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车后买票碰瓷特斯拉,拼多多到底动了谁的蛋糕?
特斯拉如今的价格已经是非常便宜了,尤其是Model3,价格相当实惠,当然如果告诉你25万出头就能把特斯拉开回家恐怕还是会触动大家的神经,不过千万别急,估计你下了订单车也开不回家。
这个事情的起因是知名网络电商平台——拼多多平台商家"宜买车"开启"25万团购特斯拉Model 3(参数|询价)"的活动,而且声称只有五辆车,并且打出了"和厂家谈了合作"、"肯定经过官方授权才出售"等惹人眼球的字样,看上去确实很美,不过此次事件随即就发生了反转。
7月21日也就是活动开启的当天,特斯拉发表声明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该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也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宜买车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本司生产车辆。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完全是拼多多绕开特斯拉,或者是碰瓷特斯拉的一次单方面行为,同时在8月14日,已经有消费者前往提车,但是由于拼多多是用消费者名义下单,因此特斯拉也拒绝交付车辆。
对于这次事件,网络上其实有两个阵营,首先自然是支持特斯拉的,认为拼多多此次是完全碰瓷特斯拉,甚至可以说是倒逼特斯拉卖车,大有先斩后奏先上车后买票的嫌疑;还有一部分网友是支持拼多多的,认为拼多多在帮助特斯拉,甚至有人说是特斯拉和拼多多携手上演了一出宣传大戏,坐等吃瓜。
对于后者的看法小编有个疑问,特斯拉有没有必要靠拼多多宣传,带销量带流量?作为汽车圈的一员,特斯拉在汽车圈在新能源汽车界的地位是非常重的,而且特斯拉汽车的销量也是相当好的,就单拿Model3来说,乘联会数据显示单单上半年(1—6月份)就卖了45754台,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第二名比亚迪秦(参数|询价)EV的销量是20588台,基本上差了有一半,按照这样的趋势,Model3不做任何活动,今年的销量也是稳的,何必去找拼多多?某猫某东会不会更符合特斯拉的需求?如果真的是双方宣传,下面这张图就值得玩味了。
其次事件发展到如此地步,拼多多已经惨被打脸,这个时候如果真的是特斯拉的问题,拼多多应该拿出双方合作的合同,相信这样大的一个促销活动,双方一定会签署协议,相信拼多多也应该知道合同的效应。
但是拼多多就是拿不出这样一份协议,为什么?我们还是要看拼多多的商业行为模式。熟悉拼多多的都知道,拼多多靠团购起家,运用拼团低价模式来吸引消费者,就是小编每天都能收到亲友群发来的拼多多红包,这个红包看着钱不少,但是需要你转发很多的群才能所谓的提取,一下子拼多多的APP下载量和访问数据就刷刷的上升,而这些数据就是他们去融资的前提。
而拼多多另外一个法宝就是所谓的补贴,就拿此次"万人团购特斯拉"的事件来说,看似是拼多多自费补贴消费者,但从市场角度来说,多方商业活动涉及到的任意一方,都必须要先和对方确认合作方式及合作方案。但事实上,拼多多在未取得与特斯拉合作、委托销售的情况下,依然坚持绕过特斯拉,以第三方卖家的身份违规向消费者销售特斯拉车辆。这种单方面的一意孤行已经违背了基本的商业原则,破坏了特斯拉在售商品的定价策略和一致性,不仅损害了特斯拉用户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拼多多本身消费者的利益。
简单来说,拼多多就像一个中间商,是消费者和商家沟通的桥梁,必须有货才能卖,而像今天这样的行为无异于空手套白狼。如果特斯拉交车就是拼多多的成功,如果失败拼多多没有一毛钱损失,这一下子就让拼多多立于不败之地。但是试想一下,有完善销售体系的特斯拉为什么要给拼多多做嫁衣呢?
所以这件事情无论是说拼多多在帮特斯拉,或者说是拼多多和特斯拉联手演戏在逻辑上都是不成立的,因为特斯拉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这么做。而细想之下,其实就是拼多多的套路,近年来外卖行业、网约车出行领域持续抢占用户,让消费者逐渐认清到这样一种"套路":前期通过补贴和低价策略吸引用户、培养消费习惯,希望获得垄断地位,最后再通过提价来获取可观利润。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瑞幸造假,以及OFO小黄车的押金门事件,前者是自己陷入危机,而后者则是让消费者尝尽了苦头。
而拼多多现在又如何呢?从相关资料显示,在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拼多多营销费用继续超过营收,净亏损大幅扩大。财报数据显示,一季度拼多多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亏损约为41.2亿元,较上年同期净亏损18.78亿元扩大了119%。无论何时何事,补贴都是不可持续的商业行为,也不产生具体价值,它的作用是激活市场竞争、刺激消费意愿,所以碰瓷特斯拉可能是它想转危为安的一个策略。
拼多多的想法可能特别简单,我先把宣传做出去,到时候你特斯拉看在消费者的面子上也不会不给车的,那我就成功了,也能做到方案里去了,可以继续圈钱了,毕竟特斯拉这样的用户的广告效果是非常大的。但是没想到的是,这次碰到的是特斯拉,无论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特斯拉拒绝了拼多多,这下拼多多的套路无法实行了。
可能有人要问了,特斯拉为什么不顺水推舟的把车卖了呢?对自己有好处啊?至少也是个名利双收的问题啊?其实这就和笔者曾经不看好电商卖车是一样的。汽车行业谁销售谁负责,如今4S店的投诉就不小,电商只负责卖车不负责售后,如何保障消费者的利益?所以拒绝拼多多这样的碰瓷是每一个车企应该重视的,毕竟他们所要负责的不是拼多多,而是广大汽车消费者,而拼多多这种电商有没有资格给汽车这样的大件商品做出售后承诺呢?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答案。
总体来说,拼多多此次的碰瓷行为确实做的不太地道,而且损失的还是消费者的权益,说穿了虽然不能说是消费者上当受骗了,但至少也是个虚假宣传,欺诈消费者,希望以后啊,拼多多的经营还是要积极;有意义一些,不要老想着套路消费者,碰瓷厂商,这样真的走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