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到底是好还是坏?

“特供”一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并不陌生,原意是指为特殊的人提供的特别产品,最常见的便是为达官显贵提供的极品白酒、极品香烟等。事实上,当人与人之间产生等级、阶级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特供”。

可以说,“特供”一词似乎天生就自带高贵属性,普通人也似乎跟“特供”并不沾边。然而,有的“特供”似乎总是让人眉头一紧,甚至被人口诛笔伐,这就是“中国特供车”,一种被众人视为“低人一等”的车型。

毫不掩饰地说,之所以不少人瞧不起“中国特供车”,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车型不是国外淘汰的车型换壳而来,就是在设计、安全上不尽人意。在他们心目中,唯有原滋原味引进的车型才是正宗的车型。

甚至更有人认为,“中国特供车”就是国外车企专门造来“忽悠”国人的,国外国内采用双标显然是对国人的不屑一顾。的确,不少的车企都推出过“中国特供车”,而在这其中,不少的车企确实也有“失败的案例”。

比如,当年的飞度(参数|询价)、207等两厢车型,为了迎合国内消费者对于“三厢车才是车”的观念,在两厢的基础上硬塞了个“屁股”上去,看上去相当别扭,打破了原有的美感。

然而,“中国特供车”真的就如上面所述的那样,完全就是为了“忽悠”国内的消费者吗?

偌大的中国市场,说“忽悠”就敢“忽悠”?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单一市场,恐怕任何一家车企都想在这个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如果说车企为了榨取足够多的利润而向中国市场输出老旧技术车型,这样的车企必然会遭到消费者的抵制,最终也必将被淘汰。

进一步讲,如果在中国市场最终失败了,这样车企就很难在国内“翻身”。毕竟,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能够快速获取各种信息,尤其是对于“负面”消息更是充满了好奇。如果这时哪款车被曝出在“忽悠”消费者,这款车必然很快就会遭到消费者的排斥。

那么,中国市场为何会成为车企们的“特供区”呢?

我们首先来看看“中国特供车”的代表,国产初代奥迪A6(C5)。要论轴距加长的开山鼻祖是谁,非国产初代奥迪A6莫属。而从这款车开始,轴距加长便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的一大特色。

别以为国产初代奥迪A6没有加上“L”就没有进行加长,事实上,这一代的国产奥迪A6实则要比原版奥迪A6在轴距上增加了90mm,整车长度则增加了100mm。而关于奥迪A6轴距加长,在一汽-大众内部则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

起初,中方提出要打造一款“中国版”A6,其中最关键的地方便是“加长”,可奥迪方面认为A6作为一款行政级高级轿车,后排空间已经相当充裕了。更何况,对原型车加长意味着要动轴距,意味着二次开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量资金、时间和人力投入。这是否值得,德方犹豫了。

海外版奥迪A6(C5)

那为什么奥迪方最终又同意了呢?

据说有一名在德国奥迪总部工作的工程师,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人一定要加长。于是,他的领导给了他一个建议,让他每天上班时和他的老婆换一下,让他老婆开车,而他和孩子一起坐在后座上。两个星期之后,这位工程师主动找到了他的领导,说他终于理解中国人对加长的坚持了。

最终,国产初代奥迪A6大获成功,从1999年正式下线到2005年退市,其累计销量超过了20万辆。随后,不仅仅是奥迪,国产宝马、国产奔驰都纷纷在旗下部分轿车车型上进行了轴距加长。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中国特供车”真的不好吗?这显然是否定的,从中我们也能够认识到,车企推出“中国特供车”的目的就是为了迎合中国市场的需求,而并非是纯粹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毕竟,赢得消费者认可才是车企能够得以发展的根基,而要赢得消费者就需要在产品上向消费者作出妥协。很显然,“中国特供车”就是用来“忽悠”消费者的,这简直就是“扯淡”!

“中国特供车”与其说香,不如说更懂消费者

事实上,“中国特供车”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也不仅仅是单纯的轴距加长这一项了,而是演变成为了专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进一步迎合中国消费者需求的车型。

正如前面所言,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在短短的时间里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单一市场,而中国本身就是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加之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的汽车消费者可谓是潜力无限。

在此情况之下,全球大多数车企纷纷进驻中国市场,也致使如今的中国车市的竞争愈演愈烈。不管是哪一个细分市场,都容不得车企犯下一丁点的失误,而为了获得更多的竞争力,车企们也不得不向中国市场输入更多竞争力强的车型。

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国内外消费者对于汽车产品的消费取向必然存在差异。而车企要在别的国家输入车型,也必然面临着需要熟悉别国消费习惯、风俗习惯等问题,这就如同去到阿拉伯国家跟人握手或接送物品和食物须用右手,而不能用左手一样。

所以说,一个产品需要在别国市场立足,就需要迎合该国的习俗、消费观等。而中国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私家车的普及算是相当晚的,况且汽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依旧算得上是家里的“大件”,是一个“奢侈品”。

因此,不少的中国人对于汽车最看重的就是品价比。也就是说,中国消费者往往期望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东西,而空间、配置无疑是这其中最受关注的点。

为了尽最大能力迎合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不少车企甚至专门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全新车型,比如广汽本田的冠道(参数|询价)、上汽大众的途昂(参数|询价)等,而这些车型也都在市场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冠道、途昂这些车型都不是售价10来万的新车型,冠道顶配已经超过了30万元,而途昂顶配更是达到了45万元。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特供车”不是低廉汽车的代名词,更不是被人瞧不起的车型。

事实上,不少的“中国特供车”都有着不俗的销量成绩,也得到了许多消费者的认可。比如大众朗逸(参数|询价)/宝来(参数|询价)、别克英朗(参数|询价)/昂科威(参数|询价)、雪佛兰科鲁泽(参数|询价)等。当然还有一些“中国特供车”,比如雷凌(参数|询价)、INSPIRE(参数|询价)、途岳(参数|询价)、皓影(参数|询价)等双车战略车型,也都备受认可。

写在最后

如今,不少的车企都发布了“本土化”战略,其目的就是进一步深入中国市场,洞察中国消费者需求,并进行相应的车型优化与改进,从而打造迎合中国市场、中国消费者的车型。

美版奥德赛(参数|询价)

其实,不仅仅在中国,在海外同样也存在“特供车”,比如在巴西,大众就曾基于当地市场推出了经济省油的Gol(高尔)。再比如在北美,本田就针对当地市场带来了排量更大、尺寸更大的搭载3.5L V6引擎的奥德赛。

所以,“中国特供车”不香,纯属“扯淡”,相反,“中国特供车”恐怕才是最懂中国消费者的车型,而这样的车型才是真正的“香悖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