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续航1000公里的电动车出来了,这消息靠谱吗?”前阵子,一位在南通做外贸生意的同学Jacky给我发来短信,他之前已经做好了打算,一拿到客户回款就去提一台蔚来ES8(参数|询价)。

“难道你想再等等?”我回了过去。

“不不,就是比较好奇,现在一般的纯电动车续航里程能达到500公里就不错了。我平时主要在市区里开开,偶尔回趟高邮老家,像ES8这样的纯电动SUV基本上够用了,再说现在充电还算方便。”

不得不承认,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认可电动车。从早前以“新物种”的身份落地,到如今成为市场“宠儿”,电动车的发展速度确实令人咋舌。

而对于大多数电动车车主而言,电动车的续航表现是他们在购车时所权衡的一项重要指标。近些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动车的续航能力也在逐步提升:从300公里到500公里再到700公里。可谁也没料到,进入2021年之后,“1000公里续航里程”的宣传竟开始漫天飞舞,再加上一句“即将量产”,直接将电动车的市场热度和声量推向高潮。

那么,假如整个行业都围绕“1000公里续航里程”大肆开展军备竞赛,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1000公里”引发争议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全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增幅分别为7.5%和10.9%。其中,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0.5万辆和11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4%和11.6%。要知道,这样的成绩,还是在整体车市下行和新冠疫情侵袭的大环境下完成的。

新能源汽车市场向好发展,虽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和电池供应商的士气,但也引发了行业的思考,比如更加理性地看待电动车续航里程这一问题。

1月9日,蔚来汽车率先“开炮”,其在NIO Day活动期间发布了150kWh固态电池技术,该电池具备360Wh/kg的超高能量密度。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表示,搭载150kWh固态电池的首款车型蔚来ET7(参数|询价) NEDC续航可以突破1000公里。

1月13日,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打造的智己汽车宣布,旗下首款车型将配备115kWh电池,该电池首次采用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的掺硅补锂技术,可实现单体300Wh/kg的能量密度,最大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并且20万公里零衰减,永不自燃。

1月15日,广汽埃安发布海报称,其研发的全新动力电池科技,集超级快充、超级续航、超级安全三大优点于一身。其中,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8分钟可充电80%;硅负极电池,NEDC续航里程1000公里。

而后,在1月16日举办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表示:“电池材料创新其实是非常要厚积薄发的一件事情,要长期努力。因为我们要平衡比能量、寿命、快充、安全、成本等相互矛盾的性能指标——它们是相互矛盾的。如果某一位说,它既能跑1000公里,又能几分钟充满电,而且还特别安全,而且成本还非常低,大家不用相信,因为这是不可能的。”

欧阳明高的话表明,至少在现阶段,纯电动车要想实现1000公里续航里程,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威马汽车董事长沈晖指出,高端小众车型做到续航里程1000公里没有问题,但如果主流车型都用1000公里续航的电池,对于社会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CEO冯思翰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电池技术没有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高续航的电动车需要搭载更重的电池,为此要搭配极高成本的、更轻的车身,这样整车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岚图汽车CEO卢放则认为,围绕1000 公里续航里程的争论之所以会成为热点,根本在于用户对于电动车补能(包括充电、换电等)的焦虑。如果补能方便,300公里也不是问题,如果补能不方便,1000公里也解决不了焦虑。

趁着这波热度,金康塞力斯在1月25日晚间推出了全新电动轿跑SUV——SF5自由远征版,官方宣称这款新车综合工况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以上,也是全球首款续航超千公里量产增程式电动车。

不过,实现这一续航成绩,主要还是借助塞力斯和华为共同研发的“驼峰”智能增程系统,即整车采用前后双电机布局,前桥为SEP200电机,后桥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这样一来,整车综合功率可达到405kW,最大扭矩820 N·m。“驼峰”智能增程系统不仅能够全面提升驱动电机、发动机和发电机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通过发电策略、启停策略以及前后驱动电机的密切配合,在不影响加速性能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整车的综合能耗,最终实现在满电满油状况下,NEDC综合续航里程突破1000公里。

换句话说,塞力斯SF5自由远征版所宣称的1000公里续航是建立在先去加油站把油箱加满的基础之上,而这同大部分纯电动车所宣传的1000公里续航里程,是有着本质区别的。

电池技术亟待突破

就目前而言,攻克电池技术难关,是提升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关键。最典型的便是优化动力电池的性能。众所周知,电池电解液在低温环境下的活性会有明显降低,这就会导致电动车在低温状态下续航缩水,这也是不少电动车车主在冬天宁愿挨冻也不开空调的原因。

其次,电动车电池的安全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电池容量越做越大,伴随而来的是安全风险也在增加。

据了解,当前纯电动车搭载的动力电池主要为磷酸铁锂和三元锂两条技术路线。其中,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材料结构稳定、安全性更高,但能量密度、充放电功率以及体积上表现较差,基本被排除在长续航的候选名单之外;而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更高、体积更小,由于金属钴的使用,成本高昂、安全性上有所欠缺,主要应用于中长续航车型上。

那么,市面上的纯电动车如何实现续航里程的跨越呢?最根本的方式还是提升电池包的能量密度,这就需要从两方面入手,电芯能量密度和系统结构。前者主要依靠材料的创新,后者主要表现为电芯到电池包系统结构的改良。

从国外主要动力电池供应商的技术储备来看,LG化学和SK创新擅长多元化材料体系开发,软包技术成熟,高镍电池均已量产。

国内动力电池供应商中,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的CTP高集成动力电池开发平台,都以诸多创新技术,占据着行业龙头地位。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正在开发的BEV电池包,可以实现超过1000公里续航、10分钟的快速充电、16年200万公里的使用寿命,基本解决消费者续航里程焦虑、充电焦虑和寿命焦虑。”

根据宁德时代的技术规划,其将持续投入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和无金属正极材料等新材料电池技术的研究,从而有望在2030年前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超长续航、安全及具成本竞争力的锂电池技术。

由此可见,虽然电池技术在不断革新,不断进步,但要应用到量产车型上,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三元锂电池仍然会是主流的技术路线。

超长续航未必是最优解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具备超长续航里程的电动车自然让人期待,但如果代价是更加高昂的成本和更高的能耗,肯定也会让人望而却步。

数据显示,当前配有私人充电桩的车主比例达到68%,他们在不跑长途的情况下,对于超长续航里程电动车的需求并不大。也就是说,在电动车充电设施、换电设备逐渐完善的背景下,续航里程500-700公里的电动车足够用了。

另外,消费者所谓的续航里程焦虑,更多还是在于担心充电效率。现阶段即便是充电速度最快的特斯拉超充,充满电也需要30分钟左右,而慢充的话要将近10小时。相较于普通燃油车不到5分钟就加满一箱油,这种充电效率显然低了太多。

而在电动车充电配套设施方面,截至2020年年底,国内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168.1万台,同比增加37.9%。但这一数据与新能源汽车的整体保有量比起来,仍然偏低,离此前规划的1:1车桩比仍有较大差距。

总的来说,电动车行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很多地方还不完善。从技术突破到产业成熟,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需要的是耐心的技术钻研与反复的市场验证。从目前来看,要想解决电动车的痛点,就必须想尽办法优化用户的用车体验,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关于续航里程的那串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