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唏嘘,恒大造车背后或是一场“许氏骗局”?
前言:恒大,字如其名。这些年,它不仅在地产界“混的”风生水起,而且在健康、文旅等领域也颇有建树。
让人意外的是恒大汽车在本月初也迎来高光时刻,旗下"恒驰"品牌一口气发布了6款新车,并誓言超越特斯拉,一下又引爆了汽车圈。
为什么说又呢?
其实,恒大造车的消息不算“新闻”。
在过去的一年多中,关于恒大造车“买买买”、“合合合”的消息很多,但是有钱任性的恒大仍不被外界所看好。
尤其是去年6月份,恒大推出了一台号称量产版的“老爷车”国能93,这台车创造了下线即消息的记录,成为了业界的一个笑柄。
此外,恒大造车的开局其实也很不顺,先是豪掷20亿美元投资贾跃亭的FF法拉第,后来分道扬镳不欢而散,如同被贾跃亭“割了韭菜”一般。
作为恒大的掌舵人,许老板自然很不甘心。在处理完法拉第的烂摊子后,迅速成立了恒大造车的独立品牌——恒驰,似乎有着一雪前耻的意思。
当然,不鸣则已的许老板也确实有魄力,为了坐实恒大造车这个事,在一下子推出6款新车后,这几天又爆出了位于上海和广州的“最牛汽车基地”,一时间让业内人士艳羡不已。
要知道,造车这件事并非一朝一夕。而恒大从造车伊始的“一穷二白”,仅用了一年八个月就超过了许多车企五年甚至十年所要走的路,这样的弯道超车难免让人生疑。
那么,恒大造车是在圈地、融资?还是一场“许氏骗局”?
咱们抽丝剥茧,从恒大的一举一动说起。
假工厂?真圈地?
我们知道,恒大以盖大楼起家,而汽车生产基地的项目落地自然也离不开圈地皮。
其实这一切还真是有迹可循。
早在去年初,广州南沙开发区挂售一块工业用地。这块被出让的土地用途很明确,必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此外还进一步要求竞买申请人需为连续三年的世界500强企业。
从表面来看,这是一件比较正常土地出让信息。但是细品后,你会发现符合这个竞买条件的企业寥寥无几,甚至有对号入座的意思。
果不其然,据爆料恒大以楼面价不到345元/平的价格拿下了这块地,期间没有任何一位竞争者。
那么,廉价圈地的目的是达到了,许家印开始为恒大造车勾画蓝图,宣称初期战略目标是“3—5年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新能源汽车集团”。
此外,关于恒大的“最牛”汽车基地,在媒体报道中可窥一二:
“恒大投资1600亿在广州南沙区建设新能源汽车三大基地等项目,其中新能源汽车整车研发生产基地将建成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未来年产100万辆整车的生产基地。”
“两大基地均按工业4.0标准建设,装配了2545台智能机器人,采用世界最先进的装备、世界最先进的工艺,实现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制造,全面达产后能做到每分钟生产1辆车。”
我们从其口号上来看,恒大造车的“目标远大、战略宏伟”,但本身没有技术仅靠圈地、买买买是造不出量产车的,所以这里需要先打一个问号;退一步讲,即便是造车失败,恒大还是有50年的土地使用权,若造车为“幌子”,便宜土地是先到手了。
买技术,难落地?
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行业,没有核心产品和技术沉淀是无法立足的,更别说像恒大这样的“门外汉”了。但是对于财大气粗的许老板来说,这或许不算难题。
有数据统计,自恒大宣布插足汽车行业以来,仅2019年一年,许老板即创下了23个国家、47个城市、数十家汽车龙头企业的“超级行程单”记录。恒大通过一系列“买、合、圈”的sao操作,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布局。
此外,恒大还组建了可以匹敌皇家马德里的“造车梦之队”,囊括了15位世界级造型设计师、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企业及排名靠前110的零部件供应商,只看这个花名册就甩出去传统车企几条街。
但细品你会发现,恒大购买清单里的“水分”不小,个别技术并不实用,甚至很难落地。
比如NEVS+科尼塞克的车。恒大看上NEVS,本质上看上的还是萨博。但萨博的巅峰期距今已过去近30年了。“年迈”的萨博还能给恒大的新能源汽车带来什么技术?
