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新能源技术路线图2.0:中国汽车面临老问题
终于,最近的汽车热点不再是某家立Flag的企业,终于,最近的汽车热点,能让真正的中国汽车人去冷静下来思考很多东西。
10月27日,在上海举办的2020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李骏代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累计举行研讨会、专项评审会、专家论证会共93场,历时一年半最终完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编制工作。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是国家战略咨询委员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的、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组织行业专家编制的文件,尽管不是正式的官方规划,但路线图研究是支撑政府科技和产业相关规划的重要工作。
此前2016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曾发布路线图的"1.0版本",而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内外环境不断变化,部分规划和目标也需要进行调整。透过这些调整,业内能够看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于是,关于中国汽车的未来,雏形已来
核心的内容亮点网络之中不胜枚举,我们再次将之陈列如下:
面向2035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六大目标:1. 汽车产业碳排放将于2028年左右先于国家碳减排承诺提前达峰,至2035年,碳排放总量较峰值下降20%以上;
2. 新能源汽车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汽车产业基本实现电动化转型;
3. 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产品大规模应用;
4. 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形成协同高效、安全可控的产业链;
5. 建立汽车智慧出行体系,形成汽车、交通、能源、城市深度融合生态;
6. 技术创新体系基本成熟,具备引领全球的原始创新能力。
细节之处,近期的解读也颇为全面,不过多枚举,陈列如下:
至203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超过50%,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节能汽车全面实现混合动力化,汽车产业实现电动化转型;进一步明确了构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体系和新型产业生态,提出到2035年,各类网联式自动驾驶车辆广泛运行于中国广大地区,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形成"总体技术路线图+节能汽车、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汽车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电驱动总成系统、充电基础设施、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制造与关键装备"的"1+9"研究布局。
中国汽车的长板已然存在,但短板不容回避
伴随着2.0的发布,你我见证了如今通过网络传播的颇多亮眼观点,诸如中国汽车拥有优势、中国汽车拥有独立发展路线等。
上述,全部已经在汽车市场中亮相并开花结果,中国汽车在如今的大规模应用智能、场景、新能源技术、配套等层面走到了国际前列。但,2.0中也明确指出了如今的短板,这才是我们更多需要讨论的内容。
1. 汽车研发用设计与模拟的软件平台,车规级计算芯片等基础软件、器件短板尚未补齐。
2. 高品质电工钢、非晶体金属等关键材料尚待突破。
3. 部分基础工艺尚有缺陷,影响技术创新,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实施。
4. 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等关键部件对进口的依赖依然严重,难以达到产业化水平。
细分这明确指出的四点,其实分别能看出的点是:
1. 底层仍不够先进,从设计领域、模拟领域,底层的软件平台尚有缺失,同时半导体行业层面,实际上在中国的手机、汽车领域都不够先进,未来的补齐方向是全体系链能力。
2. 关键材料的突破,这则涉及了传统的短板,材料学、基础科学方面的补强。
3. 基础工艺缺陷,这直接影响优秀设计的最终落地,而这也同样是中国汽车遇到的老问题。
4. 智能网联关键部件的缺失,比如芯片、比如传感器、比如处理器。
看完这四点,实际的问题就摆在中国汽车产业面前,在体量、销量、现金流、利润不断提升的现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基础仍然不够坚实,很多层面需要进一步补强。
2.0背后深切指出的点在于,中国汽车产业需要拥有更强的基础能力,需要拥有全产业链能力,这才会让整个行业的先进性进一步提升,应变能力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写在最后:
2.0的话题太大,每一个层面实际上都能剖析出很多的观点以及稿件。如今,它很明确的点出了如今我们所面临的真正挑战是什么,这才是需要中国汽车人真正思考的部分,不是只沉迷于销量等浅层层面,而是形成真正的顺势循环,依托于先进性实现行业的长期发展。
最终,是我个人的观点,如今围绕着2.0的话题有很多,褒贬共存,但作为关注中国汽车的你需要知道,我们面临的挑战极大,仅从嘴上说说无用,而是需要合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