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也质疑过恒大造车是否靠谱。但当见到恒大一口气发布了6款车型后,我动摇了……

画风一如既往,恒大在汽车行业同样“高举高打”——在骄阳似火的8月,恒大一口气发布了6款全新车型。

此次发布的6款车,全部为恒驰品牌旗下的纯电车型,分别命名为恒驰1、恒驰2、恒驰3、恒驰4、恒驰5、恒驰6;同时,6款车型不但囊括了轿车、轿跑、SUV、MPV、跨界车等全系列车型,而且覆盖了从A到D的所有级别。

恒驰1

同时,恒大还发布了全新的汽车品牌“恒驰”,LOGO外形好似盾牌,内里是一头咆哮的雄狮,既与恒大足球俱乐部的LOGO有几分相似,又有汽车品牌的况味。

与此同时,在宣布进军汽车产业2年后,恒大造车的香港上市平台“恒大健康”,市值一举达到3200亿港元,不但超越了“老本行”恒大地产,也超越了深耕新能源汽车近20年的比亚迪。

恒驰2

无论是“六车齐发”、产品线全覆盖,还是如此迅速地推出产品,恒大都创造了世界汽车工业史前所未有的纪录。

很长时间以来,奔驰、宝马、大众都是全球汽车行业的标杆,而它们同时发布新能源汽车的最高纪录也不过3款;即使是专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特斯拉,成立17年至今仅推出4款车。

恒驰3

尽管车型参数的具体信息,如续航里程、能耗以及配置等尚未公布,恒大的6款车型已经靠外观让所有人眼前一亮。

在恒大的官方文本中,如此充满骄傲地描述这“六兄弟”:优雅的流线型车身,高端大气的配色,未来感与科技感满满的设计,重构了汽车美学的上限。

恒驰4

恒大可谓抓准了当下消费者的最大痛点。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有一张足够高颜值的前脸,是一辆车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先决条件。

对于汽车造型,许家印甚至亲自挂帅。去年一年,许家印全球奔走,甚至亲赴世界顶级造型设计大师的个人工作室,最终促成了与15位设计大师的合作。

对“最强设计天团”中的Anders Warming、Michael Robinson、丸山公顾等汽车设计大师,许家印的要求简单,但无比形象——人人见,人人“哇”。

这几位操刀过保时捷b99 concept、宝马X6(参数|询价)等众多经典车型的大师,也没有让许老板和所有吃瓜群众失望。不到一年后的今天,面对恒大的6款车型,人们真的“哇”出了声。

更可怕的是,6款车型,还只是恒大的第一步。按照规划,恒大同步研发14款新能源车型,并预计从2021年起实现陆续量产。

这一步调,再度震惊了整个业界。即便是打破传统的造车新势力,大多数也都是首先研发一款车型上市,再继续推出其他车型。哪怕特斯拉,第一款车型Roadster(参数|询价)也是和多家传统车企合作,慢工出细活,而后才又推出了Model S(参数|询价)、Model X(参数|询价)。

恒驰5

在恒大眼中,造车这件事值得尊重,但“没有”规律。所有的规律,都不过是作茧自缚的“套路”而已。事实上,恒大汽车从诞生之初,就不断打破所谓的“行业规律”——面对2020年、面对全新时代,汽车行业的规律,或许已经到了应该被打破的时候了。

恒驰6

这不禁让人想起十年前的中国手机行业。

当年,横空出世的小米也被普遍看低。通信行业的人们用来打击小米的,也是行业“普遍规律”——造手机不像攒兼容电脑,特别是高端智能手机,其中涉及多项尖端科技,只有摩托罗拉、诺基亚这样具备强大研发实力的大厂,才能保证其品质。

然而,十年后的今天,摩托罗拉和诺基亚早已沉沦,而小米、VIVO、OPPO等中国新兴手机品牌,却已经占据了全球手机出货量的半壁江山。

更何况,之于小米造手机,立志造车的恒大还有一个更大的优势——2019年,恒大集团营业额为人民币4,775.6亿元,净利润为人民币335.4亿元;相较之下,2019年吉利汽车全年总收益达974亿元,净利润82.6亿元。作为中国销量最好的汽车企业吉利,其资产规模只有恒大的四分之一。

当“造车新势力”普遍为了钱而焦头烂额之时,所谓“200亿”的造车门槛,对恒大来说只是半年多的利润而已,轻松就可以跨过。

在资金和规模上有着“量级”优势的恒大,自然能够以碾压的方式,开拓出一条所有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都没有走过的造车路——整合全球最顶级的资源,以最快的速度,打造出最好的产品。

为了缩短造车周期,去年以来,恒大就通过广泛的国际并购与合作,在3.0底盘架构、整车研发制造、动力总成、动力电池等方面,迅速拥有了世界领先的核心技术。

并且,恒大联手全球多家汽车工程技术龙头企业,同步研发14款车型;与博世、麦格纳、大陆、采埃孚等世界前110家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合作,建立世界顶级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

从工程的角度来说,恒大凭借自有3.0底盘,借助国际成熟研发体系同步研发14款车,其规模效应决定了每一款车的研发成本反倒更低。

这不是漫无目的大水漫灌,而是精心规划之后的水到渠成。一年时间,从0到6,恒大所走出的,是一条跨越维度的“升维”造车之路。

与小敲小打的“造车新势力”们相比,高举高打的恒大,就是“造车大势力”。就像二战战场上雷霆万钧的装甲部队,同时具备数量和质量优势的恒大,正在形成一股难以阻挡的“钢铁洪流”,其势难以阻挡。

既然小米和华为能够从无到有,不但战胜了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甚至如今能够与苹果扳手腕,我们为什么不能相信,恒大总有一天能够与特斯拉一决高下呢?

时间,最终能够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