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年前开始,全球绝大部分的汽车企业陆陆续续的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未来的企业转型方向,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企业转型战略里,都离不开一个关键——出行化。

没错,在几乎所有发布了未来战略转型的企业规划中,从传统的汽车生产企业转变为出行运营商,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词。

那么,从汽车生产企业到出行运营商和服务商,这其中有哪些不一样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在滴滴与比亚迪合作开发的滴滴D1定制版网约车上,大概可以看出些端倪。

在11月16日的滴滴开放日上,滴滴正式发布了与比亚迪联手打造的D1车型。这既是国内市场上的首款专属网约车的构型,也是滴滴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出行运营商,实现从单纯的出行运行层面,反向作用到汽车产业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从此之后,滴滴出行也将有专属的产品。

这款车型的出现对于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这辆车本身。

还是先来看看滴滴D1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

从运用场景上来看,滴滴D1已经完全实现了按照网约车的运营场景来对应车辆的产品力,这在滴滴过往的历史中,是不曾出现的。

从滴滴D1的整体构型上来看,其采用了一种很少见的大两厢构型,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看这辆滴滴D1已经朝着未来智能车发展方向中的单厢化在做着有益的尝试。

这种类似于大两厢的形体抬高了车顶的高度,同时也进一步的压低了地板的蹬车台阶,从而改善了车内的座椅坐姿布局。

另外虽然这依旧是辆五座车,但是后门已经采用了对于上下车便利性极为友好的侧滑门设计。

这样的一种形体构建的背后,就是我们现在在概念车上经常探讨的关于智能出行时代的上下车姿态的问题。

在传统车时代,我们所考虑的是上下车的便利性,这其中不见得会考虑到乘客进出车内的形象。而在智能化的概念里,上下车的便利性就进一步的演变成有仪式感的进入。

所以这才会有特斯拉Model X(参数|询价)的两段式开启欧翼门,以及高合HiPhi 1的上下分体式车门,当然,还包括在一系列智能化概念车上出现的对开门一类的设计。

对于滴滴D1这样的网约车而言,有仪式感的进入一定会是个刚性需求。尤其是对于女性乘客而言,这种大开口的大两厢形象已经大幅度的避免了走光的风险。

另外从使用的场景多样性角度来看,这种大开口的大两厢设计也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残障人士。这一点,是目前任何一款被用来跑滴滴的车型都无法做到的。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滴滴D1的内部布局上,后排座椅是尽可能多的靠近后轴的,这样一来除了可以提供一个更为充裕的腿部空间以及上下车的便利性之外。从用户心里的角度出发,这也大幅度的提升了搭乘滴滴出行的置物便利性。

我想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在一辆陌生的网约车或者是出租车上,除非是超大件的行李箱,否则的话后备箱的利用率是很低的,这是我们心理的可控需求。

在新时代的智能网约车上,就是要从根本上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比如说,一个女孩子从商场大包小包的买了一堆东西出来,那么这个时候宽敞的后排和对开门的设计,会比独立的放在后备箱让人觉得踏实。

除此之外,滴滴D1还在大两厢的构型下实现了大通透感的设计,下窗框线条刻意进行了下沉处理,使得侧窗在整车侧面的占比几乎达到了1:1。我知道,这样的占比一点也不运动,但是落座车内会让人觉得无比的通透和畅快。尤其是在后座,压抑感将会一扫而光。

那么进一步展开来看,在滴滴D1上出现的这种应对网约车实际使用需求的改变,其实也就是我们在智能出行时代所要讲到的场景化内饰的设计需求。

现在滴滴D1是在网约车的场景下进行了细化,那么未来的智能车就必然会从出行的角度来全面细化内饰的场景。而从滴滴D1所体现的大两厢构型来看,以内饰的使用场景来主导外饰的设计,已经开始有了雏形。

在细节的层面上,一些在概念车上出现的出行化元素开始在滴滴D1上落地。比如说,灯光的可视化设计——当乘客呼叫匹配车辆完成后,专属的彩虹匹配灯就会出现,这种类似于二维码一样的专属化特征,将极大的方便用户去辨认车辆。这就是视觉的交互化设计。

另外当乘客落座后排之后,通过与数据互联,用户可以直接用手机APP就操作车辆的空调,后座娱乐系统,后排座椅加热等功能。后排的专属感场景化定位被提炼出来。

在强化了后排专属的场景化定位的同时,滴滴D1的司机专属感其实也被提炼了出来。一个司机专用的操作空间,以更适合长时间使用的座椅填充为前提被构建了出来。对,滴滴D1的前后排座椅支撑和柔软程度都是不一样的,甚至连配色也是不一样的。

有了这样的场景,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其实我们已经不太去关心这辆滴滴D1的动力系统了。这其实就是场景化的设计最终要实现的效果,以场景化的运用去改变我们对于新能源动力的种种焦虑。

对,滴滴D1是一款电动车,还是比亚迪研发的电动车。电动机额定输出功率100千瓦,额定输出扭矩180牛米,搭载的比亚迪最新的刀片电池,NEDC续航里程为418公里。

对于滴滴的司机而言,电动车的低成本优势和网约车相对固定的日均行驶里程,都是实现低成本的最优化解决方案。

所以你看,在这辆车上,很多我们固有的认知其实都已经被打破了。其实,这就是出行公司对于汽车产业的影响了。

当然了,这里的出行不仅仅是滴滴这样的独立出行公司,也包括汽车企业所执行的出行战略。出行不仅仅是网约车一个方向,也包括了个人的出行等等。

总之,所谓的智能化出行时代,就是进一步场景化的用车需求。而汽车企业和出行公司的深度合作,也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成为业界的主流。对于出行公司而言,这意味着出行场景的具化,而对于汽车企业而言,这又是销量的具化。

按照此前滴滴与各大汽车企业所达成的合作意向来看,在滴滴D1之后,还将会有其他汽车企业所打造的网约车陆续登场。等着看吧,这又必然会成为一番百花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