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因为工作需要,我们租了一台拍摄用的工作车。

从租车行的选项中我们不难看出,大众销量在国内名列前茅多年是有必然原因的,于是无论轿车还是SUV,备选名单的首选项都是大众。最终我们选择了一台在轿车领域,乃至全球轿车领域都是销量拔尖的车型——朗逸(参数|询价)。

当然租车行不会因为朗逸的更新换代而随时为用户提供现款车型,所以我们最终租到了一台2018款1.5L自动挡朗逸,配置属于自动挡车型的乞丐版。

以往的大多数试驾都是围绕高配或者顶配车型,但是终端市场的销售主力往往是中配甚至低配车型。就拿朗逸来说,最具性价比的朗逸必然不是高配,而是中低配,能够在这些车型上获得与价格相当甚至超越同级对手的性价比,才是朗逸的成功之道。

因为是2018款朗逸,所以外观上就不过多评价了,毕竟现款朗逸的设计语言更靠近帕萨特(参数|询价),而老款也只是顺应彼时受众群体的存在。

动力上现款朗逸依然保留了1.5L+6AT的驱动系统,这就让我们租到的这台乞丐版2018款朗逸的实际行驶表现有了参考价值,因为以上汽大众的实力,新款只会比老款更好。

一上脚就被朗逸的油门和刹车踏板卡住了,因为二者在外形设计上的差异,导致驾驶者的鞋履宽度一旦超过两个踏板之间的距离,驾驶过程中就会被不断的卡壳而导致影响开车时脚下的感觉。尤其是在市区行驶的跟车过程中,驾驶者需要不断在油门和刹车之间来回切换,而那个奇怪的间隙也会一直卡到让你怀疑人生。

不过你一定想不到,对于一款乞丐版的车型来说,不是我要刻意抛砖引玉,而是经过一天的驾驶,在那台2018款自动挡自改版朗逸的身上,我只找到这一处缺点,此外全是惊喜。

首先是转向的手感和方向回正力度,真想让大部分中国品牌都认真学习一下,什么是令人舒适的转向力度回馈。面对一台中级轿车,原本我们对它的驾驶并未抱有太大希望,认为可能代步大于享受。

事实是,这台朗逸在低速行驶过程中,直线路段方向平稳,转弯时的手感轻盈又指向精准,回正力度恰到好处,没有一些日系车的拖拽感或者中国品牌“矫枉过正”的感觉。这个时候你突然明白为什么朗逸能最终代替桑塔纳(参数|询价)成为大众在中国市场的神车,因为它的基础驾驶手感比同级别其他车型好太多。

其次是高速路段的噪音抑制水平和车身稳定性表现。

中国品牌有大量的同级别车型,企图通过更低价格和更高配置来和朗逸进行错位竞争。但是通过这么多年的销量数据也能看出,至今除了轩逸(参数|询价)偶尔和朗逸能够在销量上一较高下,其余车型都在奋斗的路上日渐失去竞争资格。

朗逸的优势在哪?在车辆开上高速的那一瞬间我恍然大悟:这种水平的胎噪和风噪抑制,是同级别车型很难做到的,尤其是瞄准了朗逸的那些中国品牌轿车。

大众汽车的做工精致程度我想是有目共睹的,日系车在中高端车型上才能体现出的工艺水准,大众在入门级车型上就展现的淋漓尽致。例如在这台朗逸上,当车速提高至100km/h,你能听到的风噪和胎噪甚至比同级别其他车型在120km/h的噪音都小,其中美系车除外,因为别克在NVH性能上也是做到了难以超越的水准。

当车速继续上升,对于一台乞丐版的中级车来说,一切尽在掌控之中。胎噪和风噪完全在正常人耳可接受范围内,高速行驶时方向盘也更加沉稳,变道和超车过程中也不会出现较大的晃动,当然这点或许和ESP在当今时代成为标配有关。

1.5L+6AT在直线上能够提供的动力表现必然是有限的,但是冲着这台朗逸的NVH表现,我想动力表现完全可以放在一边,毕竟想要在一台10万元左右的车型上寻获丝毫可以享受的优点,对于一向严格控制成本的合资品牌来说,并不容易。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朗逸在山路上低挡爬坡的表现。

当天拍摄的主角是威马EX5(参数|询价),对于一台纯电动车来说,爬坡和加速都不是难题。到达山顶后,威马EX5车上的同事问我:“你们居然没掉队?”

是,我开着一台1.5L+6AT的朗逸在连续爬坡过程中竟然没有掉队。起初我也担心这台朗逸在上山时会不会比较吃力,但是当我稳住油门,全程2挡爬坡且毫不费力的时候,转速表维持在2000左右,发动机也没有嘶吼,变速箱也没有因为连续弯路的油门、刹车切换而失去方向,全程轻松得像极了在开一台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感觉。

好我收一下,不能因为朗逸超出我的想象而看起来过分夸大其实际表现,但是我相信开过朗逸1.5L+6AT车型的人应该都明白我讲的并无虚假之处,也正因如此让我明白到朗逸在国内市场这么些年能够一直登顶轿车销冠的原因。

一方面,大众的品牌号召力和做工水准在国内市场是挑不出太多毛病的,即便在2020年帕萨特和迈腾(参数|询价)双双陷入窘境,朗逸依旧照着月销3万台的水准驰骋车市。

另一方面,中级车很难做到在驾驶体验上表现出令人意外的高水准,这点对于市面上大部分中级车来说,无论发动机技术和参数被吹嘘得多么出彩,但是对于汽车来说,售价摆在那里、成本控制摆在那里、利润也摆在那里,没有一个品牌会把太多精力消耗在入门级车型上,那么自然在面对大众、面对朗逸这样的竞争对手时,自然也很难轻易将其打败,而对于用户来说,产品力永远和购买意愿挂钩,所以朗逸成为多数人的选择,便也不难理解。

眼下,或许轩逸新老同堂销售的局面让朗逸没能在近几个月销量中守住销冠的位置,但是我相信,凭朗逸的实力,到年底,销冠还是它。

图片来源于汽车生活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