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智捷可能要退出中国市场了?网友:意料之中的事
6月18日,有消息称东风汽车与台湾裕隆集团达成协议,未来旗下合资品牌纳智捷很可能退出中国市场。消息一出就有媒体致电询问细节,尽管官方没有明确提到“退出”二字,只是以仍在讨论评估为由作简单回复,但在外行人看来,纳智捷想在中国翻身,即便是耶稣显灵也帮不了它,就像网友说说,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退出中国市场已成定局,并且随着这次退出,意味着东风汽车与裕隆集团十年“联姻”划上句号。
说起纳智捷,它的诞生时间可以说占尽优势。2010年,台湾裕隆汽车与东风汽车签下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50%,建立名为东风裕隆的合资品牌。恰逢当时SUV车型增速迅猛,2009年和2010年增幅达到47.15%和101.28%,纳智捷顺势在2011年推出旗下首款产品-大7SUV。
在当时国产品牌仍在逆向研发的时代,大7SUV凭借超高的配置水平以及同级出众的乘坐体验,在一众日系强敌中突出重围,月销一度逼近4000辆,虽然比起日系合资SUV动辄过万销量,仍有较大差距,不过对于一个在中国从未有过历史口碑车型来说,表现还算优异。在看到大7SUV的成功,纳智捷乘胜追击,在之后几年时间内相继推出轿车、MPV等车型,进而丰富产品序列。并且在车海战术领导下,纳智捷2015年年销量一度达到60315辆,交出令人满意的成绩单。
不过好景不长,在所有人认为纳智捷能继续乘风破浪,向上发展时。纳智捷就打了所有专家的脸。自2015年最高之后,纳智捷销量便以“跳楼式”下跌速度震撼市场,从年销万台到归零仅用不到4年时间,且中间毫无扭转趋势,结果因经销商大面积退网而面临退市命运。
NO.1:油耗之高成为“网红”
万事起因必要因果,纳智捷落到这般田地与它自身产品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高油耗是主要原因,甚至一度因为高油耗而成为“网红”。网络上有关纳智捷油耗段子一搜一大把,比如:那天晚上我朋友静悄悄来我家跟我讲,他明天去买台纳智捷,后来不知道谁走漏风声,第二天家门口连开3家加油站。这类看似调侃的段子恰恰给纳智捷造成不可逆转的打击,高油耗表现与追求用车经济的消费者需求背道而驰,使得高油耗成为纳智捷标签,提起纳智捷就想起油箱内那一个漩涡。
NO.2:自视为合资,殊不知只是“庶子”
在2011年大7SUV发布时,纳智捷定出了一个极为自信的售价,官方指导价为17.98-29.3万元,要知道当时荣放、CR-V(参数|询价)等主流合资车型也是这个价位,即便大7SUV拥有超越它们的科技配置,但车型历史和品牌知名度并不是单纯靠配置就能弥补的差距,要不然,为什么国产车堆配置同时还积极向上发展呢?不过纳智捷似乎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在之后新车定价上依然维持“高水平”。既然纳智捷将消费者当傻子,那么消费者也不会去购买你旗下产品。
NO.3:技术老旧,车型设计落伍
除了油耗和价格问题之外,纳智捷在三大件稳定性方面也同样不尽人意,还是以纳智捷大7SUV为例,虽然搭载了2.2T涡轮增压发动机,但它的动力却远配不上这个排量,据车主反映,这台车在深踩油门加速时只会发出嘶声裂肺般吼声,但推背感一点都没有,油泵却拼命往油箱里抽油,而且这辆车涡轮非常容易损坏,基本上跑过一段时间后维修率可达99%。
尽管后来纳智捷弃用这台发动机,但新发动机的质量稳定性依旧没能解决,异响、油耗高等问题依旧缠身,问题累计下来使得它成为投诉榜单常客。
另外,纳智捷在外形还是内饰设计上没有丝毫进步,与当下设计存在严重潮流脱节,在新车普遍采用双屏甚至三屏强调科技感时,纳智捷依然我行我素,用着那套比它家姥姥还要年代久远的设计,站在车外观察内饰,消费者甚至连坐进去体验的欲望都没有,那还谈什么买车?
综合来看,纳智捷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因为它把汽车行业的错误都试了个遍,就算是丰田、大众这类大型车企不死也要脱层皮,更何况东风裕隆的体量与传统车企对比毫无优势可言,能坚持到现在也算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