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上自家的蓝鲸动力,长安要给国产铃木老车续命,有戏吗?
近日,铃木的一款准备出口欧洲的新车Across在中国成了热点。这款车是铃木与丰田合作的紧凑型混合动力SUV,是丰田与铃木整个合作体系的一环。尽管与中国市场毫无关系,但网友们还是脑洞大开:铃木要做“大车”了,会不会重返中国市场?
先把这个一厢情愿的话题放在一边,讲一个跟中国消费者有直接关系的事儿。那就是,长安将全面接手国产铃木剩下的几款老车,不过不准备挂长安的标,而是选择了纳入欧尚体系。同时,拆掉铃木老旧的国五发动机,换上自家的蓝鲸动力,前景如何?
情怀与务实,铃木在中国的剩余价值
看似没关系的两件事儿,背后有一点产生了交集,那就是铃木在国内的粉丝,是否还有品牌忠诚度?他们是喜欢铃木真实的样子,还是按自己喜好改造后的样子?
看见铃木造“大车”就兴奋的,无疑是后者。而长安之所以愿意为国产铃木几款老车续命,是因为相信铃木品牌在中国的还有一批死忠粉儿,有剩余价值可挖。当然,这个判断是否准确还需要时间检验。
铃木在中国耕耘了25年,在中国汽车进入家庭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铃木是以生产廉价小车见长的企业,在市场刚启动大家消费能力较低的时候非常适合,但随着消费升级,铃木又不想顺应市场变化做出改变,被淘汰出局是很正常的。
所以,虽然对铃木有情怀的人很多,但是转化成订单的量却严重不足,而铃木退出中国正是因为销量不足以支撑其发展。2011年铃木在中国销量突破22万辆,但到2017年只剩8.6万辆。铃木的车本来就是微利,这个量级结果只能是亏损。
铃木退出后,剩下的车型由长安继续生产和销售,有骁途(参数|询价)、维特拉(参数|询价)、启悦(参数|询价)几款老车。2019年仍有12,853辆的销量,主要是启悦创造的,而且营运车辆占很大比例。量不算多,但是纳入长安的体系,成本还是可控的,反正还要管国产铃木的售后问题,所以顺便把这些老车盘活,对长安来说还是合算的生意。
国产铃木的基本盘,出租车群体贡献大
自从2018年铃木先后退出昌河和长安两个合资公司,彻底退出中国市场,舆情上各种“遗憾”、“惋惜”,认为是“中国消费者的损失”、“中国消费者不懂车”等等。但“真粉”与“伪粉”的区别,关键还是看愿不愿意掏钱。
显然,铃木的销量与舆情上的支持声浪不相称,可见情怀不能转化成销量。铃木最大的优势就是发动机的轻量化、低油耗、动力大,简单说就是“省油、省钱”,现在仍能保持一定的销量,靠的是务实的车主们,而绝不是“情怀党”们。
出租车群体是一个重要支撑。在小编所在的城市,铃木启悦和伊兰特(参数|询价)、中华等车型相比,买出租车牌照的价格都要贵一些,但是仍然占有不小的比例,就是因为省油。同样是1.6L的发动机,启悦的百公里油耗是5.1-5.4L,而伊兰特悦动(参数|询价)是5.7-6L。这只是官方数据,实际开起来的情况,出租车司机的反馈是,启悦在高速上真能跑到5L,而正常路况下开空调也不超过8L。
当然,如果是私家车,出租车大哥们也不推荐买这个,因为这个车实在是太老了,外观、内饰和配置都严重落伍。虽然铃木的发动机技术没问题,很成熟,但是国五的发动机也必然要被淘汰掉,买了就砸手里了。
为国产铃木续命,关键看长安的蓝鲸动力
所以,长安开始对几款车进行改造升级,准备让老车发新芽。首先不可能一直挂铃木的标,虽然双方继续保持“技贸合作”,但是品牌授权快结束了,而长安的选择是“挂欧尚标”,这就确定了其入门级的定位,瞄准的是三四五线和农村市场,因为铃木的二手车很多也是流入这些市场的。其次,在发动机方面,长安只能靠自己的蓝鲸动力顶上了。
众所周知,长安的蓝鲸1.4T现在的口碑非常不错,以搭载这款发动机的CS35(参数|询价) PLUS为例,最大116kW,最大扭矩260N·m,参数比维特拉上铃木1.4T的103kW和220N·m的数据要高不少。
当然,CS35 PLUS的油耗与维特拉相比有不小的差距,维特拉官方百公里油耗是5.4L,而长安CS35 PLUS(参数|询价)是6.4L。考虑到维特拉最轻的车型只有1.1吨出头,而CS35 PLUS最轻也有1.3吨以上,直接影响到了油耗。所以,如果换上长安1.4T后,新版维特拉的油耗仍能控制在6L以内,然后在外观、内饰和配置等方面进行升级,相信国产铃木的几款老车还是有生存空间的。
从目前公开的信息看,启悦只是挂了欧尚的标,其余的没什么变化,而维特拉的前脸改动不少,和长安的家族式前脸风格相似。只是,LOGO换了,发动机也换了,只剩下一些铃木的“影子”,还会有多少消费者买账?这就要看长安在价格上的诚意了,别忘了挂的是欧尚的标。总结:很多人并不清楚,铃木虽然在中国表现不佳,但是仍是一个“小巨头”,世界500强。这两年,全球销量一直在300万辆以上,远远超过吉利、长城等自主品牌头部企业。
差别就是全球化程度。铃木在日本每年销量100多万辆,而在国外200多万辆,尤其是在印度,市场份额占一半以上,年销量170-180万之间,比大众在中国地位还高。
当然,铃木一直坚守自己的小型车战略,宁可退出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也不进行妥协。有的人解读为“不思进取”,也有人认为是“工匠精神”,但都不能否认铃木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