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奥迪难题终于解开了,共用一个销售网络,开启新时代
卡壳四年之久的上汽奥迪有了新进展。
12月23日晚,奥迪、一汽、上汽三方共同官宣:未来,上汽奥迪产品将由现有的一汽-大众奥迪投资人网络进行销售相关服务及售后服务。这不仅意味着上汽奥迪项目中最关键的问题得以解决,而且还以三方合力开辟的全新销售模式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上汽奥迪即将加速落地,奥迪也有望在中国市场提前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
“一起上”,上汽奥迪难题已解
上汽奥迪项目始于四年前。2016年11月14日,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正式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签署《在中国制造和销售奥迪品牌产品,销售奥迪品牌进口汽车,并提供相关移动服务的合作框架协议》谅解备忘录。奥迪早已不满足在庞大的中国市场仅有一家合资公司的现状。更何况相比宝马、奔驰在华合资公司的话语权来说,奥迪仅占有一汽-大众奥迪5%的股份。
另起炉灶,尽管看来很有必要的,但是也并非是奥迪和上汽双方达成协议就能顺利推进的,其中奥迪在华的现有经销商就是难以逾越的城墙。就在上汽与奥迪签署备忘录之后的一个星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奥迪经销商联会在佛山保利洲际大酒店约谈德国奥迪,19家经销商集团明确提出反对奥迪与上汽大众合作,并要求奥迪在12月1日之前给予明确答复,否则将采取进一步的抵制措施。其中也有报道称,奥迪经销商代表所谓的“进一步抵制措施”包括“停止奥迪新车进货,”以及“要求奥迪赔偿数百亿人民币,以弥补近年来的新车销售损失”。
2017年3月,在双方经过妥协后,奥迪方面承诺只有当在华年销量达到90万辆后才会重启上汽奥迪项目。2016年奥迪在华累计销量为58.9万辆,同比增幅为3.7%,要到达90万辆的重启条件显然是奥迪对经销商做出的妥协。至此,上汽奥迪项目就此搁浅,再无音讯。
搁浅,并不代表就此终止。奥迪、上汽以及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一直在需求三方都能满意的解决办法。如今这样三全其美的办法正是,“上汽奥迪将构建创新商业模式,其产品将由现有奥迪投资人网络布局销售,售后服务依托奥迪现有网络展开”。
这不仅不伤及现有奥迪经销商利益,而且也让上汽奥迪在后续经营中有潜力可挖,更为重要的是奥迪在华的第二家合资公司的唯一障碍被排除。
急不可耐,上汽奥迪提速在前
自198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奥迪品牌在华累计收获了超过600万用户的青睐,是中国市场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达到该里程碑的豪华车品牌。奥迪无疑是引入中国市场最成功的豪华品牌。
对于赚的盆满钵满的奥迪来说,股权问题则是其最大的疮痂。相比奔驰和宝马在华合资公司中的话语权来说,对于占有一汽-大众奥迪股份5%的奥迪来说,显然不甘心眼看大把大把的利润流出。要知道两年前,宝马就已经于华晨达成协议,将合资公司的股比调整为75:25。在合资公司股比开放的大趋势下,一汽集团从未有任何让步。如果不能改变就只能新生,上汽奥迪则就是如愿按照50:50的股比设立。
此外,随着宝马和奔驰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崛起,也给了奥迪危机感。2015年,奥迪在华销量为57.1万,尽管依然保持BBA中领头羊,但是却出现了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首次同比下滑。相比之下,奔驰在这一年的增速达到了32.6%。于是,次年奥迪就与上汽签署备忘录,上汽奥迪浮出水面。2019年,奥迪在华销量达到69万辆,同比增长4.1%,但是在BBA三叉戟中已经跌至队尾,宝马以13.1%的增速全年完成72.4万辆夺冠。如果真要等此前与经销商妥协的“年销量达到90万辆”的门槛,按照当前奥迪的增速来看怕是要等到黄花菜都凉了。
实际上,上汽奥迪项目并未真正停滞下来。2018年6月,奥迪斥资1.15亿入股上汽大众,持有1%股份,外界分析此举意味着上汽大众已经具备生产和销售奥迪产品的资质;2019年12月,上汽大众正式发布公告,为“CP3 AudiA7L自动螺柱焊项目”进行国际招标,A7L将成为上汽奥迪投产的首款产品;今年7月份,路透社曾报道上汽集团与大众集团共同投资41.3亿元,将在2020年底之前完成对上汽大众工厂进行改造,以生产奥迪品牌车型。可见,2017年3月奥迪与经销商达成的协议其实更像是缓兵之计。
正如奥迪中国总裁安世豪所言,“我非常高兴我们能就至关重要的商业决策达成共识。强有力的本土合作伙伴是奥迪在华成功的重要基石。凭借全新的销售布局,我们为奥迪在其全球最重要市场打造下一个‘黄金十年’提供了共赢的解决方案。”
开启下一个“黄金十年”,奥迪终于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