徐留平那般具有决断与魄力。

从数据上看,竺延风到任第一年,东风汽车实现了427万辆好成绩。但是,随后几年,却出现了连续下滑,竺延风的自信心也因此备受打击。对此,很多媒体表示,从一汽到东风,耗光了竺延风所有的运气。

在2018年,竺延风曾提出东风公司要在未来五年内实现“三个领先、一个率先”。由此,竺延风的“4+2”东风大自主战略应运而生,即由东风风度、风神、风行和风光,再加上裕隆和启辰组成的“大自主”品牌。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有些骨感。现状是,东风裕隆即将退市,东风风度、风神、风行和风光四大品牌加起来的份额还不足东风日产或东风本田任意一家,更不可能与其它一线自主品牌相较量。很明显,竺延风的“4+2”东风大自主战略是失败的。

而彼时,红旗早已大放光彩。最新销量数据显示,红旗提前一周时间完成今年既定的20万辆销量目标,同比增长100%,相较2018年更是实现了近7倍的增长。2021年红旗还将挑战40万辆的新高度,这一销量目标已经远超二线豪华品牌雷克萨斯、沃尔沃的销售规模。

红旗大放光彩,少帅却早已不再年轻,更何况红旗的成绩,不属于竺延风。

如今,出生于1961年3月的竺延风已经59岁了。如若没再有一番作为,恐怕只能憾别“东风”。不知竺延风是否会想起年轻时强调过的“干汽车工业,不能心气浮躁,要平心静气,耐得住寂寞,无怨无悔地坚持”。

放眼国内其它自主品牌,北汽在徐和谊的督导下,搞出了ARCFOX(北极狐)高端电动车品牌。上汽自主乘用车板块,荣威品牌也在不久前推出了独立的R标高端子品牌。广汽新能源一开始就是高举高打,Aion埃安系列已经颇具规模……

所以,东风能不急?竺延风能不急?岚图,可以说是逼出来的作品,那么它能成为竺延风最后的一根稻草么?

显然,岚图好像并不能挑起东风复兴的担子!简单分析,主要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外部环境的极大不利,目前的汽车市场虽然有少许回暖,但是依然生存艰难,对于新生品牌更是极其残酷。即便是之前冲高端的吉利领克、长城WEY现在也已经回落到了“艰难突围”的局面。况且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往往跟资本市场关联,东风体制并不一定有优势,竺延风连续改革至今也未见成效。因此,很多人对岚图提出质疑,前路漫漫,举步维艰。

第二,东风自身实力真得不够,建立高端品牌、迈进高端化的客观条件也有些不成熟。东风虽然造车颇有历史。但是东风旗下自主板块根本没有一个跻身一线品牌。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正向开发造车的历史也十分短,想要打造出真正的高端化很难让消费者信服。

第三,当前东风自主乘用车旗下的品牌,其产品售价基本上集中在14万元以内的中低端市场,消费者认知早已建立牢固,品牌形象和溢价很难在短期内发生改变。尤其在面对特斯拉、蔚来、理想等高端新能源品牌时,塑造一个高端新品牌认知度绝非一日之功。

第四,渠道建设和相关专业人才团队的组建也需要一个过程。产品力再强,也需要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事实上东风集团在乘用车领域起步算是相对晚的,一直缺乏相应的技术与人才储备,如今急于建立新品牌冲击高端化,渠道及人才团队的建设更将陷入被动。

最后一点就是东风是老牌国企,国企哪个不求稳,在体制下想快速升级还未有先例。

虽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酷的。

尽管岚图极有可能是竺延风努力证明自己的最后一张牌,但是要面对的现实就是那么不堪。汽车市场永远在变化,如今“少帅”却不再年轻。可以说在汽车的世界里,留给竺延风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岚图能不能成功,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而从东风自身的角度看,提升现有的产品实力却是相当紧迫的。由此,绝不能放弃现有阵地不管不顾,一味的孤注一掷把未来放在岚图身上。否则,到头来,又或是满满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