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房车虽然是车,但它更重要的是具有房的特征,也就是家的功能,这是它骨子里的属性问题,千万不能搞错,正是因为它有家的功能才让我们的出行质量有保障;而家是极度私人的空间,这也就意味着房车是完全私人化的交通和旅行工具,私人化在房车上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它的私密性;这其实也就意味着无论房车的尺寸有多大,无论它是A 型、B型、C型还是拖房,它都不具有公共空间的特质,尤其是晚上的睡眠空间上,隐私的特性就更加突出。

也许几个人一起出行的时候你会觉得人多了还热闹,白天大家可以欢歌笑语,长途跋涉也不寂寞;但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出行时在隐私上的问题会非常敏感,无论是父母亲朋还是挚友,待上个两天你就知道尴尬从何而来;除了上学时迫于条件在宿舍睡上下铺之外,恐怕你再也不会想在那样的环境里去睡觉了。

关于房车的隐私问题,房车产业发达国家的产品都会非常强调这点,前几年我带着中国车手去美国参加雷神之锤比赛的时候就全程住房车,那个事情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当时我和朋友Tony 住在一个大巴房车上,一个五十座尺寸级别的大巴房车被分成三个区域:前部的会客区、中部的卫生-淋浴区和最后部的卧室;客厅的面积占了总长度的 2\3以上,而且还可以左右拓展,也就是说客厅的实际面积可以达到二十多平方,对于房车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大了。

这个房车的客厅只放了两小一大三个沙发和一套吧台椅加茶几,美式大沙发非常大非常柔软,完全可以把人陷进去,但是沙发并没有像国内那样通常设计成可以打开变成床,而是只具有坐姿的功能,就是留着几个座位供家人或者几个亲朋聊天的地方,如果像之前国内房车设计的话,这个房车肯定可以睡下七八个人没问题,而美国人只把它用于家庭出行,就是设计成只能住下两个人的空间,甚至连孩子的空间都没有,如果要想睡个孩子就只能睡沙发上,这就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房车文化差异。

当然美国也有那种多人出行的房车,很多类似搬家工的车型上就可以睡上五六个人,你会发现房车的一半以上空间都可以变成床,但它的设计基础仍然是一家多人概念,主要是多子化的家庭使用。和国内的很多把房车几乎设计成宿舍的观念完全不同,国内经常可以看到在一辆B型车上里面做出来可以睡四五个人的空间;并不是说房车里面不能多睡几个人,出门在外的睡车里当然比睡在帐篷或者旅馆强多了,睡在自己床上的感觉还是很美妙的;但是当我们把房车的“房”字定位为产品的核心时,它的应用场景和方式就完全不同,一家多人和朋友多人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当我们立足于房车的私密化概念时,无论是对于床铺的位置、使用以及互相之间的关系隔离都会完全不同,即便是一家人三代同堂的老中幼和一家两个大人两个孩子也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这点一定要区分界定清楚,否则会成为出行时的最大麻烦,也会让你本来期望的美好旅途变得糟糕;所以当你希望拥有一部房车,或者是租用、借用一部房车出行时,这个问题一定要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