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资靠插混自主拼纯电 新能源也玩潜规则?
仔细分析过往新能源车型月销量榜单就会发现,登榜的合资品牌多为插混车型,而自主品牌则纯电产品居多。究竟是受厂商技术瓶颈的限制,还是市场需求导向,使它们各自作出这样的车型发展规划呢?“合资靠插混自主拼纯电”又是否会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
作为合资品牌,厂商更希望能保持传统燃油车型的技术优势,但是面对国内提倡发展新能源汽车,以及2018年的“双积分”的实施,各大车企已然不能再仅凭燃油车型获利。
但这些车企面对昔日在国内市场多年积累下的口碑,如果冒然放弃这些产品重新打造一款新能源车型,恐怕在时间和造车预算上所花的成本都会很高。
于是,在现有走量的燃油车基础上增加电机等动力部件,让老款车型通过迭代推出插电混动型款,会更符合现阶段国合资品牌的运营惯性。特别是面向经常行驶在市区与高速两种路况下的车主需求,插混车型就能很好地平衡燃油经济性与动力性能。
豪华品牌宝马似乎早就意识到这个发展趋势,旗下宝马5系(参数|询价)车型此前推出插混版本就获得了国内市场的认可,该车型连续出现在国内新能源轿车销量榜就是最好的说明。
宝马5系插混版有自适应舒适性底盘调节系统,如果在燃油车型上想享受到类似的高配置,恐怕就需要消费者要投入更多的预算去选择540Li车型了。而且,生活在限购限行的大都市中,上绿牌的便捷性不由分说。资深Bimmers如果需要二次购车,那么宝马5系插混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近日,2021款宝马5系在海外正式发布,作为中期改款车型新款宝马5系此次推出了两款插电式混动车型,包括545e和530e,此外还有加入48V电气系统的540i型款。可见,在燃油车型基础上再打造出消费者热衷的新能源产品,合资车企对这种玩法乐此不疲。
除了因为各国的环保政策促使合资车企推出插混车型外,市场优势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合资车企多数不舍得放弃自己在传统燃油车技术上的竞争优势,毕竟“身子大了转身就比较困难”。
特别是核心技术,1885年德国就诞生了第一辆汽油发动机车型, 1908年美国福特就量产了自己的车,而中国1936年才试制出第一台柴油机 。从汽车发展史可知,合资品牌的技术优势不是国内自主车企短时间就能超越的。
相反,新能源领域的纯电车就不一样了。在电动汽车核心部件电池、电芯的技术和生产工艺上,合资品牌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与传统燃油发动机不同的是,开发纯电车型基本可以认为彼此的“起跑线"差不多。
作为纯电车型三大核心:电池系统、电驱动系统、电控系统,无论是合资品牌又或是自主车企,三者基本上都由供应商供应,除了比亚迪在电芯领域有领先优势外,其他品牌基本都具备电池集成技术,而它们所选用的电芯也并无太大的差异。
于是,各品牌不断压缩纯电车型的研发周期,企图打响自身产品的口碑抢占市场先机。在这一点上自主品牌优势明显,同时也造就了当前国内新能源纯电车市场的火热现象。
早在新能源车型开始普及的时候,纯电动家轿最常出现的场合,恐怕要数每年一线城市的大型车展了。但是时过境迁现在情况截然不同,自主品牌率先扛起新能源大旗,打算弯道超车并与合资品牌一较高下。
合资品牌虽然在造车经验上会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在纯电车型的核心技术上,与自主品牌积淀的水准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作为国内新能源造车的领跑者,比亚迪旗下的销冠车型秦可以说是新能源界的一匹黑马。从这款车给消费者提供的多元化动力选择就可以得知,比亚迪在秦身上的投入绝不马虎。
其中仅仅是纯电型款就提供了401km、420km、520km三种不同的续航,新车可在0.5小时内将电量充至80%。不管是续航表现还是充电速度,秦Pro EV(参数|询价)在市场中的竞争力都不可小觑。
在“三电核心”技术方面,比亚迪秦(参数|询价)Pro EV已经实现了完全自主,凭借着品牌的先进技术成为了全球这一行业中的领先者。从技术上看,品牌旗下的新能源车型完全不输合资车企。
除了技术积累,国内车主购车时首要考虑的性价比因素,在类似秦Pro EV的自主品牌纯电车型上也会有很好的优势。
通过对比合资品牌的同级车型可以发现,自主品牌有更长的续航和更丰富的功能配置,而且相同续航下自主品牌纯电车型售价更低。
根本原因是由于自主品牌纯电车企会针对国内车主的用车需求,更愿意将造车预算花在采购大容量电池这些核心零部件上。相信自主品牌凭借旗下纯电车型的性价比优势,在新能源造领域会获得更高的利润占比。
合资车企不舍得放弃自己在传统燃油车技术上的竞争优势,通过走量的燃油车产品迭代,推出混动车型从新能源市场中获利,恐怕只能解决燃眉之急。从全球的能源结构可以得知,传统燃油车在节能减排的趋势下,相比零排放的纯电车型优势已逐渐减弱。
只因未来社会对石油化工产品(如塑料、化纤)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肯定会减弱汽油、柴油等用于驱动车辆燃料的产品比例,将有限的石油资源烧掉是一种不考虑未来的消费方式,由此可以得知未来国内的新能源市场,最终会以纯电驱动为发展方向。
合资车企其实也早已嗅到新能源车型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即使它们最初采用基于燃油车产品衍生插混车型的方式进入新能源市场,最后还是要推出品牌旗下的纯电车型去迎合市场的发展方向。
技术积累需要时间成本,自主品牌一步到位地抢先推出纯电车型占据市场,有利于让这些产品未来在纯电领域形成主导优势。
“合资靠插混自主拼纯电”,这是国内新能源车型领域的一种博弈,归根到底还是车企之间凭借各自的产品优势获取利润的一种手段。各车企不同的发展策略有助于推进新能源车型的井喷式发展,随着性价比更高、续航里程更长的车型陆续投放到市场,良性竞争下最终收益的还是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