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质保」和「免费保养」,谁更重要?
汽车消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在买车之后,售后的琐事更容易让人抓狂。
毫无疑问,售后既是一个消费痛点,也是一个解决难点。从销售逻辑来讲,品牌方首先想的是怎么把车先卖出去,其次再考虑既有客户群体的维护,毕竟前者带来的经济效益肉眼可见。然而,当一个品牌的运转进入常态化之后,售前与售后便成为了相辅相成的关系,此时的品牌方,不得不针对售后版块加强投入,至此,市面上也就诞生了两款常见的售后产品:
长期或终身质保。汽车终身质保指的是汽车上的零部件享受终身质保,特别是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比如汽车的发动机、变速器等,对消费者来说,终身质保是一个十分有利的保障。
免费保修保养。免费保修保养是汽车保修期内,只要是在规定的条件下正常用车时所发生的故障或零部件损坏,厂家都会无偿为车主提供维修或更换相应备件等服务。保养方面,厂家则会定期为车主提供免费的基础保养。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两款售后产品都是好东西,对于拥车体验感都是巨大的提升。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两大售后产品,基本不可能出现在同一家品牌的车型上面。那么问题来了,真要到选择的时候,“终身质保”和“免费保养”谁更吸引人?
先说说长期或终身质保。
目前大部分汽车品牌的质保政策都是三年或者十万公里,也有年限更长和里程数更多的,但是并不多见。
其实终身质保的政策大部分是从销售方面来考虑的,而不是从技术和成本出发。终身质保可以给予消费者足够的购买信心,尤其是一些自主品牌和新诞生的品牌,为了打消消费者顾虑,一上来就是终身质保,给用户先吃一颗“定心丸”。
比如,领克和宝沃,这两家新生品牌不约而同地向消费者抛出了“终身质保”的橄榄枝——2017年领克汽车发布时,官方在发布现场上宣称领克品牌提供终身免费wifi服务,终身免费质保、终身免费道路救援。而宝沃汽车则提出在购车后,车主可在分期3年“0”费率的金融政策、5年免费保养、免购置税这三种优惠中选择一项,并且享受终身免费保修政策。
不过,享受“终身质保”也是有条件的,比如领克就需要是首任车主、用途是个人家用汽车,且四年十万公里之后必须到授权领克中心进行维修保养。
对比领克和宝沃的终身质保政策和条件,会发现二者其实大同小异。事实上,不少自主品牌为了打消消费者顾虑,都推出了各种形式的终身质保,尤其是针对动力总成的。但是如果你仔细研究不难发现,它们所谓的终身质保都是一些不容易出故障的部件,或者说是在五到十年内不容易出故障的部件。
终身质保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这个品牌到底能扛多久。如果一个品牌只撑了几年就支撑不下去了,经销商纷纷退网的话,不要说终身质保,基本的质保都成问题,那么这种终身质保的政策就毫无意义。此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换车周期越来越短,而终身质保只针对首任车主,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
不可否认,有“终身质保”绝对比没有要好。但是,现在的汽车很少能在核心的零部件上出问题,换句话说,这其实就是一个概率问题,厂家敢于提出“终身质保”值得表扬,但其实背后的成本,真的不算高。
再来看看免费保修保养。
众所周知,维修和保养是4S店的盈利点,甚至对于部分品牌的经销商来说,卖车是不赚钱的,就靠维修保养“养家糊口”。
与此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维修保养也是汽车消费的大头,特别是一些豪华品牌超高的零整比、工时费,让消费者直呼“买得起养不起”。所以,不少厂家对症下药,提出了免费保修保养的政策。
多年前,雷克萨斯就提出了4年或10万公里(燃油车)和6年或15万公里(混动车)免费保修保养的服务承诺。
当然,有这项政策的不止雷克萨斯一家。例如,广汽讴歌为了给国产化助力,提供了4年或10万公里免费保养和保修服务。而从今年7月1日起,英菲尼迪也将新车免费保养服务由1次基础保养升级为6年或12万公里免费基础保养,并新增4年或10万公里免费事故救援服务。
如果要算笔经济帐的话,这种超长的免费服务差不多能为豪华品牌的车主节省近4万元的保养费用。
当然,免费保修保养也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美好。如果你仔细阅读服务条款就能发现:“免费保养”指的是基础保养内容。而基础保养指的是机油(“免费保养”提供的机油大多是矿物油,若选择使用全合成机油,则需补差价)。
此外,如果你要换机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空调滤清器、制动液、冷却液等这几种配件和油液,火花塞、刹车片、刹车盘、雨刮片等等这些易损件,以及空调清洗、真皮座椅保养、车内除菌、深度清洁、清洗节气门、清除积碳、喷油嘴清洗、进气道保养等服务,都是要另行收费的。
和“终身质保”一样,有些厂商的“免费保养”也有附加条款,比如英菲尼迪的免费保修保养只针对首位车主。如果你买的是辆二手车,哪怕还在“免费保养”期内,但也没法享受这项服务。
归根结底,免费保修保养还是一项吸引消费者的“促销手段”,只不过厂家把这个费用加在车价上了。
写在最后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无论是“长期或终身质保”,还是“免费保修保养”,都是解决售后问题的有效手段。至于效果,前者解决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尤其是汽车质量出现大问题时,作用非常明显。而后者则解决了车主用车过程中的成本问题,尽管还是要花一些钱,但至少不会全额保养那么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