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汽车行业正经历着全价值链的颠覆,从技术研发、产品制造到销售服务乃至整个商业模式。电气化、自动化、共享化和个性化用户体验驱动汽车未来。在与人们息息相关的共享出行领域,“出行定制车”也将接过传统燃油车的接力棒,例如滴滴与比亚迪联手打造的D1,还有中国一汽即将推出的奔腾NAT。

比亚迪D1(参数|询价)号称全球首款网约定制车型,而奔腾NAT是中国一汽由传统汽车制造商向移动出行服务公司转型的战略车型,也是顺应汽车行业新四化发展的“未来智能共享汽车” (Next Automatic Taxi)。那么比亚迪D1与奔腾NAT谁更具市场潜力?今天小智就拿这两款车进行一个全面对比。

出租车/网约车面向驾驶员与乘客,它要照顾到两者的不同需求。对于驾驶员,整车设计要从实用角度出发,提升车辆的耐用性,降低后期养护成本;对于乘客,车辆外观要有高辨识度,可以让他们一眼从茫茫车海中找到目标车辆。

奔腾NAT外观采用了One-Box造型理念,整车设计与未来汽车的调性相契合,并且可以为不同城市、不同公司提供专属的车身涂装设计,从而成为一张城市的“名片”。更重要的是,奔腾NAT的设计师进行了很多实用取向的考量,比如车头与车尾的高位灯组在保证基本功能的同时,还照顾到了后期的高耐用性与低维修成本,车辆发生碰撞时轻易不会损坏灯组;尾部的独特造型除了提升辨识度,更能减少后风挡污水的留存;另外,该车底盘四周都采用了硬塑料,一些小的剐蹭也不会损伤到车漆。

比较来看,比亚迪D1的外观看起来秀气很多,青桔色的车漆非常清新,但是这种车漆不耐脏,需要司机经常洗车打理,会增加后期养车成本,根据众多司机反应,由于在运营初期比亚迪D1是无证车,车身颜色又过于醒目,非常容易被运管部门抓到,对司机处以罚款。

两车从外观设计层面来看有一个共同的亮点,均在右后方装备了侧滑门,提升乘员上下车的便利性。具体来说,奔腾NAT兼顾了视觉辨识度与后期实用性,这两点的结合度很高;比亚迪D1则采用了比较清新的设计风格,但是车漆过于醒目,不易打理。

来到车辆内部,奔腾NAT和比亚迪D1的中控设计都符合当下的主流趋势,并且还为司机提供了专属的功能设计,例如方向盘上的“一键接单”按钮,大大降低了驾驶员开车时操作手机的频率。在乘客舒适性配置方面,乘客预约到车辆后,可以用手机APP远程开启座椅加热或设定空调温度,上车就是最适宜的环境,非常的人性化。这些都是目前绝大多数营运出租车和网约车所不具备的功能。当然,这两台车在一些配置上也体现出了差异化。

出于让司乘沟通更顺畅的考虑,奔腾NAT搭载了科大讯飞的翻译功能,可以做到中-英、中-日、中-韩语言互译。很多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不能熟练掌握外语,如果遇到海外游客,游客表述偏差加上司机理解偏差,最终导致不愉快的出行体验,有了奔腾NAT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此外,出于疫情期间司乘呼吸安全的考虑,该车配备了超级滤芯、紫外线杀菌和一键换气,从而保障车内的空气始终清新洁净。

值得关注的是,奔腾NAT具有更高的兼容性,车机系统可以适配不同出行平台,同时车内还预留了计价器安装位,直白点来说,奔腾NAT既可以为网约车司机服务,也可以为出租车司机服务。

