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正面对抗合资?

相比合资品牌,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的份额虽然明显不及,但近些年还是诞生了不少算得上爆款的车型,如长安逸动(参数|询价)PLUS和帝豪GL(参数|询价)。

凭借较高的颜值和不错的性价比,它们成功从合资轿车市场抢过了一块蛋糕,月销量基本都能过万。

而在近日,荣威上市了全新i6 MAX,燃油版售价10.98-12.58万元,插电混动版的ei6 MAX则为13.68-15.68万元。

虽说新车亮点不少,官方还给到了3000元的购置税/充电补贴,但近11万元的起售价远远高于其它自主品牌的紧凑型轿车,甚至已经与合资主流紧凑型轿车相差无几。

这不禁令人好奇,它真的值这个价吗?这期先来盘盘燃油版的i6 MAX。

一、颜值提升明显,但优势并不突出

荣威i6(参数|询价)上市于2017年,这次的i6 MAX可以一定程度看作i6的换代车型,而通过新车的产品力来看,这次的改变颇为彻底。

最明显的无疑是颜值了,其应用上了与RX5 PLUS相近的全新家族式设计,部分细节还用柠檬黄点缀,整个前脸看上去极具冲击力,相比i6的大气范儿改变了不少。

新车的车尾这回也应用了全新设计,横贯式镀铬装饰深入两侧尾灯,尾灯下方则采用了熏黑处理,配合鸭尾设计显得颇为运动,略微遗憾的是双边单出的排气实际上只是起到装饰作用,真正的排气采用了隐藏式设计。

进入车内,能够发现i6 MAX的内在美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变,其采用了家族最新的14.3英寸竖置大屏设计,整体呈展翼式,简洁而又不失科技感。

而且新车内部的空间比较充裕,标准身高的成年人在后排基本可以获得两拳以上的空间,这已经算是越级的表现了。

因此单从静态体验来看,i6 MAX这回做出了很多面向年轻化的改变,整体颜值也更加符合潮流。

只是值得注意的是,年轻化是当下的趋势,在其它自主品牌的竞品面前,i6 MAX的颜值优势并没有特别突出。

那么它要靠什么“抹平”与竞品的差价呢?

二、入门即高配,荣威的思路行得通吗?

倘若与帝豪GL和逸动PLUS等车型进行对比,能够发现i6 MAX在尺寸上还是有一定优势的,2715mm的轴距也是三者中最长的。

相对而言,i6 MAX更大的优势在于动力,其全系标配1.5T+7DCT动力组合,127kW的最大功率仅次于帝豪GL的1.5T。

这么看来,i6 MAX似乎是舍弃了低阶动力版本,入门就是竞品的最强动力水准。

只是竞品中逸动PLUS 1.4T+7DCT的优惠后起售价为8.29万元,帝豪GL 1.4T+CVT的优惠后起售价是8.28万元,还是比i6 MAX的最低配低2万多。

值得注意的是,荣威i6 MAX这回全系升级了多连杆式独立后悬,而帝豪GL和逸动PLUS均为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在行驶质感上,i6 MAX能占些优势。

而且这回荣威在配置上给出了更多的诚意,最低配即标配了LED大灯、倒车影像、自动驻车、电动天窗、前排无钥匙进入、仿皮座椅、后座出风口等配置,基本已相当于竞品的高配水准。

再加上终身质保、终身免费基础保养、终身流量、置换补贴等优待政策,似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抹平与竞品的差价。

因此综合来看,荣威i6 MAX的定价并非毫无性价比可言,只是这样的思路多少有些冒险,虽然说能够提升车型定位,但这也相当于舍弃了低配车型,全系都是中配和高配。

而一般来说,这一级别低配和中配才是销量主力。

考到荣威i6今年1-8月销量只有8408辆,月均仅1000辆出头,i6 MAX虽然进步很大,但明显提高的起售价或将会为它未来的销量带来变数。

车聚小结

虽然看上去起售价蛮高,但一番分析下来,荣威i6 MAX多少还是具备一定的性价比优势,只是性价比上的优势更多的是针对合资品牌紧凑型轿车而言。

如今如大众朗逸(参数|询价)、别克英朗(参数|询价)等车型的裸车起售价都已下探至10万元以内,但低配大多配置较低、动力较弱。

因此i6 MAX诞生的真正目的,似乎并不是与自主品牌紧凑型轿车竞争,而是凭借配置、颜值和动力的优势去与合资品牌抢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你会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