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假如酒店不让住,我想睡在河边的货车里
通行码底下的“上海市”字样还是跳了红。
通行码底下的“上海市”字样还是跳了红,我身边不少以出差为生的小伙伴开始担心外省市的酒店不让住了。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住在河边的货车里,倒是我心向往之的生活。 You can sleep in your car, but you can’t drive your house。 在汽车文化较早开化的欧美,流行这样一句谚语。 彼时的美国人发现,他们可以从火车时刻表的限制中解脱出来。只要不介意离开舒适的家,去享受在车里小睡的时光。 事实上,他们的确并不在意。他们很是乐意从车轮背后,去探索美丽的山川河流、朝花晨露。 至此往后,汽车露营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有了刻度,一如早前的火车时刻表一般,印刻着那些个值得欢呼的荣光。我们称之为: 马萨诸塞州的Ray A.Faye用一辆Matheson旅行车改建了一艘“陆地游艇”,“游艇”内部安装了四个可折叠的铺位。同时,还配有额外的照明电池、宽敞的储物隔间,以及一个缝在引擎盖上的14英尺的帆布帐篷。 Faye经常驾驶这辆改造后的“陆地游艇”,与自己的小伙伴们相约去缅因州的森林中打猎。掌灯时分,他们也不着急回去,便在这“游艇”内小憩。 这许是史料记载以来,“汽车露营”的雏形。 彼时的美国,“汽车露营”渐渐成为了一种全国性的时尚。车主们常常将前排座椅折叠起来,或将后排座椅拆下并存在车底,以便腾出空间来安置“卧铺”。 大多数“卧铺”是邮购来的美国铁路公司卧铺或是米其林汽车床,不用的时候可以收敛起来,使用金属杆安装或悬挂在前排座椅上方。另有一种可在挡风玻璃框架上悬挂的吊床也颇受欢迎。 那会儿受大家追捧的露营原型车是福特T型汽车。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将它们改装成露营车,在新恢复的公路网上全国环游。他们自称为“Tin Can Tourists”罐头游客。 福特的Tin Lizzy亦是当时户外探险的热门选择。 以生产帐篷式拖挂房车为主的Zagelmeyer公司和啤酒酿造公司Anheuser-Busch公司合作,提供各种各种模块化生活区的改装件。 一方面满足日益递增的露营车改装需求,一方面也抵消一部分后来禁酒令所带来的影响。 至于那些临时起意,并没有长远改装打算的车主,则以类似小货车载货区的汽车专用帐篷代之。 经历数个百花齐放的迅速萌发年代,二十载春秋之后便到了个性化定制的时期。那一年是: 一家名为Nash的汽车制造商在自己的轿车系列中增加了一个“卧铺”选项,并吹嘘这一选项具有3分钟入眠功能。 它可以让人在车内平躺,将车内空间转换为一间卧室。至于究竟能不能在3分钟之内睡着,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在露营拖车抢走聚光灯数十年之后,汽车露营的爱好者们终于得到了“合体”的奖励。大众厢式货车Type 2露营车的到来,让他们渐渐摆脱了拖车生涯。 这款来自于德国露营车有一个可弹出式的车顶,这一设计被当时称为“非主流”文化的象征,摆在今日来看,“个性”一词或许更为贴切。 它不仅仅为露营文化留下了注脚,更衍生出一种流动店铺。一些车主驾驶着他们的Type 2露营车来到黄石公园,以及三藩市海边等各种各样的地方,做起了营生。 改装货车开始在汽车露营爱好者中占得一席之地。全尺寸的家用货车更具改装空间,当然彼时的露营爱好者早已不再满足于一床一铺,他们想要的更多,多过于一饭一蔬。 于是,由于改装空间的增加,游乐设施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大,改装者之间就有了攀比之心。这一攀比,竟也诞生了许多风格迥异的定制风格。诸如用喷枪喷绘车身,用粗毛地毯装饰车地板等,不胜枚举。 大众推出了T3车型,大大提升了露营车的乐趣。它有一个代名词,被称为“嬉皮士露营者”。 这款货车拥有更大的占地面积,虽然它不像早期分列式车窗的大众面包车那样具有收藏价值,但它却在很长一段历史中,被成千上万追求冒险的车主所使用。 瑞典国宝级流行乐队Roxette发布了一首单曲,名为《Sleeping in My Car》睡在我的车里。曾在美国音乐排行榜排名第50,在欧洲公告牌排行榜上排名第7。 有人将这支单曲视为某种隐喻,但我们选择把它当作是对“汽车露营文化”直截了当的颂歌。MV中也出现了一辆大众面包车。 上世纪80年代,喜剧明星Chris Farley曾在一档名为“Saturday Night Live“的电视节目中,半开玩笑地说要住在“河边的货车里”。 事实上,“睡在车里”已经成为许多明星人生旅程的一部分,从他们默默无闻到名利双收。 2000年代,暴走族用现代技术重新定义了露营改装车,创造了有史以来更为明亮,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 许多车主甚至将这些改装后的露营车替代了原本的居住空间,让车成为了一种移动的居家空间,称之为“房车”。 在“房车”之内,备有舒适的床铺,能够保证睡眠的空间与品质。在某些情况下,这座可移动的居所比东京的小公寓还要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