一脸问号。
至于豪车制造商科尼塞克,一个在媒体报道中只有30人(包括兼职)的造车公司,其天价造车技术想要用到普通家用车上,即使可行,也需要漫长的磨合期。
可以想到的,或许是可以蹭热度,沾沾豪车的“名”气。
卡耐公司的电池:恒大宣称入主的卡耐公司,拥有日本顶尖的动力电池技术。而实际上, 2018年,卡耐新能源的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长率很高,但其市场占有率仅为一个百分点,充其量也只排得上行业内的第三梯队。卡耐新能源在技术上尤其是在成本上,都很难与这些比亚迪、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大企业乃至巨头的竞争。
此外,还有轮毂电机技术。恒大入主的荷兰e-Traction公司和英国Protean,在轮毂电机技术的确是世界领先,然而这项技术的应用和盈利能力,却很糟糕。2018年,protean亏损了将近1.6亿元,还面临着没有外部融资,股东也不进行增资的困境。
在车评社看来,此项技术落地难、成本高,未来市场并不友好。
在冷静分析过后,恒大造车仅凭投入1600亿元的一腔热血,车造出来没什么大问题。但问题是,造出来的车,市场买单吗?
这里,再打一个问号。
心不齐,人纷离?
俗话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然而,在恒大新能源内部的人力方面却暗潮汹涌,高层及员工离职不在少数,这让刚起步的恒大造车项目蒙上了一层阴影。
公开信息显示,在今年5月份,恒大动力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吕超在朋友圈里宣布辞职。
而关于自己离开恒大汽车的原因,吕超在朋友圈中提到的“房地产造车”模式,与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多有碰撞之处,并直言若不改变行为方式、造车理念,很难成功。
继吕超之后,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旗下整车研究院院长黄向东也已于今年5月从恒大离职。
而在今年5月,恒大汽车研究总院的部门会议传达了黄向东离职的消息,用的说法是退休。至于黄向东退休的具体原因及此后去向,目前尚不清楚。
△黄向东
根据公开资料,2019年8月左右,曾在广汽工作十多年、2016年才正式退休的黄向东正式加盟恒大汽车,出任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研究总院旗下整车研究院院长。
也就是说,黄向东早在2016年就退休了,而加盟恒大汽车上任不到一年,何来退休之说?
可见退休的说法,也只是一个“遮羞”的说辞而已。
而高层相继离职,这暴露出恒大的跨界造车“水土不服”的管理模式。
此外,恒大基层员工的任职似乎也没有保障。在今年初,网络上一度传出了恒大变相裁员的丑闻。
某平台上有员工爆料称,恒大正从集团各部门抽调 30% 员工,前往新成立的公司 " 恒大宝 "。“而恒大宝其实就是过去的恒房通,现在被调过去的员工主要任务就是卖房。多名网友声称调岗只是变相裁员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恒大员工朋友圈卖房,现在恒大新能源汽车也需要造势,看来员工卖车的情景也不远了。
写在最后:
恒大造车高歌猛进式的打法,这很“许家印”。但其大跃进的模式与传统汽车行业的发展显得格格不入;此外,看起来要志得意满的恒大造车,产业链条和技术层面并经不起推敲,而且恒大的背后是暗潮汹涌,变相裁员的余波让员工的是人心惶惶。
对于许老板来说,房产已经完成了阶段的使命,造车或许是新的圈钱窗口。而且未来汽车销量也不会发愁,参考恒大一贯的做法,估计会整一个恒车通出来,毕竟13万员工,从上到下发任务卖车就是了。
倘若恒大造车失败,它还会有土地作为本钱。 但对于汽车行业来说,“骗补、圈地、融资”一地鸡毛的局面再现,将由谁来买单?
但愿,不要变成一个真正的“许式骗局”,一切交给时间来验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