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用户像认可合资一样认可中国品牌轿车?
互联网时代,每天涌现的热点,让爆款几乎成为了随处可见的形容词。如今,这个词更是频繁出现在汽车圈,各种出圈的营销,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等,让每一款新车上市前都收获着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但关注度再高,终归要接受市场和用户的考验,随着销量数据的出炉,有的爆款不过是昙花一现,有的却凭一己之力改变着细分市场的格局,而后者便是吉利星瑞(参数|询价)。
首月销量破7000,星瑞首战告捷?
据了解,星瑞上市20天订单破万,在刚刚过去的11月,新车首月销量达到了7017辆,截至目前销量也已突破1万台。这样的表现在动辄月销几万的轿车市场也许算不上火爆,但却意味着星瑞在合资主场的首战告捷。
因为此前自主轿车与合资竞争,主要是依靠性价比,像销量最高的帝豪(参数|询价)家族,售价有基本在10万元以内,要说这个区间的合资车型,其实只有英朗(参数|询价)、凌派(参数|询价)、桑塔纳(参数|询价)等一小部分。
而星瑞的价格11.37—14.97万元,这才是朗逸(参数|询价)、卡罗拉(参数|询价)、新轩逸(参数|询价)、思域(参数|询价)、速腾(参数|询价)等主流合资轿车的主战场,并且这些车型在产品力、品牌力上,都有着极强的竞争力。
也就是这样的环境下,星瑞首月销量突破7000辆,它的每一台销量背后,都可能有一个消费者放弃了合资车型。所以,首战告捷,毋庸置疑。
至于为何能够虎口夺食,产品力是星瑞的基础。
新车以中国家轿颠覆者的姿态进入市场, 凭借B级车的尺寸、A级车的价格、同级独有2.0T动力、整车FOTA升级等,刷新着中国家用轿车的产品力和价值标杆,这样豪横的做法,更是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同时,20天破万的订单量,进一步证实了星瑞成为爆款的可能性,首月7017辆的销量不过是由于新车产能还未完全释放,待产能提升后,市场也必然会进一步提升。
比爆款更难的是,认可度不输合资
纵然,星瑞首战告捷,也展现出了绝对的爆款潜质,但要改变和颠覆细分市场格局,它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依然是,如何让用户像认可合资一样认可中国品牌轿车。
高价值感的产品力相信已经是众人皆知,作为CMA超级母体下吉利的首款轿车,星瑞其实在形象感和溢价力上也是不输合资车型的,其销售的63%都是高配车型,主销价格区间也在13-14万元。
毕竟,CMA超级母体不仅是与大众MQB、丰田TNGA齐平的汽车架构,而且多应用于沃尔沃、极星、领克品牌上,其产品累计销量超过70万辆,平均售价达到17万元,它赋予了星瑞抹平了自主与合资品牌鸿沟、突破合资价格壁垒的底气。
值得一提的是,12月初,吉利汽车还首次面对用户开放了杭州湾CMA超级母体工厂,邀请24位用户体验官见证星瑞第10000辆车下线,一方面让用户近距离感受到了品牌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星瑞的产品品质。
另一方面,在产能持续提升、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下,向用户许下”20个工作日内快速交付,延期赔付50元/天”的购车保障权益。如此为用户着想、与用户交心的做法,无疑也提升了用户对星瑞乃至吉利品牌的认可度。
不仅仅是在车企层面,在消费者最容易接触到终端市场和服务方面,星瑞打出了“不试不比不卖”的抢购规则,没有试驾过星瑞,没有和同级别合资车型比较,那么就无法成为星瑞车主,品牌自信展露无疑,同时也给了消费者毫无套路的购车体验。
当然,还有4.5年或12万公里免费保养、保修,2年7.8折高保值回购,OTA 1年免费升级等政策,可见吉利星瑞不仅在产品力、品质上不输合资,也在与用户沟通、互动,购车服务、售后保障,带来了超越合资体验。
毫无疑问,这种全方位的体验,将进一步颠覆用户对家用轿车的认知,再次提升吉利汽车品牌形象和认可度,让星瑞以一种更符合消费者期待和信赖软实力,打破合资品牌光环,构建中国品牌轿车与合资竞争的新格局。
星瑞,也许将开启吉利第二部发家史
从创立中国第一家民营汽车企业开始,历经23年发展,成为中国品牌引领者之一,吉利汽车的发家史一直堪称业内典范。
收购沃尔沃,让吉利的知名度得到了极大提升;转型推出首款正向研发轿车帝豪EC7,让吉利进入销量大幅增长的时代;随后帝豪、博越(参数|询价)、远景等家族完善的布局,奠定了吉利一线车企的地位;而近年,缤越、星越(参数|询价)、ICON等新产品推出,则让吉利牢牢抓住了年轻消费者的目光和需求。
尽管面对中国汽车市场需求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吉利汽车始终以用户思维为战略核心和造车方向盘,为用户带来最符合期待和需求产品。
但作为科技吉利4.0时代下,吉利汽车千万销量里程碑之上的首款产品,星瑞依旧凭借高品质、高价值、高性能的特点,颠覆了消费者对家轿的产品力认知;以从沟通到服务、售后的全方位保障、体验,颠覆了用户对中国品牌的认可度、形象的认知。
至此,中国品牌轿车总算开始与合资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而这仅仅是星瑞的开始,随着产能提升、口碑加持,星瑞的成绩未可估量,而它的成功也许就将开启吉利汽车由大到强的「第二次」发家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