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ID.4能否让大众华丽转身?
大众品牌凭借先入为主的优势,以及成熟稳定的技术,在国内燃油车市场有着举重轻重的地位。但在新能源市场,更像是一种“非主流”的存在。此前,旗下的朗逸(参数|询价)、高尔夫(参数|询价)、宝来(参数|询价)等纯电车型都是以“油改电”的形式进行生产和销售,无论核心的三电技术还是续航里程,与市场中同价车型相差甚远。
然而,大众并非在新能源领域没有储备。11月3日,大众为中国市场带来了备受期待的ID.4,开启了自己在中国市场的新能源之路。新车定位为紧凑型SUV,并基于MEB模块化电动平台打造,未来将以ID.4 CROZZ(参数|询价)和ID.4X两款车分别在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两家合资公司投产和销售。那么,这台车能让大众回归新能源主流市场吗?
实力难以硬刚新势力
大众ID.4的最高NEDC续航里程可达555公里,完全满足日常需求。但随着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发展,续航里程不再是吸引消费者的首要考虑因素,一台车的智能化程度,逐渐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从新能源车型的销量不难看出,特斯拉Model 3(参数|询价)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许多消费者选择特斯拉,正是因为其好玩。所谓好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自动驾驶和OTA升级。自动驾驶方面,Model 3搭载了和英伟达共同研发的HW3.0芯片,未来还将升级到HW4.0芯片,甚至不久前其就向美国的一些用户开放L3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虽然引起很大争议,但仍走到了众多车企的前沿;OTA升级主要是针对的是车机系统,只要有无线网络就可以远程升级或修复车机系统,可谓打破了消费者对传统车企的观念。
反观大众的ID.4,面对特斯拉,似乎有些手无缚鸡之力。从自动驾驶来看,大众ID.4所配备的IQ.DRIVE驾驶辅助功能只能依靠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实现ACC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车道保持辅助等功能,只能达到L2级别的自动驾驶标准。
车机方面,从最直观的UI设计来看,大众ID.4的车机界面只是在此前的界面上进行改善,没有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也不如特斯拉Model 3的大屏有科技感。所搭载的MOS车机系统可实现语音控制、导航以及远程操控等操作,功能虽多,但都较为基础,算不上新鲜。这套车机也支持OTA升级,但其稳定性有些不尽如人意。在海外的ID.3上就频繁出现软件BUG,修复周期较长也影响了一部分的车辆交付。
综合来看,大众ID.4相比之前的车型,在智能化上的确有所提升,但与特斯拉为代表的新势力相比,仍有着较大的差距。
ID.4究竟卖给谁?
一台没有智能化竞争优势的的纯电SUV,谁会为其买单?那就是保守传统的消费者。这是因为大众ID.4的产品设定逻辑是沿用了大众在燃油车制造的绝大部分理念。
首先,大众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车企,技术成熟是最显著的特点,对于消费者而言,其有着更好且稳定的制造工艺,相比特斯拉等新势力车企,做工是明显优势。其次,得益于MEB模块化平台,优质资源共享性极高。在未来,消费者即便是选择最入门的车型,也能享受到高端车型的部分优势。
对于企业而言,MEB模块化平台具备较强的延展性,可覆盖从不同级别的车型,这也就意味着其具备极高的铺展新产品的能力,按照规划,大众ID.家族将以每年推出2款新车的进度,到2023年共计会推出8款ID.车型。
据官方表示,一汽-大众佛山的MEB工厂年总产能超过60万辆,上汽大众新能源工厂规划年产能为30万辆,相比特斯拉等新势力车,生产能力也具备优势。此外,企业可利用模块化设计压低单车成本,再通过较高的预估产销量来摊薄投资,最后用大规模的量级规划拿下供应商的有利报价。
从定价来看,无论是一汽-大众还是上汽大众,都承诺预订版本车型的补贴后售价不超过25万元,且续航里程达550公里以上。放眼新能源市场,定价在25万元区间的纯电合资SUV还是一片空白,这也是大众ID.4的竞争优势。
同时,大众ID.4基本上形成了油电同价,以一汽-大众的ID.4 CROZZ为例,其预售价和指导价为24.99万元探岳(参数|询价)的四驱R-line智联版几乎持平。根据已有信息来看,二者除了动力形式外,在尺寸和驱动形式等方面也都很接近,打破了消费者电车比油车贵的认知。
相比较于新势力的售后服务项目,大众也是拼不过的,其只提供首任车在终身免费保养、免费救援、电池8年或16万公里的质保等。但大众经销商的布局之广,是任何一家新势力车企都不具备的,消费者开到哪里,都能有保证。
水滴观点: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车企们的“双积分”政策的压力也随之而来,而南北大众的新能源车积分均不尽如人意,因此亟待一台像样的新能源车型出现,大众ID.4肩负着这样的任务来到了国内市场。从产品实力来看,大众ID.4很难和新势力车型进行正面刚。但从定价来看,其占据了合资纯电SUV的空白部分,相比较于同价的自主品牌以及新势力车型,品牌力也更强,是能够吸引一部分相对保守的消费者的。
对于大众而言,这样一台车虽然有着竞争优势,但难以称得上一台转身之作,目前的优势是市场给的,随着市场的发展,众多车企也逐渐会在该市场进行布局,消费者所关心的电池安全问题,也需得到市场的验证,因此大众若想要和其燃油车那般势如破竹,还需要对产品进行不断的升级。
文/贾思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