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无疑是个“危机意识”很强的人。

去年,长城汽车迎来30周年纪念日,按理说本该鞭炮锣鼓齐响、欢天喜地搞庆典,把气氛搞起来。

结果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魏建军亲自拍了一部三分多钟的微电影,对内外发出灵魂拷问:长城汽车挺得过明年吗?

魏建军的危机与自嘲,并非庸人自扰

不愧是民营企业,危机意识格外的重。

毕竟与国有企业不同,长城汽车今天遍布大江南北、全球多地的事业版图,一砖一瓦都是魏建军带领将士们拼出来的,来之不易。

然而,有句话说得好,被什么保护就被什么束缚。站在今天的维度来看,长城过往三十年的巨大成就,也成为了其放开手脚、丢掉包袱转型变革的巨大阻碍。

所以尽管这是一次有策划的企业“自嘲”式营销,但确也堪称魏建军的真实内心写照,他的焦虑并非空穴来风。

众所周知,历经过去三十年的狂飙突进,中国车市已经从过去的“粗狂野蛮”生长,日渐进入了增速急剧放缓的新常态,泥沙俱下的“黄金岁月”一去不复返,大浪淘沙进行时。

车市红利不复存在,蛋糕就那么大了,各车企厂商之间的竞争,从抢“增量”转向了拼“存量”。

国产车过去走中低端路线、靠“性价比”发展壮大的路子,越来越走不通了,未来要想有出路和生路,唯有与合资品牌正面厮杀抢市场。

品牌向上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经过近十年的铺垫和培育,以电动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四化”产业变革浪潮正席卷全球,中国市场更是充当起了兵家必争的战略高地和主战场。

在新能源领域,在过去较长一段时期里,长城给外界的直观印象是,准备不足、发力较其它国产友商晚了不止一个节拍。

毕竟长城是靠造皮卡和SUV起家的,迄今为止SUV和皮卡依旧是长城销量的绝对主力。

而SUV和皮卡,车大且沉,在节能和燃油经济性方面存在先天劣势。

于是过去业界经常形容长城,“单挑腿走路”,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将面临巨大压力。

WEY高端失利、欧拉未成气候,长城欲再推新品牌

一如前面所言,面对燃油车行业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变革加速逼近,长城也在想着法地多路出击,以迎接和应对挑战。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品牌向上和高端化方面,长城于2016年以魏建军董事长姓氏之名,高调发布了WEY品牌。

新能源领域,长城于2018年正式发布了,“专为新能源电动车而生”的欧拉品牌;并在2018年与宝马签约成立合资公司,2020年长城宝马合资项目“光束汽车”正式开工。

无须讳言,过去在新能源领域步伐缓慢饱受诟病的长城,最近两三年动作频频快马加鞭,大有一副多快好省超英赶美的架势。

不过现实一点的看,经过几年的实战,WEY品牌高开低走冲高失利。

如今WEY不仅销量被吉利领克大幅反超,为了稳住销量不进一步下滑,包括VV6、VV5在内的主力车型,售价已经跌破了15万元大关,WEY品牌整体溢价并未突破20万的天花板。

新能源方面,经过几年的试水,欧拉品牌虽说凭借萌萌的外形和较低的门槛,在新能源市场收获了些许成绩,但与其它新能源大厂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并且欧拉整体的品牌形象和溢价,同样不高,主打10万元以内的代表小车。

至于一度传的沸沸扬扬的长城与宝马合资项目——光束汽车,一开始就是各取所需、为应对产业政策大环境的产物。

如今整车大环境变了,外资新能源汽车股比已经放开,宝马在华晨的话语权也得以空前提升,其对长城的诉求早已“今时不同往日”。

即便光束汽车项目还会进行,但一方面其真正落地见效至少两年之后,同时最终落地效果究竟如何也值得商榷!

一句话,在品牌向上冲击高端化上,WEY遭遇瓶颈未达预期,而新能源领域长城目前已有的布局,同样不温不火。

寻求新的路径,成为了摆在魏建军面前的决策难题。

“SL”项目浮出水面,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面对当下的焦灼状态和“困局”,该怎么办?长城汽车下一个30年,何去何从?

魏建军必须再次作出重大抉择。对象正是近两个月日渐浮出水面的,长城全新高端SL项目。

乐逗汽车梳理发现,早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一份长城汽车内部的任命通知便在网上流传,信息直指长城正在酝酿和或将接下来不久正式推出的,全新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

当然现阶段品牌名和logo等更多具体信息,还犹抱琵琶半遮面。

关于SL项目和长城新高端品牌,一些已经相对公开的信息,我们在上一篇《李瑞峰亲自挂帅WEY,长城为何还要再造一个高端品牌?》文章中,作过一番梳理,在此不再赘述。

一句话概括,长城的这个SL项目和东风岚图、上汽智己,以及长安正在孵化的高端电动车项目类似,剑指新能源智能中高端电动车市场。智能化会是其主打的一个核心点。

不过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长城方面对于打造这么一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尚有顾虑并未全力以赴。

以李鹏主导的代号SL项目,团队规模目前不到100人,远远少于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甚至不足东风岚图的十分之一。

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点在于,李鹏并非土生土长的“长城人”,他是一枚在智能汽车科技领域有较深经验的“职业经理人”,于去年初才被长城聘请为数字化执行官。

在此之前,李鹏的另一身份为汽车智能网联科技公司仙豆智能创始人。

相较于李鹏的“高调”,公开宣称他正是SL项目的总负责人,长城方面除了此前新闻发言人傅小康,在回应外界关切和记者采访时,间接承认了SL项目的真实性外,并无过多的在公开场合谈及新高端品牌相关事宜。

长城汽车数字化执行官李鹏

这也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出,在面对SL项目这个事情上,长城方面似乎并没有彻底下定决心、及做足准备。

乐逗观察:

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在于,在已经有了定位高端的WEY品牌基础上,长城究竟有无必要、有多大必要再去大张旗鼓,另起炉灶推出一个全新高端子品牌?

别忘了,WEY品牌是“堵”上了魏建军董事长的姓氏之名,地位和意义无可替代。

仅仅是因为高端化、新能源、智能化,新品牌能承载的,WEY品牌都可以承载,并不是说WEY不行再搞一个新的高端品牌就可以。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跳出WEY品牌的桎梏,在一张全新的纸张上作画,自然也有很多优势。

但弊端同样非常明显,最起码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品牌,从研发、产品、制造再到营销网络的搭建,太费钱了!

SL项目一旦全力推进,绝非几个“小目标”就能干的成的。

这些都是摆在长城和魏建军面前的现实难题,全力去做费时费力不说,最终的结果不见得令人满意,这方面WEY品牌是有过前车之鉴的。

不全力投入吧小打小闹更难成气候,没有实质性意义。

一句话,高端智能电动车的大潮渐起,长城SL项目所对应的全新高端品牌,究竟是否要全力入局?

魏建军在WEY品牌基础上,又是否真的有心再次全力“押宝”一个新高端品牌?

SL项目最终会以何种方式与外界见面,我想很快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