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款跑车刷爆了朋友圈
11.18,一个好日子,蛮牛和蓝魔赶在这一天发布了各自新车,Huracán STO和新BRZ。对于喜欢速度和驾驶乐趣的同学来讲,这两款车霸占了朋友圈中的“相册”。
能攻赛道又能日常



单体式前包围
空动学设计方面,工程师开创了“cofango”——这是一个由前舱盖、翼子板和前包围组成的单体式部件,将前舱盖与前包围一体的翼子板相结合。这一设计灵感源自于兰博基尼Miura和Sesto Elemento,不仅减轻了车身重量,更可在比赛中节省换件时间。
前盖上的全新气流通道能增加气流流量,提升发动机冷却性能,并有助于产生下压力。单体式前包围还设有全新前分流器,可将气流导流至全新设计的车身底部和后扩散器。位于翼子板上的叶片可最大化地将气流从轮拱排出,从而减少内部压力、提升前部下压力。侧面设计可将气流从前轮周围分流,从而降低阻力。
后翼子板
源自Super Trofeo EVO的全新后翼子板能在减小迎风面积、降低阻力的同时,增加尾部下压力和车辆的整体空动学效率。位于Huracán STO后翼子板上的NACA进气口也可以作为发动机的进气口,更短的管道长度可减少30%的静态压力损失。
后发动机舱盖
经过优化的后发动机舱盖设有集成的车顶进气口,可提升后发动机舱内的空气冷却效率。位于后部发动机舱盖支架的专用导管可根据发动机和排气的温度调节需要来管理车顶进气口的气流。
“鲨鱼鳍”
后舱盖上的“鲨鱼鳍”在过弯时,正向气流带有偏航角度,而“鲨鱼鳍”两侧的不同压力强度能够使车辆的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鲨鱼鳍”还可令气流直接流向尾翼上方,从而提高尾翼在过弯时的效率。

轻量化
必须要聊的肯定是碳纤维,STO外观部件上的碳纤维应用达到75%以上。由复杂结构组成的一体式部件可以保证其整体性,同时可通过减少固定点来减轻重量。
将航空工业中所使用的“三明治”碳纤维科技应用于Huracán STO的后翼子板,令车辆在保持了相同结构刚度的同时,减少了25%的碳纤维材料使用。Huracán STO车型净重仅1339千克,与已经十分轻量化的Huracán Performante车型相比进一步减重43千克。

3种全新驾驶模式


车长4549毫米,车宽1945毫米,车高1220毫米,轴距2620毫米,前轮距1688毫米,后轮距1647毫米。内饰部分体现出与外观相同的轻量化特征。驾驶舱内大量使用了碳纤维材质,包括全碳纤维运动座椅以及碳纤维地垫、全碳纤维轻量化车门内饰板。





还会吐槽它的内饰吗?现在一个7英寸数字仪表板是转速表前端和中央的焦点,集成了数字速度计读数。转速表的左侧是一个可编程仪表,可以更改以显示,如水温或G表。8英寸的信息娱乐触摸屏具有最新的SUBARU多媒体系统,集成CarPlay和Android。并且也增加了斯巴鲁的EyeSight等驾驶辅助系统。




动力换用了2.4L水平对置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230马力,峰值扭矩249牛·米,匹配6速手动变速箱和6速手自一体变速箱,动力比之前有了小幅提升。这台发动机的红线为7000rpm,加速5.7秒。虽然还是延续了老款车的底盘架构,但斯巴鲁表示,通过对车体的强化,前部的弯曲刚性提升了50%,整车扭转刚性增加了50%。还是FR,还是低重心,还有手挡,乐趣没变,再加上内饰、动力和配置的升级,从玩车的角度来说,挺好,毕竟这个时代,车变得越来越无聊,总要有点乐趣。不过很大可能这次的BRZ不会来中国了,有没有替代的吗?86,丰田不会放弃国内这个市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