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万圣节,虽然我对这项活动没有一丝丝的兴趣,但朋友圈的一句话还是成功地进入了我的记忆:2020年不需要万圣节,因为这一年已经足够可怕。

上一次来理想的交付中心参加活动还是今年4月份,我们的公司创立不过数天,这次前来参加秋季沟通会时感觉一切都才刚刚过去不久,但日历上的年份不久就要再变。

对于理想汽车来说,这一年也是故事颇多,交付量持续上涨无需多说,几次刷屏的事故也开始影响理想ONE(参数|询价)的“人设”。

这次秋季沟通会的内容,软件陪着硬件,计划性升级夹杂着突击式更新,夸赞中也伴随着争议。

被低估的理想ONE OTA 2.0车机软件

相比大家现在都已经知道了理想今天沟通会的全部内容,理想把最重要但也最轻松的软件更新介绍放在了开场部分,实际上导致了这部分的价值被后面两个更严肃的更新给冲淡了。

在最后的Q&A问题,媒体和车主们居然没有一个问题是问给车机软件的……当然,也说明大家对这次升级比较满意。

国内智能车机基本在设计之初都面临着UX设计的难题:一方面国内要搭载的功能过于丰富,另一方面并没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可供参考(类似MIUI初期学习iOS的那种),因此想在纯交互界面上直接取得突破很难,大家的方法要么是曲线用语音来解决,要么就是设计一套与硬件按钮互相配合的逻辑出来。

而理想ONE的解决方案在我看起来是很高明的,多屏的布局尽可能直接地给用户提供了直接的入口,同时没有硬件按钮限制,反倒提供了更大的后期调整空间。

这次的2.0升级,一则是在交互上做了大量合并,二则是应用的拓展。

卡片等项目不再单纯是图标,可以在显示面积中动态显示即时内容,并附带上了大量功能按钮,都减少了之前的操作层级。

在主仪表盘、主屏等位置大量设计了可滑动项目,也相当于是减少菜单层级,利用显示面积。

不过,对于较为低频的操作,理想采取了合并进菜单的方式,但这也给车主带来了新的学习成本。

被低估的,是这次更新介绍的大量本地APP,理想也表示,ONE上使用的APP不能是Android APP的简单移植,还需要对理想的多屏系统做专门的优化,这次带来的应用基本可以在效率和体验上覆盖90%以上的用车场景,这或许将成为明年理想OTA 2.0的好评源泉。

危机公关式的软硬件升级

后面两项之所以被理想成为严肃的内容,也是因为这两项更新都与事故一词密切相关。

“货车并线预警”功能的开发与前段时间两起发生在夜间的理想ONE追尾并线大车事故有关,而更换前悬架下摆臂球销的升级项目,也与理想ONE在多次事故中断轴的形象正对应。

具体的技术细节大家可以参照我下午的微博内容,这里不再重复,我个人觉得这背后值得探讨的,是理想未来的决策机智和用户预期管理的问题。

在现场,理想汽车复原了更换前悬架的决策过程,但没有过多介绍货车并线预警的决策流程,在后续的追问中,理想汽车也表示“刚才李想也说了,我们始终把我们用户的安全和体验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第一时间内集结了所有力量优先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的快速决策和产品功能的快速迭代肯定是好事,但用户层面也有对于功能体验还需要更多优化的抱怨。

而硬件升级,对于理想ONE已经是第二次,上一次升级了部分车辆的后悬架和座椅,这一次则是前悬架和底盘护板。

现场媒体关心的一点是,这和“召回”有什么区别,理想方面的答复是:“我们本次硬件升级其实也已经跟相关的主管部门进行了报备和沟通,按照硬件升级的方式为用户升级,所以跟大家以前看到的那种由于车辆本身在行驶过程中出现故障和质量问题的召回是不一样的。”

从用户角度讲,理想不断发现问题,并以全面、无偿的形式进行硬件升级的形式对车辆进行升级,肯定是一件好事,但是这种升级的回溯机制和未来的顺承机制,或许还需要进一步明晰。

像现在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理想ONE的ADAS硬件的感知能力有了新的预期,那么到时候是否要提供预留空间,对老用户如何交代,在理想频繁把硬件升级作为标签的情况下,大家都在探寻想象的空间究竟在哪里。

我今天对于李想本人发表的各种观点中,最为看重的,也认为或许在长期最有指导意义的,是这句:我是非常欣赏特斯拉的,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苹果,我还是喜欢乔布斯的,这个很清楚。我不会按照特斯拉的方式做产品,我会按照我理想中的乔布斯怎么做产品去做,可能在不同的阶段,因为我们每做一个新东西的时候,我们经常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今天是乔布斯在做这个东西会做成什么样。

这当然有李想本人想适度与同类品牌脱钩,与特斯拉最近一些战略导致的品牌形象转变有关,但更深层的,还是表现出李想本人在造车上的价值观,开始从追求快,到追求好转变。

而这种思索的结果,至少今天看到的,还不是个全面的答案。