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最新产销数据显示,汽车产销延续了增长势头,产销量均创年内新高,分别达到284.7万辆和277万辆,环比增长11.5%和7.6%,同比增长9.6%和12.6%。至此,我国汽车产销已连续8个月呈现正增长,其中销量已连续七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

在这其中,1至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111.9万辆和110.9万辆,产量同比下降0.1%,降幅比1至10月收窄9.1个百分点,销量同比增长3.9%,结束了下降趋势。根据中汽协预测,如果12月保持这个势头,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30万辆,增幅接近8%。同时在明年销量将有可能达到180万辆的数字。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芯片短缺影响中国汽车生产"的话题引起业界关注。中汽协方面表示,芯片问题今年对车企不会产生影响,但明年一季度会有个别车型受到影响。具体影响到什么程度,中汽协会进一步观察。

明年销量将冲击180万辆

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分别达到19.8万辆和20万辆,环比增长17.5%和24.1%,同比增长75.1%和104.9%。与上月相比,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呈较快增长;与上年同期相比,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增速均超过60%,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同比增速均超过100%。

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令人担忧,但中汽协副秘书长叶盛基表示,“新能源汽车下乡”起了到很好的拉动作用。近30家企业的60多款车加入新能源汽车下乡,初步估算,拉动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接近20万辆。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后一个月的表现,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依然会有好成绩。“考虑到双积分等因素,今年12月新能源车销量仍有望突破20万辆。”陈士华表示

中汽协认为新能源汽车明年会有“更大惊喜”,增速会达到30%,甚至40%,这意味着销量会达180万辆。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逐步成熟,使用环境优化,消费者接受度增加,以及相关政策的可预期。

另外,随着新能源销量的增长,动力电池的产销也在不断增长。11月,中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12.7GWh,同比增长40.7%,环比增长29.1%。其中三元电池产量7.3GWh,占总产量57.3%,同比增长35.6%,环比增长32.1%;磷酸铁锂电池产量5.4GWh,占总产量42.5%,同比增长49.3%,环比增长25.1%。

可以看出,受到比亚迪刀片电池以及相关政策的带动下,磷酸铁锂电池以价格低廉,安全性高等优势正在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主流车企均推出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从工信部新车型申报上也能够看出,在2021年,磷酸铁锂电池或将能和三元电池“分庭抗礼”。

芯片供应紧张影响短期

近日,“缺芯”相关话题屡登热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芯片供应紧张,同时有消息传出,已有汽车企业陆续陷入停产,停工潮或会蔓延。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进行了正面回应,表示汽车芯片供应紧张情况真实存在,受到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导致芯片供需矛盾在这一时间段集中显现。

但他也表示,芯片供应紧张对中国汽车生产和销售造成影响是短期的,不会对汽车生产和销售节奏造成长期影响,情况会很快恢复。

南北大众是本轮汽车缺“芯”导致停产舆论的风口浪尖。对此,上汽大众相关负责人回应,由于全球芯片产业供应短缺,上汽大众个别车型的生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一汽大众方面也表示,目前旗下大众品牌、奥迪品牌和捷达品牌仍在正常生产,未受到影响。红旗、广汽、东风、一汽丰田、广汽本田、北京奔驰等品牌也表示,目前尚未受到芯片短缺影响。但其中,有某日系合资品牌负责人称,“有芯片的供应风险。”

此次车企遭遇的芯片短缺问题暴露出当前国内自主芯片研发不足的问题。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等趋势的不断加强,全球汽车芯片市场不断增长,加速补齐关键汽车芯片自主供给体系或成为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疫情影响海外芯片供应,导致短期内部分车企产能或将受限。从中长期来看,上述问题反映出国内汽车芯片亟需自主替代的趋势,有利于国内自主芯片企业及自主研发ADAS企业的加速发展。

从行业发展态势看,随着国内经济大环境的持续向好,以及促进消费政策的带动,能够看出市场需求仍将继续恢复。但当前国际环境仍然比较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疫情已经在欧美等国家造成二次冲击,芯片问题也是因此而生。面向2021年,在国际大环境复杂的情况下,经过本轮升级的中国汽车产业将更加具备国际竞争能力,中国汽车市场也将迎来更好的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