D1作为一台比亚迪和滴滴合作开发的专属车型,深度定制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它的兼容性较低,例如,该车车机系统原厂内置滴滴打车软件,后期是否可以兼容其它网约车软件还是未知数。另外,该车第二排配备了K歌系统,从表面看这项功能提升了乘客在旅途中的娱乐性,但是从实际运营角度来考量,这为驾驶员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无论乘客是嘶吼跑调还是天籁(参数|询价)之音,都会让驾驶员分神。不过该车有一项功能还是值得肯定的,中控台上有一个彩色灯箱,驾驶员接到订单后会变成彩色或乘客设定的专属颜色,提升了乘客打车时的辨识度。

从车辆内部配置来看,奔腾NAT对实际用车场景考虑得更加全面周到,例如车机系统的翻译功能和车内的空气净化系统以及杀菌功能。而在比亚迪D1这台车上能够看到出行平台与传统汽车厂商的博弈与平衡,既有彩虹接驾灯这样的领先设计,也有车内K歌系统这样的鸡肋功能。

奔腾NAT相较比亚迪D1,车长多出60mm,轴距多出50mm,长轴距让奔腾NAT的工程师在拓展车内空间的时候更加从容。

如今人们在全新消费价值观的引导下愈发重视体验,商家服务越好,越能俘获消费者的芳心,乘客在乘坐出租车/网约车时,同样是这个道理。常规状态下,奔腾NAT和比亚迪D1的后排腿部空间并没有很大差距,都在1000mm左右,但是前车提供了“老板座椅”,副驾驶位座椅可以放倒往前滑,直接提升到了D级车的空间和视野感受,副驾驶椅背上也可以放置乘客携带的物品。这无疑是一种对乘客细致入微的照顾与呵护。

而对于出租车/网约车驾驶员来说,汽车就是第二个家,一台车如果可以在提供舒适驾驶体验的同时再提供惬意的休息环境,驾驶员的工作效率会大幅提升。因此,奔腾NAT主/副驾驶位采用了55:45的空间比例设计,主驾座椅更宽大,并配备了电动腰托与座椅通风,为驾驶员长时间驾驶提供了更高的舒适性;可放倒接近纯平的座椅和扶手设计也让驾驶员休息时更惬意。

比亚迪D1同样对驾驶位进行了特殊优化,主驾座椅采用了耐磨面料,支撑性提升了25%,并配备了腰部4项调节。另外,该车后备厢更加规整,还为司机预留了小的储物盒。

比较来看,奔腾NAT可以提供更加舒适的驾乘感受,拓展后的空间更是“犯规”。尽管比亚迪D1空间表现略逊于奔腾NAT,但是相较传统出租车/网约车,这种纯电架构带来的“小车身大空间”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并且该车的后备厢细节处理更到位。

从目前已知的动力信息来看两车几乎没有差别,也都配备了主动安全系统,有效减少运营事故的发生。不过它们在技术层面可以说是各有优缺,比亚迪相较一众自主车企,其拥有扎实的新能源造车技术储备,D1背靠比亚迪,装备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而奔腾NAT采用了先进的换电技术,每次换电只需要3分钟,另外,还提供30分钟快充和标准慢充两种选择。

通常情况下,一台出租车在城市里运营一天的行驶里程在400-500公里左右,理论上来说,奔腾NAT和比亚迪D1每天再进行一次快充,就完全可以满足需求,不会耽误车辆运营。不过奔腾NAT的3分钟快换为驾驶员提供了更高的补能自由度,随时都可以去换电池,并不用特意计算和安排时间,就像加油一样方便。

这两台车的动力与续航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出租车/网约车的运营需要,不过奔腾NAT提供的3分钟快换功能,使车辆补能具备了更高的灵活性与便利性,可以说与加油无异。

奔腾NAT和比亚迪D1作为“新四化”下的出行定制车,相较传统出租车和网约车拥有更强的场景适配能力,将全面改善司机和乘客的驾乘体验。当然这两台车也呈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奔腾NAT对车辆设计与功能配备考虑得更加贴合实际,且拥有多个款型,更能覆盖出租车、网约车的不同场景。反观比亚迪D1,它的整体产品力基本与奔腾NAT相当,在实用性方面还有待提升,不过它背靠滴滴,相信未来会有很大迭代升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