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愈发热闹的中国新能源市场,奥迪再也坐不住了。这次它再度将天平的砝码向一汽倾斜,二者开始新一轮的深度合作。

2020年10月13日,在2020中德汽车大会上,一汽集团与奥迪汽车联合官宣,双方在长春签署谅解备忘录,将共同成立新能源合资公司,在华生产PPE平台纯电动车型,预计于2024年正式投产。同时,新合资公司生产的电动车型,都将基于一汽-大众奥迪现有的经销商网络进行销售。

PPE平台是由奥迪与保时捷联合研发,定位于纯电动高性能平台,未来车型将涵盖轿跑、旅行、SUV等多个细分市场,以高端著称。该平台的登场,意味着大众集团的电动化转型实际落地。

这一公司也是奥迪在华的第三家合资公司。此前奥迪在华已在两家合资公司拥有股份,分别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持股10%,在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中持股1%。

对于新合资公司的成立,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杜思曼表示:“这一合作再次突显了中国市场的战略意义。我们将更加重视奥迪在华业务,并积极推动中国市场的创新发展。”

扎根中国市场,加速电动化布局

作为该品牌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单一市场,奥迪在华表现一直保持不错的水准。2020年1-9月,一汽奥迪共交付512081辆新车,同比增长4.5%。目前奥迪在一汽-大众长春工厂、佛山工厂、天津工厂及青岛工厂本土化生产9款车型。在电动化方面,奥迪早已默默积蓄能量。

过去两年,奥迪在华电动化动作频频,目前在国内有三款新能源车可供选择,奥迪Q2L e-tron(参数|询价)和奥迪A6L e-tron(参数|询价)以及奥迪e-tron。其中,奥迪e-tron在9月底于长春量产下线。

根据此前奥迪展开的全面电动化攻势,到2021年,奥迪将向中国市场推出9款新能源车型;至2022年,一汽-大众奥迪本土化生产的产品阵容将增至12款;到2025年,奥迪在中国销售的所有产品都将实现电动化。

对于奥迪在华战略加速,新任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在今年北京车展前夕接受媒体采访也曾表示,未来10-15年,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比重可能会达到50:50的比重。因此,在“e-tron”品牌下,奥迪将进一步推出电动化战略。

作为承载战略落地的新能源产品,平台的打造尤为重要。目前,奥迪拥有MLB evo、MEB、J1和PPE这四大电动平台。产品谱系实现了从入门到豪华再到高性能的全方位覆盖。

这次的PPE平台,就是主打高端产品序列。有保时捷的技术和品牌背书,届时也将无形中提升奥迪的品牌溢价能力。

上汽奥迪积极筹备

和一汽得到的宠爱相比,上汽有些落寞。2016年的那场风波,最终以上汽妥协结尾。2017年5月19日达成的共识中明确表明,上汽奥迪在2022年正式运行后,上汽只有生产奥迪车型的权利,不具有独立授权4S店销售的权利。

即便是做出了巨大让步,上汽对奥迪仍在不断让利。2018年,上汽大众股权悄然变更,奥迪正式持有上汽大众1%股权。

5月份两会期间,上汽董事长陈虹也曾明确表示,上汽奥迪项目的研发、生产等相关工作都在正常进行中,上汽奥迪首款产品将在2022年初投放市场。

精明的上海人,并没有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对于新能源这块大蛋糕,除了争取推动和奥迪合作,上汽自己的新能源高端品牌也是箭在弦上。

有消息曝出,上汽集团正在推进全新电动智能汽车品牌项目,该项目代号为“L”,据说是上汽“一号工程项目”,由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挂帅,总裁王晓秋任总指挥。

当一汽举集团之力发展红旗之时,市场给予了回馈。数据显示,今年1-9月,红旗销量累积突破13万辆,刚结束的北京车展中,红旗还带来了电动化最新成果红旗E-HS9(参数|询价)。

相比之下,上汽进军自主高端纯电路途,要曲折许多。此前荣威MARVEL X(参数|询价)冲高失败后,今年5月上汽又推出了荣威R标布局高端产品序列。几个月后“L”项目的曝出,也从侧面反映出上汽急于推进自主板块的焦虑。

一手自主,一手合资。上汽明显要比一汽更焦虑。对方的各个板块都在稳步前进,上汽自身仍需持续输血。

钟述

于奥迪而言,若能在稳住一汽的同时,加快和上汽合作的步伐,自然是上上策。目前上汽奥迪已经开始推进,首款车型也即将下线。不过,回想起2016年一汽经销商联合“逼宫”的场景,双方的合作仍显得心有余悸。

这次奥迪拿出PPE平台就是一个很好的“糖果”,既加速了自己的电动化步伐,让一汽吃下了定心丸,也给了上汽奥迪更多缓冲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