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迭革新,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事物。更新鲜更优化的,与持续多年的传统之间互相印证完成行业方向的变化,之于普罗大众的你我,意味着体验的变化。而这种体验的变化,则会逐步改变身边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对,通讯领域的进步就是你我身边现成的例子。在以人为核心的2G→4G技术演变路径中,我们的生活形态被智能网联所改变,不用再揣着大量现金出门,甚至不用揣着钱包出门,这是最浅层的例子。

汽车,民用行业最顶尖的全域技术集成者身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眼前最新的,是中国汽车品牌的新一轮崛起,并且除了你我熟知的智能网联层面超越海外车企,如今又开始对它们的技术护城河进行新一轮的攻城。

长城汽车DHT,如今陌生,但很快就会熟悉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我们这个时代的汽车宠儿,然而真正拥有技术护城河的企业凤毛麟角。1997年开始到本田第三代i-MMD真正落地之前,丰田一直以来的宣传口号叫:世界上只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一种是其他。随着本田技术落地,拿下全球大奖,砍下销量份额,丰田不再做此前之举。

本田是唯一的吗?2021年之前是,2021年开始,可能不再是。因为,有了新一轮中国车企的技术挑战。眼前最热门的,是长城汽车将自身的DHT技术第一次向全球公众进行拆解演示。它和本田丰田的混合动力技术之间,有什么样的本质不同,这是公众迫切需要了解的。

这份表格能比较清晰的展示出DHT与i-MMD/THS之间的区别。鉴于丰田THS在技术表现上并不具有明显先进性,同时丰田已经将相应技术专利授权谋求与行业进行开放,实际上讨论它和DHT之间的优劣意义不大。

目前丰田THS在混动领域的表现是成熟有余,先进性不足。经过长时间市场考验后,它优缺点分别为,优点-成熟稳定、市区燃油经济性优于高速路况,缺点-中低速提速表现一般、发动机动力介入不适感强、HEV基本不具备纯电行驶能力、PHEV模式下的纯电续航里程为及格水平。

单独对比长城DHT和本田第三代i-MMD之前,需要先简单介绍一下DHT的基础表现:

它的结构核心分为5部分:混动专用发动机、双电机控制器、驱动/发电双电机、集成DC、混动变速箱,同时能适用于HEV(强油电混动)、PHEV(插电混动)两种动力形式。同时,它能兼容的车型比较丰富,包括A级、B级、C级,表现较之本田更好,与丰田+雷克萨斯的匹配处于同等。

这套系统的结构核心部分包括3个亮点:

1. 动力效率层面:1.5L自然吸气发动机的压缩比13:1,1.5T发动机为米勒循环+VGT增压器+进气歧管,两者的燃油经济性和性能之间的匹配,处于混动技术前列;

2. 算力和算法层面:这是混合动力系统运行的核心,算力部分应用英飞凌TC38系列芯片,而算法为长城汽车自研,温控形式为水冷;

3. 定轴变速箱:结构层面一方面是单离合结构,润滑冷却需求更低,运行更稳定,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低电量时的大扭矩需求,应用了两挡设计,高速允许时高档位,超车时低档位。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你可以这样去理解这套系统。长城汽车用很多自研技术突破了传统油电混动的护城河,尤其是绕开了不少关于丰田THS的专利壁垒。在实际效果的技术路线层面,丰田THS目前较之DHT没有太多先进性层面的可比性,而对比本田第三代i-MMD而言,长城DHT能实现更合理的全工况节油与性能之间的平衡,也就是既有劲还省油。同时,它同时兼容自然吸气与涡轮增压发动机,于是动力响应速度和扭矩表现能迎合中国消费者需求,以及它将登陆的欧盟市场的消费者驾驶需求。

利好颇多,需要注意的点是什么?

DHT背后,能看到很多的对比核心亮点。HEV已经说的比较充分了,从技术表现上,它同时融合了THS和i-MMD展现出来的优点,而且在细节层面实现了进一步的优化,不会出现THS的加速不适、纯电续航几乎没用,也不会出现第三代i-MMD的中高速动力表现略慢的情况。

PHEV方面,P4、200公里纯电续航、支持快充,直接打出了差异化。也就是说,当长城真正推出DHT技术的PHEV车型时,能交出更强的四驱动力表现,能让车主在城市代步时把车当电动车开,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还能使用快充,提升能量补充效率。

当然,万事无全好,万事有背面,关于长城DHT技术,因为产品尚未落地,还存在两个层面的思考。

1. 成本表现,这会直接决定车辆的价格、市场受众、消费者群里、长城的营收以及未来可持续性。从目前的行业相关产品来看,丰田尚未在中国市场推出带有油电强混技术的PHEV车型,HEV版本车型的价格区间在20-25万之间,本田则在20-26万之间,同时本田CR-V(参数|询价) PHEV的价格区间在27-30万元之间。

长城汽车率先进行突围,一方面要对标合资品牌,另一方面还要打出足够的吸引力,来让消费者愿意认知。不过,鉴于长城汽车一直以来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价格制定来看,成本、价格层面预计并不会是什么问题。

2. 耐久性表现,在DHT全球首次拆解时,官方人员曾表示这一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前期验证与具体的耐久性试验。不过,在这之中,因为有着长城自研核心算法以及芯片、执行部署机构的逻辑核心,这套系统在实际投放市场之后的消费者反馈以及长城后期升级,才会是进一步与日系两田拉开差异化的点。

后期耐久性、适应性、全工况使用的逻辑表现,这是需要经过市场进一步考验的点。

写在最后:

整体来看,长城DHT的相应表现是让人惊喜的。由一家中国汽车品牌通过自身技术进步完成对传统巨头的挑战,并将之应用于全新车型上,这一方面会改变我们对企业的认知,也会对民族工业进一步提升自信。

至于接下来,我们会大概率遇到一种新的情况:市场里出现了一台智能化程度、配置表现、质保表现超过合资品牌同级的SUV,同时它身上还有着如今受市场欢迎的混合动力技术,与之匹配的还不仅仅是满足行驶稳定性的四驱结构,更能兼容越野、沙地等工况,而这,都将与传统拉开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