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让我们忘记了或者不敢去追求自我和梦想,很多喜欢旅行车的人已经没有勇气购买自己的Dream Car。趁着奥迪还在给机会,就别再找那些理性的借口了。

旅行车为什么在国内这么惨淡?这已经是一个持续了很久的问题了,答案似乎也挺明显的,但是我一直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大多数人都认为,SUV的装载空间不比旅行车差,有些可能还要更好;现如今的一些SUV在操控上已经很接近甚至完全不输给旅行车;国人喜欢坐得高看得远,觉得高的车更安全;进口的旅行车太贵,国产的旅行车太糊弄事儿。再加上国人对旅行车的认知有所欠缺,旅行车在国内的惨淡是必然的。没错,这些说的都挺有道理的,不过我却认为这只不过是人们为不买旅行车找得理性的借口。

随着技术的发展,虽然现在SUV的操控感受确实已经不是原来的SUV那样了,但是有两点是SUV永远也克服不了的:重心高,重量大。即便能够通过软硬可调的空气弹簧或者减振器以及可调防倾杆等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来对抗高重心带来的不利因素,但是成本一定会增加,而且也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重量大我们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采用相同平台、底盘悬架、动力总成、驱动形式的A4L和Q5L,后者比前者重了将近200公斤,结果就是Q5L的加速更慢、刹车距离更长、油耗更高。所以即便到了今天,我依然坚持认为,而且事实也确实如此,旅行车的操控要比SUV更好。就好像A6 Avant(参数|询价),虽然它没有quattro四驱系统,但是轿车的底子就是轿车的底子,它开起来整个的动态给人的感觉就是一辆类似轿车的样子。而SUV,即使它们的操控比早年间提升了不止一个程度,可是它们开起来依然还是一台SUV的感觉。

坐得高看得远,更多的只是心理暗示罢了。很多情况下,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感觉确实很好,不过在驾驶层面就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只有坐得更低、重心更低才能更好地感受车辆的动态、让车辆的操控变得更好,否则跑车的重心都那么低就没有道理了。

觉得高的车更安全,这更加只是心理作用。一辆车安不安全并不是看车有多高,如果是这样的话,开一辆跟上海中心一样高的车岂不是更好?

进口的旅行车贵,关于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看的。我们来对比一下国产的A6L和进口的A6 Avant,同样是45 TFSI 臻选动感型,A6L的指导价是43.98万元,A6 Avant的指导价是47.68万元,如果算上经销商的优惠,两车的价差估计在5到6万元。A6 Avant在配置上有一些优势,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更大,它还配备了驾驶位座椅记忆、后视镜记忆、可记忆的电动后备厢门、手机无线充电、后排座椅比例放倒、空气净化装置和香氛系统。再加上进口的身份,这样的价格我认为真的可以说是很实惠了。

至于国人对旅行车的认知程度,这一点确实是影响旅行车销量的原因。说一个发生在身边的人的真实故事,强调一下,不是笑话。某品牌4S店的售后员工,竟然把自家品牌的某款中型车大小的旅行车认成了旗下一款紧凑型车大小的两厢车,我就不说具体的品牌和车型了。经销商员工都对旅行车如此陌生,更不要说普通消费者了。

旅行车不行,那由它衍生出来的跨界车呢?

A6 Allroad(参数|询价)的55 TFSI 尊享越野型,六缸涡轮增压发动机、quattro四驱系统、软硬高低可调的空气弹簧,这样的硬件在山路上的表现真的是太棒了。切换到动态模式和手动拨片换挡,加速超车时的气势恢宏,高速过弯时的从容优雅,一瞬间我就明白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它。

可是在我看来,这种由旅行车衍生出的跨界车会更加尴尬。比如我自己,黑塑料轮拱让它没有了旅行车优美的姿态,多了一丝工具属性,我是非常不喜欢的。虽然它有着非常完美的动力和驱动形式,而且软硬高低可调的空气弹簧也解决了高离地间隙的问题,可是黑塑料轮拱我还是接受不了。我知道这种车型的诞生是因为什么,我也知道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我也在瑞典的北极圈内深刻体会感受过这种车的好,但我就是爱不上。喜欢它的人会很喜欢,而不喜欢的人可能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回到旅行车,开头我说旅行车卖不好的原因只不过是人们找得理性的借口。在我看来,这是为了掩饰自己缺乏勇气,缺乏追求自我和梦想的勇气。如果真要追求绝对的理性,那全世界可能只会剩下一款车。我身边有很多人喜欢旅行车,但最后都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买,这就是缺乏勇气,缺乏追求自我和梦想的勇气的表现。为什么别人买SUV你就要买SUV?为什么放弃了你对驾驶的追求?几十万都花了,贵的那点钱真的就那么重要吗?跟拥有了自己喜欢的、梦想中的车相比,这些都不重要。

生活往往让我们忘记了自我和梦想,或者说不敢去追求自我和梦想。奥迪给了我们追求自我和梦想的机会,它依然还在国内销售各种款式和型号的旅行车。不要在乎别人的建议和看法,也不要在乎自己的钱包银行卡。鼓起勇气,大胆一点。人应该活得自我洒脱,梦想实现的那一刻,人生一定会比被迫选择油腻无聊烂大街的SUV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