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车还安全吗?曾经的大众“神车”去哪了?
作者:秦超
回顾2020年,被炒的最热的汽车话题,莫过于帕萨特(参数|询价)的“碰撞门”事件。敢说真话的中保研,把上汽大众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国人口中“安全可靠”的大众车,被扯掉了皇帝的新装。
中保研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机构,它为什么不同于曾经被网友戏称“五星批发俱乐部”的碰撞机构?
中保研是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牵头,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在内的八家保险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的,其碰撞评测的真实目的,是为了给保险公司制定车辆损失险赔付提供相关的参考。因此,其真实性,实际上直接关系到保险公司的切身利益。因此,相比于其他机构,它的碰撞测试成绩更加真实。
而中保研碰撞测试最具有参考价值的地方,则是与海外的碰撞标准同步,引入了美国IIHS相同的以64km/h的时速完成25%偏置碰撞测试。相比于普通的正面碰撞,25%偏置碰撞测试,与碰撞的对象接触面积更小。通过物理知识我们也知道,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因此更考验汽车的安全性能。
在我们日常的交通事故中,这种交通事故出现的概率通常也更大。很多时候,驾驶员在遇到危险时,会有下意识的打转向躲闪动作,这时候往往就会出现25%偏置碰撞的情况。
在过去,大家经常讨论车是不是耐撞,觉得碰撞后,车辆变形越小,车辆越安全。而如今,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车辆碰撞后,变形小,确实可以减少日后维修的费用,不过,如今,大家都买了车险,也不需要花什么钱维修车辆。
而安全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买再多的保险也没有办法赔付,因此汽车在碰撞后能否保证我们的安全,则显得非常重要。
如今的汽车更注重的是保护乘员区的框架结构。也就是说,无论发生多严重的事故,都尽可能的要保证车内乘客的安全。在碰撞发生时,车内的乘员空间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挤压和变形,同时,在碰撞之后,还能保证车门的正常打开。
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实际上,保护汽车驾驶舱安全的,是核心的框架结构,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A柱、B柱、C柱、防撞梁等结构,它们承受着碰撞带来的核心力量,保证乘员空间不受挤压,而并不是车身表面的覆盖件。因此,即便汽车前脸被撞的面目全非,而车辆的框架结构没有变形,就是一台安全的好车。相反,如果框架结构变形或者断裂,就会危及车内乘员的生命安全。
回顾帕萨特的“碰撞门”事件,正是因为保护车内乘员安全的核心A柱,在中保研的25%偏置碰撞中发生了断裂,因此,造成中控台大面积侵占车内乘员空间,这时候很可能发生驾驶员腿部骨折,重者甚至是汽车方向盘戳进驾驶员的胸腔,危及生命安全。
而且,在这次碰撞发生过程中,车上的侧气帘保护装置没有打开,没有保护到驾驶员的头部。受惯性影响,驾驶员的头部会迅速向前倾,如果没有保护,很可能造成颈椎的断裂,以及头部的受伤,也是非常危险的。
尽管在2020年末,时隔一年,帕萨特又在中保研进行了第二次的碰撞测试,并得到了不错的成绩。不过,我们看到之前中保研碰撞过的大众车型,成绩都不太理想。比如迈腾(参数|询价)的25%偏置碰撞成绩是一般,A柱也出现弯折。途观L(参数|询价)的25%偏置碰撞成绩是差,车内乘员空间受到严重的挤压。
可以看出,无论是上汽大众还是一汽-大众,整体的碰撞安全评级都不够理想。我们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同样的车型,在国外严苛的碰撞机构测试下,获得五星级的评价标准,而到了国内的中保研测试,就是另外的结果。这到底是为何?
原因就在于,国产车型选用的是国内的零部件供应商。这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国产的大众车型,在供应商选择的标准上,以及最终拼装适配的实验室工序上,可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同时,在管理上,检验标准上,也可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每个时期的产品上,都可能出现不同的标准,遇到各种问题。也不能说一款车好,它的每代产品就都会好;也不能说坏,就会是一直坏下去。种种原因可能导致国产大众车出现不该有的安全问题。
就在去年12月13日,安徽亳州发生的一起大众CC(参数|询价)交通事故视频传遍网络,视频中一辆大众CC轿车因行驶速度过快突然失控,最后横向装上路边的电线杆。车体瞬间被电线杆截成两段,最终事故造成车内2人当场死亡,3人严重受伤。这就是一起现实中非常严重的车辆框架结构受损,侵入车内乘员空间的典型案例。
但愿这样的事故,能够引起大众在华高管的重视,真正把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把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
近些年舆论的声音,也已经开始从信赖德系车转向日系车。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不思进取即便是原地踏步,也会导致最终的失败。(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