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厢思域上市后,我转身就买了一台三厢
入行汽车媒体后,作为南方媒体经常会被北方媒体问起“你们广东人为啥那么偏爱日系车?”我个人最多的答复是“南方跑街,北方越野嘛!”不过最近买了一台二手车后,才发现其实这些所谓的偏爱都是命中注定。
(90后最熟悉的花猫、大白鲨)
作为一个广东18线小城市成长的90后,童年的成长早已迈过“自行车”时代,而碰上了摩托车高速发展的时期。以前父辈拥有一辆摩托车的意义和如今买一台小汽车的意义相当,既承担出行责任又附带“面子工程”。尤其是上图这两台本田的摩托车,在大部分广东人的成长历程里是不可或缺的角色。我敢打赌99%的广东人都摸过、坐过甚至开过这两台车。
(还有80后见得最多的嘉陵)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其实形容这两台车在很多不懂车人心目中的样子恰到好处,CG125被唤作花猫,CH125被唤作大白鲨,还有后期的本田小公主等等。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基本上是坐着这些摩托车长大的。而我对于汽车的懵懂认知,就始于此时。
在当时大部分人眼中,丰田>本田是个见怪不怪的潜规则。因为当时的本田由于摩托车过于亮眼(亲民+保有量大),反而使得进口本田轿车的光芒并不闪耀。所以当大家在路上看见一台丰田轿车的时候(因为没有丰田摩托),心目中都会默默建立起高级的印象(本田满街跑,丰田属少有)。我还记得我父亲给我灌输过一个观念“穷人才开本田,有钱都开佳美(丰田)。
我问过一位长辈:“如果如今要选一台新车去跟当年的佳美比较一下地位,什么车才能配得上?”他想了一下,答复起码得5、6、E那个级别了。按照这个逻辑,像皇冠这种车当年的地位放到如今就已经可以媲美S级了,而凌志(雷克萨斯)就更加High Level了。事实上,当年皇冠还真的可以对标S级,而且在部分老一辈广东人眼中,雷克萨斯依然是非常高端的品牌。
加上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诸如SONY、松下等日本产品琳琅满目、港澳地区电视台日夜播放的《奥特曼》、《神奇宝贝》等日本动漫,这些软硬结合的物品,共同构建了广东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在这文化环境影响下,广东人对于日系产品的迷之依赖也就能理解了。
所以我为什么买了台三厢思域(参数|询价)
在前面这些“广东人属性”上基础的我,在帮家里人考虑二手车的时候,当然就是首先想到了日系车。因为对于不懂车的家人来说,日系更容易让他们接受;而对于我来说,八代本田思域又是我的一个小情结。
我对于这款车的了解是源于电视广告,因为在旧时广东地区靠天线接收的电视机里,你经常能在深夜时分收看到海外电视台节目。而我则在一个偶然的夜晚,无意中收看到了英文的思域广告节目,具体情节不太记得了,只依稀记得结尾是一辆车辆停在海边沙滩,只漏出了一个个异常独特的车尾。
这个车尾让我梦魂缠绕许久,梦魂是因为这个车尾太好看了,缠绕是因为我根本没见过这个车(如果把八代思域拿出来跟同时期的其他日系车相比,真的不要好看太多)。
直到数年后,当我我看到班主任开着一辆拉力红的国产八代思域经过我面前的时候,我才第一次真正认识到了这台车叫“CIVIC”。也是从这辆车开始,激发了我对乘用车的浓烈兴趣(当年我更喜欢商用车——大货车、大卡车)。也恰好在一次意外受伤中,因祸得福坐上了班主任的座驾。
惊艳于外观的我,进到车里面只记住了极具冲击力的双层仪表台。到了医院后,我甚至痴心妄想地考虑过要不要在麻药过期之前,壮着心让班主任允许我坐主驾上一分钟。而事实是,医生麻药给少了,痛过头忘了这回事。不过这也使得这款车在我心目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所以回到给家里人买二手车的话题上,把选择权交给我的时候,我就“大公无私”地把目标定下来了,就思域吧。彼时刚好遇上备受关注的两厢思域(参数|询价)上市,我其实有考虑过购买二手三厢十代思域。
(19年和16年车型价格相差不大)
不过无奈的是,日系车在广东保值率实在居高不下,连2016年的思域价格依然坚挺得起飞。所以秉承着精打细算(qiong)的原则,改变了目标。
在断断续续看了很多台车源后,终于锁定了这台2010年6月生产、7月上牌,全程4S店保养,实表9.7万公里的雪花银低配八代思域。
说实话,在广东你要找到一台价格合适、车况还不错的八代思域说难不难,但是说易还真不易。首先在TYPE R(FD2)的影响下,这一代车型很多车主都会进行改装,其次这一代车型顶配才有ESP,而且没有"后防撞梁”。换言之,一个“改装范”+“低安全配置”,让这台车成为和马自达3一样的“二手车危险份子”。
而我这台车不单是真正的“一手代步车”(不是少妇),虽然小剐小蹭挺多的,但没有大事故。并且像通病的助力泵、机脚胶都提前在4S店进行过更换维修。也就说,这么短公里数和已经维修过的通病部分,我买回来基本上也不用动什么大心思。就算是修,也非常便宜(一个刹车灯泡8块钱)。
在给这台八代思域换过了全车油水、轮胎、部分钣金后,它开起来那种感觉一点都不像一台10年车龄的老车。1.8L+5AT虽然底气不足,但胜在轻快;转向虽然路感一般,但胜在手感沉重;底盘很硬,不过好在紧致感很强,有点像个打了三分之二空气的篮球,走在路上蹦蹦跳跳的。这是少有的和我想象中一模一样的车,开之前想象它是怎样的,开完后发现它的确也是这样的。这种押对题的快感,可能是我买到这台车最大的乐趣。
虽然放在今天的汽车工业体系里面,这台车的表现真的很一般(人机工学不合理、NVH很差、配置很低——所以我改了个大众的车机....)。
但前面的一切,都并不妨碍我觉得它是一台“好车”。好得让我抓住方向盘的时候,就像抓住了十多年前自己的肩膀一样说:“没关系,以后你会有一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